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穿越豫、晋、宁、甘、陕的西行记

小龍

<p class="ql-block">6月7日清晨,山东航空公司的飞机从金湾机场准点起飞,载着我们飞向中原大地——河南。巩义的朋友老曹早已安排车辆在机场等候。如果非要在基础材料方面制定标准,他就是某个行业里的标志性人物。虽说旁人都称他“曹总”,但自打我认识他起,就一直喊他“老曹”。见面时,我俩用河南话热络地寒暄:“退休了,干啥哩?”他朗声笑道:“白天没球事,晚上球没事。”多年未见我们默默地观察对方,自退休后他把酒戒了,当年上三楼都需要喘气的他,现在每天保持五公里竞走。他特意备下热闹的牛头宴款待我们。这次旅行以甘肃天水为目的地,途经河南巩义。我们一共六人,是这两年出行人数最多的一次,对团队组织能力亦是不小的考验。老曹提供了一辆塞纳7座混动旅行车,车子外观俊朗、内饰豪华,花了六万元改装座椅,唯空间稍显局促,加速力道澎湃。声响竟像KTV里喊破嗓子的啸叫,声音格外特别。</p> <p class="ql-block">巩义,背靠巍峨嵩山,坐拥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的地利,是一座兼具自然禀赋与产业动能的城市。午饭后,我们便直奔北宋皇陵公园。皇陵在城市中央,巨大的石刻默然伫立,尤其是甬道两侧的石像生,更透着几分历史的悲壮。作为千年岁月的见证者,静静守着大宋王朝的兴衰荣辱。指尖抚过冰冷的石刻,仿佛能触到那个时代的风云激荡。6月8日,朝霞刚漫过巩义的屋檐,我们便洗漱妥当,开营拨寨,收拾行装开始西行。旅程从这里起步,脚下仿佛踩着历史的经纬——巩义不仅是行程的起点,更是中原文化与三国风云的隐性交汇点。车窗外,宋陵宫阙的轮廓还未在后视镜里淡去,山川已悄悄染上三国的底色:中条山的风里,似裹挟着关羽千里走单骑的马蹄声。</p> <p class="ql-block">雨丝斜斜掠过车窗,久旱的大地迎来一场雷雨。这座横亘晋南的山脉,曾见证过更壮烈的过往:《立马中条》序文中记载,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两军曾在中条山南麓、黄河北岸展开殊死搏斗。八百秦军面朝陕西,跪天、跪爹娘,唱着秦腔宁死不降,纵身跃入滚滚黄河……。中条山的峰峦连绵起伏,山间云雾缭绕,如梦似幻。这座介于太行山与华山之间的山脉,正因所处的位置,得名“中条”。抵达壶口时,天已放晴。随后我们来到壶口瀑布。还未近身,震耳欲聋的轰鸣便先声夺人,像大自然正奏响一曲激昂的乐章。走近了看,黄河之水奔涌而下,如千军万马般势不可挡,溅起的水花高达数十米,在半空织成一片壮观的水雾。身临其境,远比书本资料来的震撼。站在观景台上,望着黄河水奔腾向前,忽然懂了曹操为何会在碣石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面对这般天地伟力,任谁都会生出吞吐山河的豪情。阳光穿透水雾,架起一道绚丽的彩虹,美不胜收。眼前的黄河水并未如想象中那般混浊,反倒泛着一抹青绿色。</p> <p class="ql-block">离开壶口瀑布,我们继续向西,前往延安。沿路我们看到了油田里的“磕头机,”看到了堆积如山收割后的农作物,经过南泥湾,唯独没看到头上裹着白毛巾的当地人。这座镌刻着红色记忆的革命圣地,窑洞前的老槐树影被拉得很长,静静映照着岁月的痕迹。却透着相似的精神气——正如诸葛亮在五丈原“鞠躬尽瘁”的执着,这里曾点亮的灯火,曾照亮过那段艰难的征途。站在杨家岭的窑洞里,望着墙上斑驳的标语,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念的身影,与三国里“宁死不降”的义士何其相似?或许,英雄的底色从来相通:为了心中的“道”,甘愿饱经风霜。特别是看到“中央大礼堂”,这里曾经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文物,仿佛将人拉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人真切触摸到那段岁月的温度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从延安出发,一路向西途经庆城、平凉,车窗外的古道西风里,夯土城墙在视野中绵延。