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淬炼的底色

和美吉祥

<p class="ql-block">劳动淬炼出的生命底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赵美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2年的寒冬,十八岁的我挑着行囊,告别校园回到乡间。在"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声里,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那时的我尚不知晓,这段看似困顿的劳动岁月,将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精神火种,照亮此后漫长的人生征途。</p><p class="ql-block"> 初入生产队,年轻气盛的我被编入一等劳力组。春日挑粪时,粪桶在肩头摇晃,粪水溅满裤脚的狼狈;盛夏插秧时,烈日烤着脊背,泥水漫过脚踝,腰弯得近乎与水田平行的艰辛;秋收时节,踩着露水割稻,披着星光脱粒,双手被稻叶割出细密血痕的刺痛......这些场景如电影胶片般,深深印刻在记忆深处。尤其难忘的是修建江红河的日子,天未破晓便扛着铁锹上工,在泥泞的河床上挥汗如雨。收工后躺在十六人挤住的地铺上,连翻身都成奢望,唯有母亲送来的芋头叶包咸肉,带着泥土与亲情的温度,成为支撑我熬过苦役的精神慰藉。</p><p class="ql-block"> 这段劳动岁月给予我的,远不止是身体的淬炼。当我赤脚踩进滚烫的水田,在烈日下重复着插秧的机械动作时,突然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沉重分量;当挑着百斤河泥在工地上疾走,肩膀磨出血泡仍咬牙坚持时,真正体会到"人定胜天"的坚韧力量。那些被汗水浸透的衣衫,被磨破的手掌,最终都化作生命的铠甲,锻造出我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勇毅。</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回望,这段劳动经历早已内化为我人生的精神底色。入伍后,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坚持训练,在手术后尚未痊愈时毅然投身千里野营拉练;为了圆大学梦,挑灯夜战到黎明;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总能咬紧牙关挺过难关。支撑我一次次突破极限的,正是那段劳动岁月赋予的吃苦精神与顽强意志。那些在田间地头、水利工地上培养出的耐力与韧性,如同深埋地下的根系,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力量。</p><p class="ql-block"> 劳动教会我的,不仅是生存的技能,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当双手触摸过泥土的温度,当汗水浇灌过希望的种子,便懂得每一份收获都来之不易,每一次成功都需付出艰辛。这种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让我在顺境中保持清醒,在逆境中坚守信念。</p><p class="ql-block"> 如今,那段劳动岁月早已远去,但它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历久弥新。它让我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躲避苦难,而在于直面挑战时的勇气;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一帆风顺,而在于在磨砺中不断成长。那些浸透汗水的日子,终将成为照亮前路的明灯,指引我们在人生的长河中,永远保持向上生长的姿态。</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