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文坛人物:</b></p> <p class="ql-block"><b>傅建国,笔名:徽州游子,1963年5月生,安徽青阳人,现居温州。曾务农,代课,做篾匠。长期从事皮革销售工作。</b></p><p class="ql-block"><b>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文学作品100多万字。有多篇中短篇小说散见于《江南》《文学港》《福建文学》《安徽文学》《温州文学》等刊物,在《温州日报》《扬子晚报》《池州日报》《黄山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百余篇。出版过小说散文集《人在旅途》、散文集《从皖南到温州》和《秋浦堂札记》,以及中篇小说集《奶奶的村庄》,长篇小说《皮王》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真情至性建国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张紫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于傅建国兄相识的第一面就有过比较深的印象。那是2016年3月的一天,鹿城区作协举办新春年会。他坐在主席台上讲话很直接,没有起承转合的圆润,听着他的话,就一味的嘎嘣脆感觉——那时候他刚当担任秘书长,没有作派,很本色,以致于他自己说着话,看着我们的表情反应都有些惊讶,我们倒是成了他率直性格的一面镜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知道他是做皮革生意的。做生意谈业务,直来直去,无需拐弯抹角,这是时间成本,也是利益问题,只要不撂下狠话,买卖不成仁义在,还是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但他的文字却不这样,曲折有致,情怀蕴藉,于是构成他白天世俗地为活着打拼,夜晚爬格子活成灵魂的写手混合型人物——虽然这些文字不能吃不能喝,可那文字的光晕染在他身上,熔铸了他的生活和品性,随时间流逝而不断地积淀。自我与他慢慢熟悉起来后,看到他年轻时候还长着茂密头发的照片,觉得尚有小鲜肉的味道,到现在顶着光秃秃的脑袋、老腊肉的形象,一下子形成的对比,令我无限感叹岁月发力,作用于他身上,那痕迹着实和成长的文字一起有些老苍了。</p> <p class="ql-block"><b>散文集《从皖南到温州》</b></p><p class="ql-block"><b>傅建国著</b></p><p class="ql-block"><b>2013年5月</b></p><p class="ql-block"><b>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国兄的人生虽不属于波澜壮阔,可还是充满颠沛曲折的,在长期处在“安乃近”体制内的我看来,有许多传奇色彩。来自皖南山区的建国兄来到温州讨生活,可贵的是经历各种辛酸苦辣,表现在他的文字世界不是一泻千里的倾诉,内敛的叙述仿佛隐含着泪水,反而积蓄了势能,更加具有拨动人心的韵致和力量。情深却又能化得开,是因为他始终能站在一个新高度,重新熔铸文字,垒成他的精神家园,诠释他对生活的思考和文学的理解。当你面对一位个体经营户,却明明是文化人的时候,多维度空间瞬间建立,建国兄他传递而来的魅力不是山一样的伟岸,难道还有什么其他更合适的词义能来概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国兄有君子之风,他说我的文字内在富有张力,句子紧致拿掉一句就不行,速写人物,几笔就能勾画出形象。——这评价简直让我受宠若惊、有些心虚却又是想要的受用,因为我相信直率的人是真诚的,彼此的文字相互阅读交流,一看就能“端”出对方究竟“有没有”,这对建国兄来说评判更会“黑白分明”。他对喜欢他的朋友,也都喜欢地对他们都付之深情,这与比如他有时会看不惯一些人和事就骂娘,形成鲜明对比的佐证一样,都是直接的价值判断和体现。我竟有些喜欢他骂娘时淋漓的样子,无拘无束,我行我素,奈我如何,是多少人到达不了的状态。一些人表面背面各有一套,把对妥协当作修养,把语迟作为金贵,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建国兄“三条板两条缝”的单刀直入,省去许多迂腐的、虚伪的并不切中要义的客套,活出了性情和真我。这个世界见怪不怪的奇怪,一些人自己活不出自己,却要指导别人怎么活,难道信奉“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才是通向生活抑或成功的钥匙?</p> <p class="ql-block"><b>中篇小说集《奶奶的村庄》</b></p><p class="ql-block"><b>傅建国著</b></p><p class="ql-block"><b>2017年2月</b></p><p class="ql-block"><b>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疫情肆虐,市场萧条。