望着这些残垣,想起马超镇守西凉时的飒爽身影——这座古陇东重镇,曾是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咽喉,正如《三国演义》里反复争夺的潼关,每一寸土地都藏着“得陇望蜀”的战略密码。下午到庆城服务区休息,偌大的停车场竟泊着我们一辆车,空旷得有些寂寥。天上滚着雷声,雨点比南方的更显粗壮,砸在身上又冷又疼。驶出服务区进入平凉地界——这里是金庸笔下崆峒派的“势力范围。”车上一位修炼密宗的队友突然嚷着要找地方方便,明明他刚才在服务区才解决过。我们打趣问他:“开大的时候不就顺便撒了?”他认真否认,那语气像极了咒语,带着点神秘,又有点讲理讲不通的默契。我便逗他:“那你这是周伯通的本事啊,一手画圆一手画方,这功力可真够深的!”</p> <p class="ql-block">导航显示距离下一个目的地还有350多公里,接下来我们又要经历漫长的赶路过程,每一次旅程当中,很大比例的时间,是要消耗在这种赶路的状态下。行程紧凑,终究没能去成崆峒山。那里是崆峒派的发源地,木灵子自创的七伤拳威名远扬,虽威力惊人,却需深厚内功打底才能避免“先伤己后伤敌”的反噬。作为资深金庸迷,没能踏足这片江湖胜地,心里终究留了点遗憾。一路走走停停,途中三天,终于抵达了甘肃天水。这座古老的城市自有其独特韵味,刚落脚便感受到它的厚重与鲜活。</p> <p class="ql-block">我们与雨枫先生相聚在他的农庄。此地是黄土高坡典型地貌,第一次身处搭建在黄土高坡半山上的农庄,难免陷入迷思。开始重新审视“黄土高坡”的定义,经验逐渐失效。雨枫先生是位著作等身、尤擅金石书法,被权威专家评为“上追殷商甲骨之遗风,下逮金石秦篆之余韵”。金错书法方面他是全国第一人,舵主地位。他不仅擅长著文章和书法,对酿酒这事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建有一座酒厂,引进法国酿酒设备,主打果酒生产。雨枫先生5月1日在珠海古元美术馆书法展览,是“文明记忆·汉字辉煌——毛晓春金错书全国巡回展”。展览由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珠海市古元美术馆主办,其金错书作品得到了观展人士的一致好评。他最懂我们心意,早把真正的特色摆在明处,全方位的诚意十足。农庄里引种了世界各地的奇异花果,四季都有鲜果可摘。随手摘下一枚品种细小的蟠桃 ,一口咬下,果甜、果香和果汁充盈舌齿间,果肉的纹理和口感极佳,立于树下啖蟠桃,堪称顶级享受。我攀上用瓦片砌成的围墙顶,(非为揭瓦。)架设单反拍摄夕阳下的渭水,那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在农庄的沙发床上小憩,随手翻着他的《纸上低语是故乡》书籍。窗外烤全羊的滋滋声混着肉香飘进来,香气在空气中集结,格外惬意。夜晚,建在半山处的农庄昼夜温差大,太阳落山气温降到10度左右。这里没有蚊子咬,黄土高坡的干旱,基本没有水让蚊子产卵。农庄里常聚集着文人墨客,一位中央美院毕业的硕士小哥正挥毫作画,我借着酒意请他为我画的石榴图题字,他爽朗应道:“大哥没问题!”两人醉醺醺地在案上铺纸研墨,他几笔写完便放下笔,用纸巾擦了擦沾墨的手。我问:“完了?”他答“完啦!走,吃肉去!”大隐隐于农庄,细心品味,情感和食欲之间,从不需要泾渭分明的告别,他们都是一些生活的专家 。6月10号,农历15 。一轮圆月悬于天际,坐在摇椅上远眺,黄土高坡的轮廓泛着银光。此刻,久居城市的心灵似难承受这份静谧,月光洒在身上的体贴,那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天水重点游览了麦积山和伏羲庙,只是来得稍早了几天。8000多年前的上古时期,伏羲被视作中国天文学的源头。《史记·五帝本纪》载“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易经·系辞下》亦记他“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进而创制八卦。今天的伏羲庙张灯结彩,一派喜气。只因2025年的公祭伏羲大典将在6月21日举行。