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出发的前夜,一场“肠胃风波”搅乱了期待。昨日便开始惴惴不安,担心这扰人的状况会让我与吐鲁番失之交臂。清晨不到七点,尽管已服用了蒙脱石散和肠炎宁,情况未见明显好转,放弃的念头在脑海中盘旋。望着晨曦中的乌鲁木齐,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想法:试试看,别留遗憾。</p><p class="ql-block">凭借着导航,我寻到附近的三甲医院新疆军区总医院。清晨的院区静谧异常,只有巡逻车和坚守的保安。挂号处人影稀疏,轻按门铃才唤出工作人员。急诊室更是冷清,只有一位医生在值守。听完我的叙述,医生给予了肯定的宽慰:“药吃对了。”他为我补充了益生菌和诺氟沙星。幸运的是,医保码一扫即付,便捷高效。</p><p class="ql-block">揣着这份“安心处方”,缓步走回酒店。服药、小憩、再用些清淡早餐——身体的沉重感竟悄然褪去许多。曙光似乎穿透了阴霾,身体告诉我:可以出发!</p> <p class="ql-block">踏上旅途,车窗外辽阔的戈壁上赫然出现了一条壮观的风景线——成千上万座巨大的风力发电机阵列。 洁白的风车臂在广袤天地间悠然转动,像是在低语着现代科技与古老荒原的和谐对话。当车辆驶近传说中的“风口”时,司机的讲解让大家精神一振:这里的风势之猛,足以掀翻火车,极端天气时道路必须封闭。凝望着这片看似平静却暗藏汹涌的土地,对自然的敬畏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抵达吐鲁番,已是午后。初下车门,竟感一阵温暖的舒适——感谢阴天!这份“凉爽”简直是上天的眷顾,尤其是在我们将要面对火焰山之前。首站是著名的坎儿井乐园。</p> <p class="ql-block">步入地下暗渠的参观步道,一股混合着泥土和水汽的凉意扑面而来,瞬间洗去了路途的疲惫。沿着清澈湍急的地下水流前行,看着井壁古老的痕迹,我被深深震撼。这竖井相连、明渠暗渠交织的地下长城,是千百年来吐鲁番人民对抗干旱与酷暑的生存智慧结晶。是他们用双手,在荒凉戈壁下开辟出水脉网络,巧妙引地下雪水,滋养了生命绿洲。站在井底,触摸着冰凉的流水,对这份与天斗、与地争的顽强与智慧,唯有深深的敬佩。</p> <p class="ql-block">坎儿井乐园内,还藏着一片小小的葡萄园。尽管还是仲夏,葡萄架上已是果实累累。一串串饱满的果实挨挨挤挤地悬挂着,绿得晶莹剔透,带着一层若有似无的白霜。只是,它们还很小,远远未到成熟饱满时。这份青涩的生机,却带着对丰收的无限憧憬。在吐鲁番,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坎儿井的滋养,这眼前的青葡萄串,正是这古老工程生命力的最好见证。</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直奔此行最热辣的目的地——火焰山!车门一开,一股难以想象的热浪如巨掌般拍来,瞬间将人包裹其中,连呼吸都带着灼热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抬眼便看见那巨大的温度计指针,猩红色无情地指向50℃以上(地表温度)!这数字在阳光下刺眼地闪烁着,昭示着此地的“热情”。走近赤红的山体,热力仿佛有形,灼烤着每一寸暴露的皮肤。阳光下褐红色的山岩沟壑纵横,寸草不生,真真切切像一炉烧红的巨大煤炭,让人真切体会到“火焰”之名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几尊熟悉的塑像矗立着——唐僧师徒四人过火焰山、三借芭蕉扇的经典场景。在如此逼真的热浪“烘托”下,这传说显得格外生动。想象着孙大圣在此斗法的艰难,不禁莞尔。抓紧时间拍了几张照片,记录下这“炼丹炉”旁的瞬间,便匆匆回到有空调的车厢——在50℃的地表,停留即是“烤”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