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宁波】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在8000年就有人类居住,创造了《河姆渡文化》;</p><p class="ql-block">唐长庆元年(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子城,标志宁波建城之始;</p><p class="ql-block">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明州府为宁波府,宁波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宁波】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是现代海洋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p><p class="ql-block">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已形成以数字产业、绿色石化、高端装备为主导,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现代健康为特色,以及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p> 四、三江口 <p class="ql-block">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 宁波【三江口】。</p><p class="ql-block">【三江口】位于宁波市区中心繁华地段,是宁波的核心地标,被称为宁波的《城市原点》,先民依风水勘定宁波城址有“三江交汇,一水入海”之势,实属绝佳“中”地,所以,它是宁波历史文化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三江口】。</p><p class="ql-block">所谓【三江口】,是发源于奉化的“奉化江”,与发源于余姚的“姚江”,在这里合流,形成“甬江”,向东流入大海。</p><p class="ql-block">这个“甬”字生动地体现了被海浪推“甬”的江水形成的独特形态。确实,在海水涨潮的情况下,海水抬升,推动“甬江”,江水倒流,【三江口】水量加大。</p> <p class="ql-block">【三江口】离“甬江”出海口不过20公里左右水路,且由于是涌潮河道,甬江各河段完全允许旧式帆船乘涨潮之机逆流而上,抵达【三江口】。</p><p class="ql-block">这一水运环境赋予【古代明州城】极为优越的建港条件——自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乃至更遥远处来航的外国商船都可以直接靠泊城市边沿,省去了许多转运麻烦。</p><p class="ql-block">所以,自古以来明州港(宁波)始终是一个优良的对外开放港口,【三江口】是明州港的港埠。</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在唐朝时期,"海外杂国、贾船交至",宁波与扬州、广州一起并列为中国对外开埠的三大港口;</p><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宁波又与广州、泉州并列为我国三大主要贸易港;</p><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以后,宁波被定为“五口通商”其中一个通商口岸。</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宁波三江口】</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浙东运河上虞一余姚段(余姚部分)、浙东运河宁波段、<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宁波三江口、</span>姚江水利航运设施、水则碑组成。</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宁波段)】位于为中国大运河最南端,属浙东运河。春秋时代已有雏形,基本形成于晋代,并于宋代进入黄金时期,是中国大运河内河航运通道与外海连接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申遗成功,其中"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浙东运河宁波段"和"<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宁波三江口"</span>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宋代(公元10~13世纪),浙东运河全线贯通后,到达宁波的内河航船,一般从三江口换乘海船经甬江出海。同样,东来的海船,在宁波三江口驻泊后,改乘内河船,经浙东运河至杭州,与大运河对接。</p> <p class="ql-block">【三江口】既是大运河的末端,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大运河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三江口夜景,实属绝佳美景也!</p> <p class="ql-block">霓虹倒映江面,两岸高楼灯火如星河倾泻,水波与光影共舞。</p> <p class="ql-block">流光溢彩的古今交融。</p> <p class="ql-block">甬江、余姚江、奉化江交汇处,游船划过深蓝夜色,泛起粼粼波光,静谧中暗藏流动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璀璨夺目</p><p class="ql-block">摩天大厦的LED幕墙变幻绚烂,与跨江大桥的轮廓灯带相映,宛如现代艺术画卷。</p> <p class="ql-block">【三江口】——海上茶路的啟航地。</p> <p class="ql-block">格鲁吉亚茶叶源于宁海。</p> <p class="ql-block">水韵悠长的绮丽迷离。</p> <p class="ql-block">灵动生辉</p><p class="ql-block">桥梁如琴弦悬于夜空,车流拖曳光痕,与江面倒影共谱城市交响曲。</p> <p class="ql-block">灯光璀璨,游船穿梭。</p> <p class="ql-block">江雾轻笼时,灯光晕染如水墨丹青,虚实交错间仿若幻境。</p> 五、天一广场 <p class="ql-block">【天一广场】位于市中心繁华商业街中山路南侧,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有22座欧陆风情浓郁的现代建筑群组成,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天一广场】在投入资金、动迁面积、涉及户数方面均为宁波市历史之最。</p><p class="ql-block">此外,宁波天一广场曾经在2004年得到过《中国建筑艺术奖》。