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周六的视频会议上,贾老师提到有一位省书协会员准备参加中书协组织的评展,用半年时间打造了一幅作品并获展。其实,“打造”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过程,要思考、学习许多东西。正如单字精临,只有反复观察、思考、临写、不断纠错才能写出“形神兼备”的好字。</p><p class="ql-block">顾老师也提到参展作品往往要准备几个月。可见,要创作出一幅好的作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积累,需要灵感,需要打磨。</p><p class="ql-block">对学书者而言,创作既能检验阶段性的学习成果,也可以中和相对“枯燥”的练习过程,让写字这件事更有成就感,也更开心。</p><p class="ql-block">在此为大家寻找和总结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创作思路,希望有助一二。</p><p class="ql-block">我把作品的类型分为如下四种:</p><ul><li>传统型</li><li>展览型</li><li>实用型</li><li>创意型</li></ul> 传统型 <p class="ql-block">我们正在练习《书谱》,自运创作也以草书小品为主,这个类型的作品前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我收集了一些四海书院理事和老师们的作品,并非都是草书一种书体,但可以参考其章法布局与形式。</p> <p class="ql-block">白谦慎 錄辛棄疾 《菩薩蠻•游人占卻巖中屋》32*18cm </p> <p class="ql-block">陈勇 蘇東坡《水調歌頭》30cm*60cm</p> <p class="ql-block">顾华 蘇東坡 《記承天寺夜遊 》18*28cm</p> <p class="ql-block">胡卫华 杜甫《喜夜喜雨》 45.5*34cm</p> <p class="ql-block">贾庆祥 山谷題跋書右軍文賦後 13*34cm*2</p> 展览型 <p class="ql-block">如顾华老师所提到的,近年国展草书作品多取自黄庭坚。因其风格大气,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里会比较有气势,也是时代发展下的自然选择。特选取近年国展草书作品若干,给大家开拓思路。</p><p class="ql-block">以下作品均选自2023年全国第五届草书作品展览。</p> <p class="ql-block">何鹏程(河北)</p> <p class="ql-block">赵立志</p> <p class="ql-block">黄汉彪</p> <p class="ql-block">生超</p> <p class="ql-block">夏俊</p> 实用型 <p class="ql-block">我对实用型“作品”的理解,是把书写融入生活,用这支笔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一些美好:一张书签,一幅扇面,一幅山水画,一盏台灯……对此,书友们已有不少尝试。</p> <p class="ql-block">吕燕</p> <p class="ql-block">姚芹</p> <p class="ql-block">孙兰</p> <p class="ql-block">雪征</p> <p class="ql-block">棠棠</p> 创意型 <p class="ql-block">国内有一个书法教学机构叫“临池不辍”,以下为相镛老师指导,同学们自己创作的作品。所谓创意型作品是在表现形式上不拘一格,或者不同于以往所认知的书法作品,能充分体现出书写者的个性与创造力,或可为学书注入活力。</p> <p class="ql-block">扎心 《纳猫儿契》</p> <p class="ql-block">一介 《王氏家宴》</p> <p class="ql-block">生一《虫》</p> <p class="ql-block">@罗辑 《出师表》终稿</p> <p class="ql-block">陆田书友在2022年世界杯时创作的金文大力神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