这项大典自2007年起由甘肃省政府定为每年公历6月22日(夏至前后)举行,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历经各朝发展成国家主祭规格,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水漆器闻名天下,我托了位样貌神似钟馗的本地朋友帮忙询价。他特意叮嘱:“等下看中哪个别说话,不然不好还价。”最终在伏羲庙旁的工艺品店,经他引荐,我选了两个精致的漆盒,也算留作此行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属于丹霞地貌,像一座巨大的麦垛矗立在天地间。巧的是,我的家乡丹霞山也是丹霞地貌,来到这里便生出几分莫名的亲切感。我们驱车从小陇山植物园直接进入麦积山景区,翻过一座小山,就被这里的传说与景致深深吸引。排列整齐的石窟,恰似国企办公楼里的一间间科室。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逐一探寻。石窟里的佛像造型精美,壁画历经千年仍色彩鲜艳,佛像衣袂翻飞的线条,竟像极了关云长偃月刀划过的弧线。仔细看,许多石雕、塑像皆是单眼皮,既有佛家慈悲,又透着中原儿女的筋骨,不愧是古代艺术的瑰宝,尽显古人卓越才华。相传远古时,天水土地贫瘠,百姓困苦,天神伏羲怜之,挥神鞭引来金山,落地化作这麦垛状的麦积山。而石窟开凿初期,工匠们屡遇艰难,仙女“云裳”被其虔诚打动,化清风助运石料、开洞窟,又变彩蝶添生气,最终她的身影留在壁画中,成了“飞天”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而麦积山的第133窟,无疑是此行最值得驻足的重头戏。这处俗称“万佛洞”的洞窟不对外开放,幸得讲解员带领进入。它开凿于北魏晚期,位于西崖东上部,由前室和两个后室组成,呈“业”字形,复室叠龛,结构精巧复杂。最动人的是“释迦会子”造像,中央3.1米高的释迦牟尼立像,长圆脸、弧眉凤目,右手外伸似要抚摸下方1.44米高的儿子。儿子罗睺罗面形饱满、双手合握,踩在圆莲台上。工匠将父子相会的瞬间定格,佛祖手停在儿子头顶。关掉窟内射灯,打开洞窟门让阳光涌入时,原本慈眉善目的佛祖竟随着光线的变化,脸部显现不同的表情。表情里藏着见到儿子的激动、未能养育的愧疚与父亲的威严;儿子罗睺罗则带几分茫然和委屈,似问候又似敬礼,呈现佛国的庄严与人间亲情完美交融。窟内北魏的小沙弥塑像“东方微笑”亦极妙,雕像不足一米却天真烂漫,笑意动人。</p> <p class="ql-block">6月12日,我们离开天水踏上回程,途中下高速前往宝鸡——这座古称陈仓的城市,正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典故的发生地。第一站是扶风县的法门寺。这座被誉为“关中塔庙始祖”的古寺,恰似一位隐匿的武林高手,低调中透着深厚底蕴。它始建于东汉末年,历经朝代更迭,每一块砖石、每一处雕梁都刻着岁月的印记。傍晚抵达时,街上冷冷清清,连宵夜档都寻不到,我们便用车上剩的酒配着小卖部买的花生,凑在一处喝酒聊天。清洗酒店房间里搜罗来的杯子时,险些将队友泡在玻璃杯里的假牙倒进马桶,惹出一阵笑闹。法门镇一夜找回了熟悉的感觉,徘徊在神明托梦和食神召唤之间,睡得有点恍惚。</p> <p class="ql-block">次日清晨踏入法门寺,寺院建筑分新旧两部分,看起来非常壮观。规模这么大的寺院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我去过很多的寺院,与这个寺院比起来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之所以法门寺能成为佛门寺院之首。寺内供奉的佛指舍利,如武林绝世秘籍般吸引着无数信徒与游客,为古寺更添几分神秘庄重。在合十舍利塔一层的巨大佛堂里,我邂逅了一位在长椅上休息的年轻喇嘛。他身披绛红色僧袍,眉目清朗如浸过月光,鼻梁挺秀、唇线分明,反似温文尔雅的书生。我打过招呼问了好,他主动搭话,说自己来自甘南,要去西安体检,顺路来法门寺游览,接着低声喃喃道:“你觉得藏传佛教与中原佛教有什么区别?”我略一思索答道:“同属佛教体系,因历史、地域、文化不同,确有诸多差异。”他颌首:“核心与汉传佛教的精神是一致的,都追求解脱、觉悟与慈悲,只是结合了自身文化与修行特色……”话题渐转向人生世俗,他认真问我对藏传佛教的看法,我偷偷的百度了一下说:“藏传佛教祈求的是人类和平、健康、生活快乐。”