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味道】芋头拉子馍

天乐幼儿园

<p class="ql-block">美篇号∶6790620</p><p class="ql-block">文∶天乐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生活在偏远的农村,在那个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尤其是吃的方面更为短缺,家有白面与大米便是富裕的象征。不似如今想吃什么,随时都能买到吃得到。那时,只有在大人赶集时,偶尔带回一些稀罕物,大多时候,都是母亲在家亲手制作。食材极其简单,不过是房前屋后种的瓜果蔬菜,地里种的庄稼和自家养的鸡鸭。可正是这些的朴素食材,母亲却将它们做餐桌上美味的饭肴,成就了记忆中最温暖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食材种类繁多,烹饪方式也五花八门,但做出的食物却再难让人念念不忘。记忆中,母亲用最朴素的原料,做出的饭菜却总让我回味无穷。那时白面尤为金贵,平日里难得一见,即便有,也舍不得吃。我们常吃的是红薯面、玉米面,偶尔掺上一点白面,便算是难得的美味。记忆最深的是母亲将自家种的红薯用自制的“锼子”(如今叫擦丝器)擦成粗丝,加入油、盐、葱花、姜末,再掺些白面搅拌成团,用手拍成饼状,在铁锅边炕熟,外焦里嫩,香甜可口,我们称之为“芋头拉子馍”。那是我童年最难忘的美味之一。</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周一清晨,父亲要送我去街上的奶奶家上学。临行前,母亲早早起床,做了许多“芋头拉子馍”,用毛巾包好让我带给奶奶尝尝。恰巧那天县城里的婶子也在,她尝过后连连称赞:“好吃,好吃!”还夸母亲手巧。那一刻,我心中满是骄傲,仿佛这一块块“芋头拉子馍”便是天下最美味食物,更是母亲用心编织的温情。</p><p class="ql-block"> 后来,随着物资逐渐丰富,白面和大米不再是稀罕物,人们开始追求更精细的饮食,杂粮渐渐淡出了餐桌。“芋头拉子馍”也慢慢成了记忆中的味道。八九十年代的一天,我忽然想念起这道童年的美味,便央求母亲再做一次。母亲从集市上买了红薯和擦丝器,亲手做了一些。可吃起来,却再也没有儿时那种味道。母亲说,如今的食物太丰富,我们的味蕾早已被各种滋味宠坏。而且,从前种的是“笨芋头”,淀粉和糖分较少,现在的品种都是高产或改良过的,口感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 我想,也许真正变了的,不是食材,而是我们的心境。如今生活富足,我们早已习惯了精致与多样,却也失去了对简单滋味的感知与珍惜。无论怎样,“芋头拉子馍”始终是我童年最温暖的记忆,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段亲情的寄托,一段岁月的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