</p> <p class="ql-block">在中山路1号门主入口上,种植着6棵树龄约100年的来自澳大利亚的“加拿列海枣树”,树枝婀娜,形象生动,是广场的迎宾树。</p> <p class="ql-block">景致通透的广场建筑、一池碧水、一块3.6公顷的城市绿地,使天一广场充满了现代的商业气息,也给市民提供了一个环境优雅的休闲娱乐中心。</p> <p class="ql-block">【天一广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站式”购物休闲广场,是国内一流的融休闲、商贸、旅游、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商业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有6000平方米的景观水域,同时设有总长200多米,最高喷高40米的亚洲第一音乐喷泉和高20米、宽60米的大屏幕水幕电影。</p> <p class="ql-block">广场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 ,被誉为宁波的商业航母,是宁波城市又一张亮丽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围合式建筑群中央为3.5万平方米的演绎中心广场,广场宽阔、壮丽。</p> <p class="ql-block">【天一广场】有亲水、绿色和现代等三个主题,广场的绿化率为32%,犹如一座城市绿岛,把天一广场的绿色主题演绎得分外妖娆。</p> <p class="ql-block">往南可以望见歌德式教堂的高耸屋顶。这座教堂是根据1702年法国传教士郭中传在灵桥门内建筑的【药行街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在1997年扩建2000年竣工,大厅脊高31米,钟楼高66米采用顶尖造型和色彩窗玻璃,是一座典型的歌德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佘山圣母像》</p><p class="ql-block">此像的原址在上海松江佘山山顶圣母大殿殿顶,命名为佘山圣母。它显示了天主的救世计划藉着玛利亚的合作,给世界带来了光明和救恩一﹣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双手高举着小耶稣,表示她对天主的信赖及愿意将耶稣呈献给世界。</p> <p class="ql-block">《耶稣善牧像》</p><p class="ql-block">在圣经中,耶稣将自己比喻为善牧,表示他对众人的爱,"我是善牧,善牧为羊舍掉自己的性命。"(若10:11)耶稣由天主子降生成人,为了爱世人而舍生,被钉在十字架上,充分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p> 六、保国寺 <p class="ql-block">在宁波市江北区灵山山腰,距市区15公里,有一座神奇的千年古刹——【保国寺】。</p><p class="ql-block">它的神奇之处是它的“三无”和“三不”。</p><p class="ql-block">三无:寺内无佛像、无僧尼、无香客。</p><p class="ql-block">三不:大殿鸟不栖、蜘蛛不结网、灰尘不落梁。</p><p class="ql-block">它却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宁波市的首个《国保》。</p> <p class="ql-block">【保国寺】始建于东汉世祖时期,由骠骑将军张意及其子张齐芳舍宅为寺。初名“灵山寺”。</p><p class="ql-block">唐武宗会昌年间(845年)灭佛,寺庙被毁。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重建,由唐僖宗李儇赐“保国寺”匾额,此后改名为保国寺。</p> <p class="ql-block">目前,【保国寺】并不是以其宗教寺庙闻名于世,而是有江南地区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因为其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它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成为《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目前:是国家一级博物館;</p><p class="ql-block">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面积25.45万平方米,完整、原真地保存有唐、宋、明、清、民国等多个时期的中国古代建筑单体遗存。</p><p class="ql-block">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之挂钩,展开科研教学工作。</p><p class="ql-block">2006年,保国寺作为“中国南方木构建筑的代表”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 <p class="ql-block">它是1954年,三名南京工学院的学生在浙东山区进行古建筑古民居调查时,偶然发现的。</p> <p class="ql-block">《仙人桥》</p><p class="ql-block">据嘉庆《保国寺志》载:"……由河埠上岸,经石柱牌,曲折蜿蜒,过仙人桥……",可见此桥曾为入寺必经之处,亦为"古寺八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叠锦台》,建于清康熙年间(1661-1722),三面峰环,一面开奇,取"天地自然之</p><p class="ql-block">锦,叠然献于亭前"之意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凭台远眺,可见山间浮现翠霭虚亭叠锦,亦览山下阡陌纵横,慈水东流。</p> <p class="ql-block">保国寺历来有“东来第一山”之誉。</p> <p class="ql-block">各个单体建筑的年代表。</p> <p class="ql-block">四明保国寺大殿千年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山门(清代)。</p> <p class="ql-block">东经幢(唐开成四年(839年))。</p> <p class="ql-block">西经幢(唐中大八年(854年))。</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清代)</p> <p class="ql-block">净土池(南宋) 凿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长13米,宽6米。池水主要引寺之两侧山水汇聚,与山下水系相连,故大旱不涸,大涝不盈。</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池三边立石栏,上置石刻,为明时慈溪籍御史颜鲸所题的"一碧涵空"和"天光开图画,山翠入波纹"联。</p> <p class="ql-block">骠骑井(东汉)</p><p class="ql-block">据传为东汉骠骑将军张意置宅所掘,其后人舍宅为寺后留用至今,故名"骠骑井"。