他又问:“对小乘佛教有什么看法?”我坦言:“这方面我还没找到统一的答案。”他摇着转轮,总是保持钻研精神,多大的难题也没法动摇那种磐石般的心智。真没想到这清秀皮囊下,竟藏着深不可测的佛性。这时,他那位颤巍巍的师傅寻来,我把手机递给师傅,与年轻喇嘛合了张影。</p> <p class="ql-block">离开法门寺,我们抵达了西安。这座承载着盛唐气象的古都,自带着一股磅礴霸气,连空气都仿佛浸透着历史的厚重。唯六月的西安实在酷热,整座城如塞进空调室外机之中。太阳还没下山,酒店停车场我问留着几根猫须的保安大爷:“天气这么热,躺地上会不会变成烤馕?”他说不会的:“你们吃这么多肉,肚子里有料,顶多算肉夹馍。”然后热心的告诉我绕路去酒店大堂,那里有沙发有空调好舒服的。酒店落地窗外,古城墙巍然矗立。望着那斑驳的墙砖,恍惚间似见城门下兵士列队出征,奔赴西域抗击匈奴的壮阔场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千年前的诗句仿佛在耳畔回响。历朝皇帝们都明白,西北方边疆繁荣强大绝非朝廷福祉。几十万汉族儿女,最先从城墙门洞西征,后来他们绝大部分都没能再回家乡。历经千年风雨冲刷,城墙依旧昂首挺立,沉默地诉说着这座城的过往与坚韧。大唐不夜城的夜被旅拍的姑娘们“占领,”她们像刚从仕女图里跳出来,眉心红点被汗水冲成流星状。一位穿齐胸襦裙的姑娘正摆"飞天"pose,裙摆突然勾住地砖缝,整个人以敦煌壁画的姿势“蹦床”式起飞,跳得比广场舞大妈还惊艳,手里的团扇飞出去砸中卖饮料的大叔,露出后脑勺扎的丸子头,跟旁边唐三彩骆驼的发型撞了款。最绝的是穿胡服的小姐姐,厚底鞋踩中自己裙摆,原地转了个圈栽进卖长安十二时辰盲盒的摊子,被手臂纹着一个“忍”字的摄影师从摊位中拽出来。毕竟有她们扎堆的地方,往往是网红热点,热闹得发疯。</p> <p class="ql-block">从西安城区向东北驶去,便到了秦皇陵。这座沉睡千年的帝王陵墓,自带着睥睨天下的磅礴气势。站在封土堆前眺望那片沉默的土地,仿佛能望见始皇帝当年扫六合、定天下的雄姿,那份霸气堪比成吉思汗铁骑踏遍欧亚的壮阔。兵马俑坑中,数千陶俑列阵而立,甲胄鲜明、神态肃穆,忠诚得像《雪山飞狐》里胡一刀身边的死士,千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使命。那些形态各异的面容里,似乎藏着江湖儿女的影子——有的眼神锐利如剑客,有的沉稳似掌派宗师,让人忍不住猜想:当年修筑皇陵的工匠中,或许就有隐于市井的武林高手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国道G310行驶至华阴市,西岳华山的夜与昼都浸着江湖气。金庸笔下的“华山论剑”剑气之争仿佛还在峰峦间回荡,西峰索道上俯瞰,群峰如剑刃劈向云端。云雾里似有令狐冲携任盈盈踏歌而来,衣袂带起《笑傲江湖曲》的余韵。莲花峰的巨石绽如莲瓣,让人想起杨过与神雕在此悟透“重剑无锋”,倒比我这坐缆车圆梦的俗人多了份侠气——多次爬华山就是没爬上的西峰,如今踩着轿厢踏板就到了,也算了却一桩憾事。西峰顶气温骤降,攥住缠满红色许愿带与连心锁的铁链,顿感掌心冰凉。不知那些锁着“永结同心”的人,此刻是否还携手同行?问世间情为何物,情爱一道,比华山天险更难参透。恰如小师妹岳灵珊,偏不爱武功人品皆优秀的大师兄令狐冲,而令狐冲,外来的任盈盈反倒是对他爱的死去活来。</p><p class="ql-block">6月15日夜父亲节,六位父亲西岳庙旁围坐,父亲节氛围拉满,结果全场只有一位收到祝福,其他人主打一个“陪跑”。其中一位不甘心,暗戳戳在家族群发“父亲节快乐!,”本想钓几条祝福,没想到群里统一回复“同庆、同喜!”,祝福没等来,还被“客套”了一把。这暗示都快写脸上了,你们是故意的还是不懂?美食上桌就扯开话匣,异乡的距离在碰杯声里缩短,纸巾擦嘴的潦草,不远不近的客套,倒成了队友间默契的注脚。这分寸感,竟像武林高手比拼内力时的微妙平衡——原来华山的险,从不是山石的陡峭,而是藏在风里、人里、故事里的江湖真味。</p> <p class="ql-block">离开华山,我们继续沿着国道G310直奔潼关,潼关是三国时期由曹操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建立,取代了函谷关的军事地位,成为曹魏抵御孙刘联军的重要防线。