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坎坷人生

运交华盖

<p class="ql-block">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他和著名诗人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在他四十多年的人生有三个关键事件。早年丧父、科举高中以及陷入党争。</p><p class="ql-block"> 李商隐的出生年月不详,大概在十来岁时丧父,这似乎埋下他清苦人生的伏笔。作为长子,年幼的李商隐不得不承担养家的责任。早年能刻苦学习,坚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李商隐在学习之余,为人抄书来补贴家用,这个经历也为他的书法和文学才华,打下坚实的基础。公元829年,他搬到洛阳,结识了当时的文豪白居易和令狐楚。令狐楚尤其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亲自教他当时流行的骈文写作。</p><p class="ql-block"> 为了功名,李商隐开始了科举考试的生涯,可惜晚唐的官场已经被有权有势者所垄断。李商隐家境贫寒,在朝中几乎没有背景,因此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名落孙山。他在诗文中直言不讳地说,自己考试不顺,就是因为考官的阻扰。</p><p class="ql-block"> 不过在837年,通过令狐楚父子的帮助,李商隐终于考中进士,多年刻苦的读书学习,终于获得丰硕的成果。考中进士虽然不能直接担任官职,但这为他进入官场打开了大门。然而科举之后,李商隐不幸陷入“牛李党争”,这场党争直接影响他的后半生。就在他考中进士的那一年,令狐楚不幸去世,无奈李商隐加入了王茂元的阵营,并迎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茂元是隶属于“李党”的,而令狐楚却隶属于“牛党”,因此,“牛党”将李商隐视为叛徒。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828年,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就被李党取消了资格。</p><p class="ql-block"> 随着武宗离世,旧“牛党”失势,新“牛党”上台以后,李商隐进一步官场失利,因此李商隐的后半生的十多年时间里,一直黯然失意,并最终在郑州逝世,年仅46岁。</p><p class="ql-block"> 生活的打击,仕途的挫折,使李商隐把满腔的悲愤倾注到诗词创作中去:“宜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宜是汉文帝时才华横溢的人才,可汉文帝虽然求贤若渴,可他在召见贾宜时却不和他谈国家大事而谈论鬼神。在这里李商隐以贾宜的事情,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词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表现深厚的情感。“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他胸怀“欲回天地”力促唐王朝中兴的志向,可他处在朝廷党争的漩涡之中,举步维艰。这些遭遇使李商隐的诗抹上悲剧的色彩,面对唐王朝江河日下,李商隐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叹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李商隐虽然没有实现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但他的诗独步晚唐,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