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7月下扬州一皮市街.朱自清故居

小刚(手机摄影)

<p class="ql-block">烟花三月下扬州,未能成行,却在七月酷暑中踏上了这片古韵之地。虽是盛夏时节,扬州却并未因炎热而失色,反而在炽热中展现出别样的风姿。相比苏州与杭州的喧嚣繁华,扬州更像一位沉静的老人,于低调中绽放岁月的光芒。古城的节奏缓慢而从容,仿佛时间在这里也放慢了脚步。直到日落时分,才终于抵达了那句“且行且慢且停停”的扬州皮市街。</p> <p class="ql-block">皮市街,这条承载千年历史的街道,相传唐代诗人皮日休曾在此筑墅而居,故得名“皮墅”,后演变为“皮市”。清乾隆十年所绘《姑苏图》中,皮市街已被明确标注。全长1086米的街道,曾是扬州著名的“皮货一条街”,皮货自古便是奢华与品位的象征,而皮市街正是这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皮市街的建筑,尽显扬州古城的独特风韵。主街两侧多为扬派传统五架梁、七架梁的小屋,乱砖墙与白缝黛瓦交相辉映,简洁而不失雅致。这种贴近大地、色彩低调的美学风格,让人在漫步其间时,不自觉沉醉于那份古朴与宁静之中。</p> <p class="ql-block">皮市街不仅是历史的长廊,更是现代创意的舞台。巨幅“网红墙”、爱心红绿灯、风动长廊与蔷薇花墙,皆是摄影爱好者的钟爱之地。这些别具匠心的设计频频现身于游客的朋友圈,也逐渐成为皮市街独特的文化印记。</p> <p class="ql-block">皮市街仿佛是一本厚重的史书,一砖一瓦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沿着青石板路缓步前行,两侧的古建筑、传统店铺、非遗展示、实体书店与艺术馆交相辉映,让人在现代与古城的交融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文化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南京人,来到皮市街,最不能错过的便是那座国保单位——朱自清故居。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曾打动无数金陵人的心。他自幼随家人迁居扬州,并在此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十六年,扬州也成了他真正的精神故乡。</p> <p class="ql-block">朱自清故居位于扬州市广陵区安乐巷27号,是一座典型的晚清建筑,占地约70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p> <p class="ql-block">踏入故居,仿佛能听见《背影》的低语。这里不仅还原了朱自清先生的生活场景,还陈列着他生平的珍贵资料,让人仿佛穿越时光,与这位文学巨匠对话。</p> <p class="ql-block">故居院落分为三进,青砖青瓦,古朴素雅,雕花窗棂精致,飞檐高挑。第一进为朱自清的居室,两侧设有瓶式六棱小门,分为外客与内卧,布局考究,尽显文人风骨。</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为中央天井,东西两侧为子女的起居室,空间虽小,却充满生活的温度与记忆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穿过客厅,进入第三进,正堂天井宽敞,绿植盎然。门右侧贴墙边,一丛青竹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左侧则是一个敞室,据说是后人根据《荷塘月色》意境所建。朱自清一袭白袍,斜坐塘中,文气斐然。正堂陈列着他的著作、笔记、影像资料,详尽地展现了他一生的文学成就与精神风骨。</p> <p class="ql-block">朱自清先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与民主运动,其作品深受读者喜爱。抗战胜利后,他毅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展现出坚定的民族气节与不屈的风骨。</p> <p class="ql-block">故居内设有《朱自清生平事迹陈列》,通过丰富的展品与详实的文字,向游客全面展示了这位文化巨人的生平与贡献,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东海人,后定居扬州,祖籍浙江绍兴。他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派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诗坛广泛关注,继而写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4年出版诗文集《踪迹》。1925年受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创作重心转向散文,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三·一八惨案后,他撰写《执政府大屠杀记》等文章,抨击军阀暴行。1928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背影》。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1年赴英留学,并游历欧洲多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1932年归国,继续担任清华大学教授兼系主任。一二·九运动中,他与学生一同走上街头。抗战爆发后,随校南迁,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10月返北平,受托主编《闻一多全集》,并积极参与民主运动。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享年50岁。其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等,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典范之作,后人辑有《朱自清全集》传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