这座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端,南依秦岭,北临黄河,地处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处,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以前无数次走过的国道当中重重的困难和危险,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舒适和效率,唯此段国道仍保留一座收费站。前往三门峡大坝。说起来好笑,此行的缘由竟与一包香烟有关,年轻时抽过的“三门峡”香烟,包装上的大坝图案早就在心里扎了根。站在“一脚跨两省”的地标石上,这座横卧黄河的巨物,驯服着奔腾的浊浪,把自然伟力与人类智慧拧成一股绳。凭栏望去,心里忽生敬畏:原来当年烟盒上那小小的图案,藏着这么磅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洛阳龙门石窟,文创商店里挂着精致的洛阳铲模型晃眼,忽想起个笑话:“人啊,有钱就尽量花完,不然带到地下,洛阳铲也能给你挖出来。”替孙女挑了本洛神封面的笔记本,拆封后,拿着店里的印章咔咔盖了十几个印。这举动引来了一群穿唐装的姑娘围观,她们大概纳闷,这大叔怎么跟年轻人似的热衷于网红打卡。起初她们有六个人,看了一会儿走了俩。我回头逗她们:“景区门口有一匹马长着五条腿。” 三个人愣了一下,立马就跑出去了。剩下的那位,看样子是个狂热执着的打卡者,一直坚持等到我盖完章才离开。印章里墨迹未干的卢舍那大佛笑得慈祥,眉眼间像含着光,仿佛正低头望着这人间烟火,把慈悲悄悄融进每个人的笑意里。</p> <p class="ql-block">旅程的最后一站,我们驻足少林寺。这座冠绝天下的“第一名刹”,既是禅宗祖庭,亦是金庸笔下无数江湖故事的起点。队友们涌去少室山凑“武林大会”的热闹,古柏森森间,恍惚望见《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衣袂,青灯古佛旁,仿佛仍有江湖风云在他眼底流转。我却悄悄溜了,独自驱车拐进另一条路,是三十年前走过的那条经十八盘绕向乡镇的小径。从这里翻越嵩山回巩义。盘山路像被随手抛在山间的绸带,弯弯绕绕,倒有几分武侠小说里秘道的意味。当年行此路,尚是毛头小子,如今方向盘在握,山风掠窗而过,吹散了沿途的风景,却吹不散记忆里的坐标。那些村庄的轮廓,与当年毫无二致。不贪新景,只认旧路,像是在和三十年前的自己,在同一条山路上,完成一场沉默的重逢。独自驾车返回巩义,其实心里藏着个小心思,想见见昔日老朋友。都说“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人最实在热忱。有一句老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常有人说河南骗子多,纯属无稽之谈,我与河南人交往三十多年,从没被骗过,他们个个诚信靠谱。</p> <p class="ql-block">例如三门峡观音堂镇路边饭馆吃饭时,队友遗落挎包,行至洛阳方觉。通过微信付款记录找到店家电话,沟通后,餐厅老板用快递将挎包寄回珠海,里面财物分文不少,这样的诚信商家真该点赞。</p><p class="ql-block">另一件事,我在秦始皇陵不慎遗失了手机,向工作人员说明后。一位河南姑娘明白了我的处境,几乎没有犹豫。开着游览车沿途帮忙寻找,比我还着急。当对讲机传来“手机已找到,放在景区门口”的消息后,她停了沿途上下客,直接送我到景区门口。办事大厅人头攒动,领回手机实乃人生大事,不信你们丢失手机体验一下。办完手续后,她远远看到我出来,快步过来从里面拉开沉重的铁门带我到发车点,交代同事让我坐上第一辆发车的游览车追赶队友。我致歉 :“同志!给你添麻烦了”她抬手,指尖轻轻拂过额前汗湿的发尖,将几缕贴在脸颊的碎发拢到耳后。又低头,纤细的手指捏着工作证的飘带,让那飘带服帖地垂着。旋即,身影便融进了那片制服的人群里。脸上的防晒面罩遮住了大半脸颊,唯有那双眼睛清亮得很。即便混在人群中,也一眼就能认出来。路上我不禁一阵感慨,进步了,真的进步了。若在过去遇到这种情况,不花上三/五百的哪能成事。