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井下村位于兴宁市水口镇西北部,与五华县水寨镇接壤,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民小组,居住着560余户人家,总人口超过3100人。其中,刘姓村民占绝大多数。作为村落的标志,“登一公祠”不仅是井下村最大、最古老的刘氏宗祠,更占地约2000平方米,见证了无数代人的兴衰更迭。</h3> <h3>正月初七,是兴宁上灯活动时间最早的村落——井下村举行“登一公祠”上灯活动的日子。这个活动是刘氏家族的盛事,在这里也拉开了兴宁上灯的序幕。“登一公祠”是刘氏家族的宗祠,建于1433年,为纪念开基祖刘登一公而建。刘登一公原籍梅县隆文,1368年携妻李氏及儿子迁至井下村,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现祠堂内保留有记载家族迁徙建祠等历事件的碑文。其后裔主要分布在井下村、坭陂、国内四川、重庆、湖南、广西、台湾等地。<br>初七午后,井下村及远道而来的刘氏宗族子孙汇聚一堂,共襄盛举,筹备进行一场庄重而神圣的“登一公祠”接花灯与升灯仪式。祠堂前,彩旗猎猎作响,与刘氏族旗交相辉映,各色彩旗随风飘扬,更添节日氛围。金狮队与龙灯队成员身着统一服饰,精神抖擞,整装待发,准备引领花灯队伍启程。</h3> <h3>二时三十分,一场盛大的接花灯仪式悄然拉开序幕。在金狮队与龙灯队的引领下,锣鼓之声震耳欲聋,仿佛能震撼整个天地,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经纬小学路口,迎接那承载着家族荣耀与希望的花灯。这一路上,鼓声、锣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首动人的乐章,在节日的夜空中回荡。<br> <br>定制的花灯被先行运送至此等候,当花灯队伍抵达后,用缠绕着红纸的竹竿系好花灯,此时鞭炮、烟花齐放,两位青年男子手举花灯稳稳前行,仿佛将生活红红火火、年轻有为且后继有人的美好寓意传递给了每一个人。花灯所经之处,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烟花爆竹,鞭炮声、锣鼓声、舞龙灯声交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h3> <h3>当绚烂的花灯缓缓抵达刘氏“登一公祠”那庄严而温馨的门口广场时,早已翘首以盼的刘氏后裔及亲朋好友们纷纷爆发出由衷的欢呼与雀跃,满怀期待地迎接这象征着添丁添财、家族兴旺发达的美好花灯。此刻,鞭炮声声入耳,如同节日的礼赞,将喜庆的氛围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这意义非凡的时刻而欢腾。<br> <br>花灯被恭敬地接至“登一公祠”的厅堂中,稳稳地置于桌上。随后,一条鲜艳的红色灯带被细心地系于其上,长者们则率先行动,他们小心翼翼地将三只点燃油芯灯的碗安放在花灯内部的竹篾架上。而花灯上端的一个独特装置竟如风扇般缓缓旋转起来,寓意着来年的风调雨顺和时来运转,为这份祝福添上了几分神秘与期待。<br><br>接着,升灯仪式即将举行,在主持人的庄重引领下,首先敬拜先祖,伴随着清晰而有力的宣读颂文声,每一位参与者手持香火,内心满载着虔诚的祈愿,共同为家族的繁荣、五谷的丰登以及国家的安宁献上最诚挚的祝愿。此刻,几位新丁家庭正忙碌地在花灯的外框上贴上写有“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万事如意”等温馨祝福语的红纸条,以此寄托着对家族新成员的健康成长与无限希望的深切期盼。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刘氏长者一声响亮的“升灯”口令,站在梯子上的年轻男子迅速拉动红色灯带,将花灯缓缓升至一个恰到好处的高度,并稳稳地固定住。</h3> <h3>随后,祠堂内,龙灯金狮围绕着祖宗的神位进行参拜;而祠堂门口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锣鼓声震耳欲聋,龙灯金狮翻腾起舞,整个场景热闹非凡。村民们纷纷兴高采烈地点燃鞭炮,锣鼓声随之轰然响起,将上灯仪式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整个活动在欢声笑语与热闹非凡的氛围中持续进行,直至下午三点左右才逐渐落下帷幕,但那份喜悦与期待却已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br>大约过后两三天,村里的族人们会再次聚集在祠堂,放下花灯并添加油料,让花灯重新升起来,这被视为一种暖灯,寓意家族的温暖和团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兴宁的大多数地方在上灯时,花灯的光源已经改为电灯。像“登一公祠”这样依然保持传统添油花灯的地方已经为数不多了。<br>晚上,祠堂内会设宴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宗亲。据说,参加宴席的宗亲最多时达到五千多人,共设500多台宴席。这真是一场刘氏宗亲大团圆的盛况,家族团结的景象令人动容。而夜晚的烟花爆竹盛会更是吸引了村民和亲朋好友前来观赏,大家久久不愿离去。</h3> <h3>而井下村其他刘氏老屋则选择在初九下午举行上灯活动的接花灯和升花灯仪式,使得井下村的上灯整个活动更加热闹与隆重。其他老祖屋接的灯活动也遵循着相似的仪式流程。据说每年初九原有十多个老屋会进行这样的活动,但近年来数量有所减少至7、8个,仪式也有所简化。尽管如此,上灯形式依然包括焚烧旧花灯、准备三牲果品、祭拜祖先等步骤以祈求祖先庇佑后人事业兴旺发达。 <br> “兴宁上灯习俗”作为客家兴宁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代代相传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年年宵期间引来在外游子乃至异地亲朋好友回兴宁观看上灯活动仪式,让大家铭记乡愁!放下花灯、添加油料、再升起来……这一传统习俗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更成为我们客家兴宁各姓人心中永恒的印记和美好的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