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行(五)

宁静致远

国道317上的圣湖与丰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3月25日,清晨八点的甘孜,薄雾还未完全散去,藏式民居的屋顶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金辉。我们的车缓缓驶离县城,沿着317国道向德格进发,车轮碾过柏油路面的沙沙声,像是在开启一段关于信仰与传奇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车行不久,窗外的景致便骤然切换。平缓的河谷消失在后视镜里,眼前浮现出连绵起伏的红山丹霞地貌。赤红色的山体在阳光下仿佛燃烧的火焰,岩层间深浅不一的纹路是岁月刻下的密码。这些经过亿万年风化形成的地貌,有的如城堡巍峨,有的似巨兽蛰伏,车窗外的每一帧都像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油画。藏族同胞说,这是山神的披风,每当阳光洒落,便是山神在守护着过往的旅人。我们停下车,踩着细碎的砂石走近山体,指尖触到的岩石带着阳光的温度,粗糙的表面下藏着大地的脉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告别丹霞奇观,车辆开始攀升,海拔表的数字不断跳动。当雀儿山的轮廓在云端渐显时,一片冰雪覆盖的湖面突然出现在山谷间,那便是玉隆拉措,藏语里“倾心湖”的意思,汉人更习惯称它为新路海。圣湖被雪山环抱,湖面已是厚厚的冰层,冰面上还有厚厚的一层雪,现已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湖边的玛尼堆上挂满了经幡,风一吹,五彩的经幡便随风舞动,像是在向神明诉说着虔诚的祈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沿着湖边的栈道漫步,天空的太阳高挂,但感觉不到温度的存在,远处的雀儿山终年积雪,冰川融水不断注入湖中,让这片湖水永远保持着纯净。据说,玉隆拉措是格萨尔王的爱妃珠姆梳妆的地方,湖水倒映着她的容颜,从此便有了“倾心湖”的美名。湖边的草甸上,牦牛和羊群在悠闲地吃草,偶尔抬头望一眼过往的游客,眼神里满是宁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离开玉隆拉措,穿过雀儿山道,看见一座纪念碑静静矗立在雪山之下,那是川藏公路十八路军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用汉白玉建成,顶端的红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碑身上镌刻着“川藏公路十八军英雄纪念碑”,背面则记录着十八路军修建川藏公路时的英雄事迹。60多年前,十八路军的战士们在雀儿山脚下战严寒、斗风雪,用铁锹和钢钎在悬崖峭壁间开凿公路,用生命铺就了这条连接藏区与内地的天路。许多年轻的战士永远留在了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上,化作了守护公路的山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我们站在纪念碑前,向英雄们深深鞠躬。望着碑前摆放的洁白哈达和玛尼石,仿佛能听见当年战士们的号子声在山谷间回荡。寒风吹动着纪念碑旁的松柏,像是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如今,317国道上车流不息,而英雄们的精神就像这玉隆拉措的湖水,永远清澈纯净,滋养着过往的旅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的行程里,我们见过了大自然的壮美,更触摸到了信仰与精神的力量。红山丹霞是大地的史诗,玉隆拉措是雪山的馈赠,而英雄纪念碑则是人性的丰碑。317国道上的每一段路程,都不仅是地理的跨越,更是心灵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暮色中的雀儿山沉静肃穆,仿佛在目送我们前行,这段旅程会永远留在记忆深处——那里有燃烧的丹霞,有纯净的圣湖,更有永远矗立在心中的英雄丰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