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浓荫中穿梭(散文)

伏鸿阁主

<p class="ql-block">  这是记忆里最刻骨的绿。</p><p class="ql-block"> 绿得很浓,浓得像碧玉,碧得仿佛凝脂,厚厚地覆盖在头顶或者环绕在身边。</p><p class="ql-block"> 这浓绿是连绵的长草与密集的树冠糅合的,更由于色泽格外地深,形成了极为罕见的浓荫。</p><p class="ql-block">  进入七月,过了几天后,我们在亘古未见的浓荫里,如痴如醉地穿梭。无论乘车还是徒步,感官被浓重绿色合围,仿佛置身碧玉世界,看到的什么都是深绿的。</p> <p class="ql-block">   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翻过秦岭,到了商洛地界,吸入的空气夹裹着浓郁的青草味儿。我和大学同学赶到柞水县营盘镇秦丰村居民点时,已近晚饭时分,天色微暗,凉风不休,他的朋友已经在等,我们一到便就餐。</p><p class="ql-block"> 预订的三层砖混结构的民宿,在一楼餐厅与住屋之间,有个幽长通道,一头接着旧的西康公路,一头连着居民点硬化路。风顺着通道窜来窜去,送来最招人喜欢的凉爽。</p><p class="ql-block"> 同学与先到的几位是半世好友,我则是第一次见他们,所以,说不出他们的名字。对他们的第一印象,是和善、开朗、达观,让人非常乐见且相交。</p><p class="ql-block"> 饭后出来散步,隔着硬化路,见村民住房后面,耸立着峻峭的高山。厚厚的植被从山顶冲下来,犹如绿色瀑布,倾泻着秦岭的豪迈。同行几人中,我年龄最小,林先生个头最高。每去景点,先生都开车。他言少、细心,同时特别稳重。散步回去搓麻将,下家早已停牌,等待和四万与七万。这时候,先生手里就有独独的一个四万与一个七万。观者悬着心,担忧会点炮,可他老神在在,不慌不忙,不停地扔熟牌,最终躲过一劫,显得极有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他们搓麻,纯为竞技,所以稳健与笃定,令观战者佩服不已,惊讶得张大了嘴巴。</p><p class="ql-block"> 牌罢回屋,躺在床上,有草香飘进窗户,味道很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晨曦爬上秦岭,先镀亮起伏的山脊,再驱散山沟里的薄雾,让浓荫露出碧绿的本色。</p><p class="ql-block"> 车子穿梭在山沟,沿泊油路飞驰,奔向朱家湾景区。这个景区有一块草坪,平坦而辽阔,从眼前绿到山脚下,绿到山岭上,然后融入白云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停车走过去,脚下是浓绿,身旁是浓绿,远处是浓绿,只有天是蔚蓝色,却被嵌入碧玉般的边框里。</p> <p class="ql-block">  一片望不到边的葱绿中,不远处,撑起一柄红色大伞,下面摆一小茶几,围着四个藤椅。这似乎是摄影角,可以接受专职拍摄,也可以自行拍摄,游客不是很多。</p><p class="ql-block"> 大家先在单独的藤椅上,以草坪为背景,变着姿势拍摄,然后来到红色大伞下,坐在藤椅上拍摄。</p> 一张三人照上,背后是碧绿的树木,周边是翠绿的牧草,在红色大伞下:左边坐着林先生,用左掌盖眉,眼望对面;中间的王先生满脸含笑,举着旅行帽,朝远处招摇;右边坐着我同学,目光转向中间。轻松和乐的气息,洋溢在照片,并向画面外迸发。回到住处,我配了几句话:此处甚好,树高氧足;风儿清爽,云也飘逸。 另一张照片是一对夫妇的。背景与前述三人照相同,女士坐前右藤椅,眉含微笑,脸部朝前,虽没看丈夫,但表情温馨。男士坐在正对面,笑得很开心,细看会发现身躯前倾。前左边藤椅,孤零零地空着。这画面让人联想到初次约会的回放,女士略带羞涩,男士拼命节制。我回去后,配了诗经体短诗。在女士身边空处,添加红色字迹的“我欲看君,心儿砰砰。若不看君,心儿空空。”在男士身边空间,添加紫红色字迹的“我欲牵手,手不敢伸。若不牵手,且不甘心。”照片下方添加“七月六日 秦岭”六个字。