</p> <p class="ql-block">目标已锁定,事情就变得简单。朋友们就住在附近街区,不用提前约,蹲在街边大排档,菜香升起时打几个电话,人就能聚齐。酒量不同,酒品接近,术业不同,三观接近。卤肉店的生意不错,老板兼服务员同时照顾几桌客人,她慢慢地做,我们慢慢地吃,开心地聊。我就喜欢这样无波无澜细水长流的日子。能享受夕阳西下,享受高速奔驰的畅快,享受朋友间的情谊,真好。</p><p class="ql-block">做文旅推广的朋友说,这旅途点滴就像挂杯的老酒,醇厚绵长;又像摇表器里的机械表,独自转动却自有韵律。街头屏幕播着中东战乱新闻,有人调侃“以色列像中东版打黑办”,把神棍和无政府组织摁在地上摩擦。 转头看联播,倒也明白为何说“国外水深火热,我们幸福安稳”——又高了!净说些无关的。化外之人,心尚不静如何是好?</p> <p class="ql-block">这次旅行,像一场穿越历史与武侠的梦幻之旅。壶口瀑布的震撼、延安的射击比赛、伏羲庙麦积山的远古气息、在法门寺感悟佛性,在西安领略古都韵味,在秦皇陵触摸帝王雄心,在华山感受江湖脉搏,在潼关体会历史厚重,在三门峡大坝见证人类的力量,在少林寺探寻武侠真谛……。每处风景皆令人流连,每段经历都刻骨铭心。这段旅程不仅让我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与悠久历史,更在金庸武侠的意境中,寻到了对侠义精神的执着追求。</p><p class="ql-block">行程安排,是我们这几年唯一一次没更改路线、直抵甘肃天水的旅行。一路上的食物早已刻进记忆:甘肃的烤全羊吮指留香,天水的浆水面酸得清爽,巩义的卤牛头(牛眼奉贵宾的仪式感令我婉拒这种爆浆食品,爆的是我心理防线,目睹嚼牛眼的哥们,瞳孔地震脸色铁青。)烩面稠得扎实,西安泡馍掰得讲究,延安夹馍咬得香软,胡辣汤配凉菜摆得丰盛。以上食物将成为我舌尖上的“钉子户,”像是专为解构被格式化的味觉而生。还有嵩山露营打掼蛋的洋槐花配山韭菜饺子——这山韭菜当地叫“勾魂草”,名字泼辣,来历也带着惊险。听接送我们的河南小伙小袁说,他婶子曾为采这草,在悬崖上脚下一滑滚了坡,多处骨折,耗资十多万才保住性命,听得人心里发紧。这些地方特色,无关西餐的精致摆盘,不涉料理的高级感,更非海鲜大餐的奢华。它们是带着野性、裹挟着人情的食物,是这次行程里,一份与经历无法割裂的“情书”。</p> <p class="ql-block">此刻行李已收拾,吃完这碗热汤面,接上迷失在少林寺的队友就腾空而起,驾云南归。</p><p class="ql-block">此行能成,全赖书法家雨枫先生的邀请,天水正是他工作生活的地方。关于他,不妨摘一段其《纸上低语是故乡》书中有趣的后记作结,也算为这段旅程画上一个温润的句点——这几年突然特别多写乡愁的人。去年,我将我的一篇散文《新阳镇的一碗凉粉》发表在网站上。一位朋友看见后很不屑地说,你凑什么热闹。等我把我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发给他时,他便再不吭声。他不屑的原因是以为我也是赶时髦的人,社会上热什么我就赶什么时髦。事实并非如此。从30多年前开始学习写文章,我写童年的和家乡的故事多些,这次只不过是把以前的文章翻检出来凑个热闹罢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是给那些赶时髦的人重拳一击,所谓的赶时髦只不过拾了别人牙慧而已。当然这只能证明我做人上的促狭,但是与人品是无大碍的。</p><p class="ql-block">人生世事真是变化无常,真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以前,我这些所谓的写乡愁的文稿,拿出来,被所谓先锋派的文人联斥为“土”,不能登大雅之堂。别人每天写些阳春白雪、时髦的小黄情调的诗文,而你只写些乡村粗野的俚语,这正如别人当初时兴打领带穿西装,而我非要穿长袍马褂。</p><p class="ql-block">谁料想长袍马褂也有时髦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小龍</p><p class="ql-block"> 2025.7.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