建国兄说把皮革生意收拢了,开始转移阵地,利用故乡皖南黄山、九华山天然茶叶资源,一门心思经营秋浦堂茶庄,并且注重打造“所村七队之皖茶一品”品牌。他说独自从事做皮革生意十多年,无欠别人一分钱,反而却有应收款近二十万元至今不了了之。这些守规矩、讲诚信的品质,与建国兄与生俱来的直率,都是他立身之本,创业之源,和“双标”的人相比,简直是不合时宜的心地善良,萌态可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国兄善饮。也许他来温做打工仔,酒这东西能排遣心中苦闷寂寞,走过灰暗的时段;在他抬头望向文学的星空时,也许酒又是催生神秘灵感的源泉,洗涤尘俗,激励他砥砺前行。我不知道,可能是我和建国兄以诗酒趁年华的名义,向往文学的力量促使我和他还有了酒的契缘。建国兄的性格和人品在酒中得以淋漓呈现,打工的历程,文学的梦想是煮酒的话题,回忆辛酸而美好,简单而深沉。我喜欢做他忠实的听客,因为他的经历是我没有过的,我觉得有酒有故事的人,他的人生不会陷于平庸的泥淖,提炼得来的纯度、厚度、深度是具体的,有意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文字之缘,我和建国兄像烫菜一样一烫就熟地来往。我在鹿城“文化驿站”讲篆刻,他来捧场;区文化局、文联等三家单位联合举办我的《你我曾年轻》诗歌朗诵会,他来祝贺。他的小说《皮王》品书会,我去学习;他的《秋浦堂札记》分享会,我去道贺。他还信守给我的文集《匠心斯印》写一篇文章的诺言,他的文字热情洋溢,浏若清风,我十分领受着作为他的朋友的荣耀。如此等等的一来二往,连上次数不算少的酒事,建国兄成了我时时会想起的朋友,有时我在微信里说的话与他对路,他就会说,你这么一说,我又有了一起聚一聚喝点小酒的愿望了。可即便这样,建国兄还认为我和他交往不多,于是又时常通个话,谈谈杂事和体会,竟有了“全方位”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b>长篇小说《皮王》</b></p><p class="ql-block"><b>傅建国著</b></p><p class="ql-block"><b>2018年8月</b></p><p class="ql-block"><b>团结出版社出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在杭州出差,临睡前建国兄来电,与我讨论他的散文集《秋浦堂札记》书稿设计中碰到一些问题。其实书稿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便坦诚地说出了自己一些看法和建议,供他参考。 接着我们又聊了一些该怎么发微信朋友圈的事,可能谤随名至,原来他听到一些令人不爽快的话。其实作为个体就是有向外界“发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思考让外界知晓的愿望,哪怕是调皮的孩子,也不都用捣蛋的方式引起关注吗?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方向不同,议论别人的人生,恰也是暴露他“无话找话”要引起关注的欲望。言语间我和建国兄都有些“并不轻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皖南到温州,经过多年打拼历经坎坷的建国兄,坚毅的外表之下拥有珍视生活、创作、友情柔软的内心,现在的他声誉日显,圈子已经不是原来的圈子,可和来自不懂他的人庸常的认识交织一起,与初来温州之时融入城市的焦虑一样,需要在动态中一一平复,这世态让真情至性的建国兄引发了思考,不久会有一个新答案通过他盛开血性的文字,律动的节奏,响亮地回答喜欢他的我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23年9月6日于鹿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作者简介:</b></p> <p class="ql-block"><b >张紫梁,副研究员。作家、诗人、篆刻家。</b></p><p class="ql-block"><b >著有《今夜无诗》《匠心斯印》《大熔小铸》散文集,并在温州书城、温州图书馆举办品书会、签售会,专集被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温州图书馆、温州大学图书馆收藏。举办过庆祝新中国诞辰7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你和我曾经年轻》个人诗歌朗诵分享会。</b></p><p class="ql-block"><b >个人艺术传略被多部大型辞书收录,个人从艺事迹在多家媒体上作专题报道,篆刻作品被多家专业机构收藏。曾为学校、医院、企业、文化驿站等作过20余场公益篆刻讲座。</b></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xsaqmgLWa58v7ewKzhyNv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