<br> 对照片后期处理后,发给入照诸人,引得大家哄笑。<br><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3</div><br> 回到住处,饭还没有上桌,我们端出凳子,坐民宿前聊天。夕阳虽下,暮色尚淡,风从身边吹过,感觉非常舒适,似乎那风都是碧绿色的。<br> 老王先生头发花白,但精神极好。他兴趣爱好广泛,对本土文化尤其熟稔。坐着聊天的地方,已经是秦岭之南,一派烟岚氤氲的南方气象。秦岭是中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也是南北方气候分割线。很多人把秦岭尊称中国的父亲山,我觉得,这个表述通俗而到位。他讲秦岭的历史,讲当地的风俗,比起看类似画册前言或者文本资料,不仅很详尽,也趣味横生,让人忘不掉。他是钱币收藏行家,纵向历朝历代,横向各国各地,都能讲得清晰而专业。他也爱好奇石,虽然收藏不多,但是对于奇石分类、风格和主要特征,几乎叙述得像一部专业书籍。<br>天色越暗了,空气中的湿气同步加重,青草香味儿的浓度自然翻倍,香得让人陶醉。<br> 聊天有趣的还有比我大的张先生,个头儿很高,戴近视镜,说话幽默而带机锋,所以,听他说话有欲罢不能的渴望。他讲家族史,让我特别惊讶而好奇,应该是传奇抑或武侠小说的好素材。只是与他聊的不多,他和妻子还有别的行程,与大家道别后提前返回了。<div><br>  天色更暗了。餐厅喊吃饭。大家搬进凳子,一起转入餐厅。这里多做家常农家饭,味道好得很,价格不高。<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4</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牛背梁是秦岭的精华。</p><p class="ql-block"> 壮观的游客服务中心掩映在厚重的浓荫中,连上空的薄雾也被蓊郁树木托举,远看起来轻盈温婉。</p><p class="ql-block"> 我们停下车,走向景区深处。走在中心前广场上,脸上不时承接细小的雨滴,给人湿润而清凉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早晨出发的时候,一路上都在下雨,好在现在雨已经小了,广场上打伞的丽人也比较少。王先生带着摄影无人机,放飞到牛背梁前的低空,用遥控器指挥着空中的摄影机,寻找不同位置和角度拍摄雨后佳景。</p><p class="ql-block"> 我和同学结伴,顶着细雨边拍边行,往羚牛谷深处走。</p><p class="ql-block">据说,这种雨后美景非常难得,似乎有缘分才能一饱眼福。我第一次来牛背梁,能看到如此景色,应该也是与秦岭有缘。在这里拍照,基本不需要技术,只要把手机拿稳,有基本美学修养,随意咔嚓一下,就会有一张质量不错的风景照诞生。沿途的美景多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路边的溪流清澈明净,带着从高处挣脱的奔放,高歌猛进地冲下来,在拦洪坝前激起雪粉似的浪花。靠路的一边枝条婆娑,靠山的一边绿荫涌动,远处背景是青翠山峰,峰巅盘桓着薄明的云烟。此刻,自然光锐度适宜,色饱和度恰如其分,我情难自抑地按动拍摄键。回头那一刻,看到远处的同学举着手机,专注地抓拍我摄影的瞬间。</p> 再往上走,接近检票口,溪流靠山那边岸上,矗立着一排鲜红大字:牛背梁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br>  这句话简直绝了,表意典雅,表述朴素,出于古诗,化用通俗,既有高贵之气,又合大众口味,最可称道的是会钻进心里,让你回味,让你惦记。<br>  返回的路上,在溪流靠路一边,三个盛装回族妇女正拍照,见我过来,递给我手机,让我给拍一张三人合照。他们不知道我曾在报社干了22年活儿,也不知道摄影曾是我的饭碗,当接过他们自己的手机,看到三人合照时,惊讶得跳将起来,再次递过来手机,要求换角度、换幅面多拍几张。<br> 回到车前,看了王先生航拍的牛背梁风景照,我敢说,他在业余摄影爱好者中,绝对是天赋和专注都顶尖级的。