该井径0.44米,深10米,井水由石隙中源源渗汇,水质清冽,并与其下的净土池相通。</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北宋),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建并存至今已有1012个年头。该建筑原为单檐歇山顶,宋构部分面阔和进深均三间(通面阔11.85米,通进深13.35米);</p><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扩地基、增重檐而使大殿为面阔五间(通面阔21.17米),进深连廊六间(通进深20.05米)。</p><p class="ql-block">大殿建成至今均未落架修缮,其核心部分多为宋原构。</p> <p class="ql-block">【保国寺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也是江南惟一保存完整的北宋殿宇,比 建筑典籍《营造法式》还要早90年,《营造法式》中的作法在【保国寺】可找到诸多实物例证,有些已成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孤例,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它是迄今我国南方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早期单体建筑遗存,成为印证十一世纪初中华传统建筑从“气势雄大、体态遒劲”,向“造型卓约、华美宏丽”转变发展阶段的“标本”之作,被誉为《中国南方第一古建》。</p><p class="ql-block">【大殿】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建筑特色对当时的日本的建筑形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造的佛台。</p> <p class="ql-block">宋代木构典范:大殿采用北宋《营造法式》的典型结构,如“七铺作双抄双下昂”斗拱、瓜棱柱、藻井等,展现了极高的建筑技艺。</p> <p class="ql-block">整个大殿的全部结构皆用斗拱之间的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不用一枚铁钉将建筑物的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50余吨的重量规模。</p> <p class="ql-block">顶部有精美的螺旋藻井,兼具力学与美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拼合之柱》</p><p class="ql-block">保国寺大殿内柱全部为瓜棱柱(瓜棱柱的出现,则是由于拼合柱所导致的柱面处理方式,即采用拼合的技艺将柱形拼接缝隙匠心独运地做成多瓣瓜棱外形)。</p> <p class="ql-block">这是用小料充大材以承重载的最早遗物,在坚固、适用的基础上兼具审美艺术效果。这种两全其美的做法选择也反映出自宋开始木构用材已朝注重经济性的方向转变发展。</p> <p class="ql-block">《倾斜之柱》</p> <p class="ql-block">特殊防虫防尘:大殿内无蜘蛛结网、不落灰尘,至今原因未解,推测可能与木材的特殊气味或建筑结构形成的空气流动有关。</p> <p class="ql-block">通风透光</p> <p class="ql-block">鼓楼 约宋时成为佛寺建筑之一,至元末明初形成钟、鼓双楼对置的布局形式。</p><p class="ql-block">保国寺鼓楼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重檐歇山顶,楼下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但惜原鼓已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迎薰楼(明代),始建于明(1368-1644),后毁于火,现为1983年移建的明代厅堂。</p><p class="ql-block">该建筑硬山顶,面阔三间(通面阔12.5米),进深连前后廊六间(通进深11.92米)。楼前有月台,月台设扶栏。凭栏临风,宜观四时山色。</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大悲阁)</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原为法堂,民国九年(1920)翻建并更名为"观音殿",亦称"大悲阁"。</p><p class="ql-block">该建筑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通面阔24.8米),进深连廊六间(通进深13.39米)。东西两侧连两层厢楼,院落居中,形成似宁波地区传统"三合院"民居之布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民国)</p> <p class="ql-block">西厢房(清代)</p> <p class="ql-block">东厢房(清代)</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有多个关于“古建筑”的展览。</p> 七、南塘老街 <p class="ql-block">【南塘老街】位于宁波古城南门外,曾经是旧宁波商贸文化聚集地的“南门三市”,位列宁波八大历史街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红石路面。</p><p class="ql-block">我们去时,天阴沉沉的,时不时下点小雨。</p> <p class="ql-block">永善亭。</p> <p class="ql-block">甬水桥</p> <p class="ql-block">建筑主要以明清的江南民居风格为主,零星穿插民国风格建筑。</p><p class="ql-block">建有戏台、八角亭、风雨长廊等传统建筑小品。</p> <p class="ql-block">戏台</p> <p class="ql-block">风雨长廊</p> <p class="ql-block">整个【南塘老街】以传统文化为基调,以城市旅游为发展方向,以商业为内容,引进传统餐饮品牌老完号和一批极富地方特色的美食小吃,突显“城市休闲”概念。</p> <p class="ql-block">这里穿越百年,老街新生,旧铺新开。</p> <p class="ql-block">宁波汤圆的灵魂是馅子里加了猪板油,吃起特別香润。</p> <p class="ql-block">来宁波,“宁波汤圆”是必尝不可的。</p><p class="ql-block">三种颜色三种口味。</p> <p class="ql-block">没有吃过的传统点心。</p> <p class="ql-block">宁波非遗的《雪菜黄鱼面》,来宁波也是必吃的。和我同桌吃此面的上海人感慨地说“鲜的来!把眉毛都要鲜掉了!”</p> <p class="ql-block">五月二十八日晚,我们从宁波火车站乘动车,2个多小时,返回南京南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