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行

独上兰舟

<p class="ql-block">带着爸妈去旅行,我没怎么犹豫就选择了苏州。</p> <p class="ql-block">想象中的苏州,温润灵秀,淡定从容。与爸妈同行,更添安心,女儿的加入,则又是另一重惊喜。</p> <p class="ql-block">抵达苏州是中午时分,四个小时的高铁,没有消耗太多体力和激情,拖着行李七拐八弯地在小巷深处找到预订的民宿,却有一点磨损我们的耐心。我不知道苏州的老城区保护策略是这样的“原汁原味”,巷道狭窄又凌乱,墙体灰暗又陈旧,民宿内部虽然经过精装,却也散发着经年不散的潮气霉味,也无怪住过的网友发帖吐槽这是“棚户区”,而民宿店主却无比委屈地@苏州文旅了。</p> <p class="ql-block">来苏州,听一场真正的评弹,这是我和女儿一致的心愿。下午的行程于是就定位在观前街的琵琶语评弹馆。苏州随处可见评弹馆,选择琵琶语,是因为评弹名家吴亮莹老师会出场弹唱,她可是参与演唱过《金陵十三钗》的。</p><p class="ql-block">爸妈觉得演出票有点小贵,但是一进去,一坐下,曲子一起,嗓子一亮,立马就觉得值了。实地观看演出和在电子设备里听评弹,感觉是肯定不一样的,那种氛围感,那种声音直接穿透心灵的震撼感,确实是需要没有任何时空的间隔,我就在你面前,听你轻吟浅唱。吴侬软语的江南,薄愁轻恨的江南,委婉清丽的江南,就在眼前,在耳边,在心间。</p> <p class="ql-block">余音袅袅,意犹未尽。出来后逛了会街,这个就乏善可陈了,无非是换了个地方购物而已,琳琅满目的各色小店,只有小丫头感兴趣,从这个店钻到那个店,我们都跟不上,也就不跟了。唯一值得一说的,是路上遇到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出来“炸街”,我妈跟他玩得不亦乐乎,又是握手又是跳舞的,老太太倒是好好嗨了一场。</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是一定要去的,“四人行”里有两代语文老师呢,此行一定得去实地致敬叶圣陶先生啊。我们在拙政园得到了老天的眷顾,时晴时雨的天气,让我们“一行双得”,晴时我们穿亭台入楼阁,雨时我们歇回廊观雨幕。我在一步一景里,一遍遍默念《苏州园林》里面的句子: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近景远景的层次……</p><p class="ql-block">仅凭一本摄影集来写作,文字与实景如此契合,我不知道是该钦佩叶圣陶先生文字修养的深厚,还是该景仰中国古老园林艺术的魅力,或者,是该感慨中国人骨子里的故土情结造就的人与土地之间双向奔赴的情感共鸣?</p> <p class="ql-block">去周庄,一定要去周庄。这是我此行坚定不移的一个目的地。虽然最后因为一点小因素改道同里,但是没关系,周庄在我心里是一个符号,江南水乡古镇的符号,这个符号用同里来标记,效果是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女儿带着“两代老人观光团”,利落地步行转地铁再打车,没多久就到了同里古镇,除了吃吃喝喝,她的最大目标是汉服实景拍照(话说苏州真是三步一旗袍五步一汉服啊),所以很快她就“离团”独行了,我和爸妈三人悠悠然在镇上漫步。</p><p class="ql-block">与平江路、七里山塘相比,这里更接近我理想中的水乡小镇,水面宽一些,因此两边景致就从容多了。在七里山塘坐游船时,水面狭窄,两岸墙壁触手可及,视线极其受限,尤其是沿途人家的墙壁和生活痕迹凌乱不堪,实在没有半点美感,所以一趟游船让人怅然若失。</p> <p class="ql-block">而这里,绿水悠悠,垂枝依依,石岸整齐,走在岸边干净的石板路上,会有一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感觉。鸡鸣桑颠,蝉吟树梢,我坐在水边石阶上,看水波漾漾,好似年轮旖旎,觉得如在诗画中。</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我知道应该去看看的。从出租车上下来,我有点懵了,寒山寺在这?这闹市,这川流不息的大街,这人来人往的人间,是那个月落乌啼的寒山寺?那个江枫渔火的寒山寺?这闹市,哪里寻一叶孤舟在清冷的江水上听夜半的钟声?</p><p class="ql-block">然后走了很多路去西园寺,吃到了众口相传的素面。</p> <p class="ql-block">行走总是疲惫的,最好的慰藉莫过于美食。尝尝他乡味道,感受另一种烟火,也是旅行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我默默想:苏州,我还会来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