他的作品参加摄影大赛,获奖概率极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5</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踏入“终南山塞”门洞前,我笃信还在北方,进去之后却突然恍惚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跟南国水乡毫无二致。</p><p class="ql-block"> 山寨的外圈,北边依山构筑密集的民居,东边是各类纪念品商店,南边是特色奇石店,西边是带LE屏的小舞台。抬眼望向高处,山坡上绿树葱茏,其余三面,没门的地方树木茂密,有墙的地方墙头种满绿植。</p><p class="ql-block"> 头顶雨蒙蒙的,肩头、脸面都有雨滴落下,整个外圈的空气湿润而清新。</p><p class="ql-block"> 从东边石门进去,沿青石漫坡徐徐上行,景色越来越江南化。一道清亮的溪水,顺着石路中间的凹槽流淌,凹槽曲折蜿蜒,流水也呈九曲回肠之势,顷刻间把幽静典雅氛围拉满。青石漫坡两边的非物质文化店铺,带着产品特有的辨识度很强的标志,娴静地伫立在青石街道两边,自信地等候那些宿命里注定的钟情者奔赴。走近细看,每家的牌匾都字体优美、风格独特,基本上都出自名家或者高人之手。</p><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雨又来了,细细的,暖暖的,渐渐打湿了衣袖。我打开早就准备的伞,撑起来,同学看了一眼我,说:打啥伞,没必要。我闻言,立即收了伞。</p><p class="ql-block"> 街道亮闪闪的,雨丝还在飘,空气含着青草味儿。天空灰蒙蒙的,被周围的浓绿镶着碧玉似的边儿,让走在青石街上的人,心里充满了惬意与美好。这叫我想起了江西婺源的水村,想起了浙江乌镇的水乡。</p><p class="ql-block"> 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店铺,青石街两旁还有各种地方特色美食,也有棋摊、奇石馆。</p><p class="ql-block"> 山寨东边是一条河流,上下都有拱形石桥,再往南,还是山脉,深绿色的高大的山,汇聚起强大的浓荫,散发出这个季节稀缺的凉意。</p><p class="ql-block"> 同学说,这和瑞士没什么区别,国内的人还跑到欧洲去,真是的。我说,这里和浙江、江西没有两样,可是北方人还要跑到南方去。</p><p class="ql-block"> 是啊,人有时候出于猎奇,有时候出于圆梦,有时候出于炫耀,有时候出于斗气,会支付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跨越式地去寻找新鲜,到目的地一看,原来寻找的东西身边早已存在,根本用不着翻山越水,无谓地浪费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可是,有几个人理性地在身边寻求美、珍视才、发现价值呢?</p><p class="ql-block">这让我想起牛背梁那句宣传词,或者说广告语,真的很接地气。</p> <br>  回到住地,雨已经歇了。天空露出了亮色。这里的雨,说下就下,说停就停,但是雨后山岭更加青翠、更加恬静、更加美得叫人叫绝。仰头望去,绿色给其他颜色乃至物体,镶上了翠玉色的边,增强了装饰对象的立体感。<br>  这次同学带我进秦岭,遇到了他的同事、朋友,让我在六十二岁时,与他们一起在浓荫中穿梭,而且和他们这么说得来。<br>  感谢缘分! <b>作者简介</b> <br>  伏鸿,本名王福宏,甘肃临洮人。主任编辑。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北方作家》杂志执行主编,现任甘肃省音协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br>  散文获“甘肃新闻奖副刊作品奖”“飞天文艺奖”等,被收入文学作品集。<br>  歌曲《洮河上的月光》获“把甘肃唱给你听”十佳歌曲评选入围作品奖。<br>  作品被纳入语文题库,进入初中语文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