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岙重游:从渔火到星浪

文其人

<p class="ql-block">  月岙,一个东海小渔村,位于舟山市朱家尖最北部的南风山西麓。月牙形的半岛从村里伸向大海,形成了一个天然避风良港,月岙这个地名大概也源自这个地理形状吧?</p><p class="ql-block">  我结缘月岙,是丙申年春节。正月初二早晨,碧空如洗,蓝天下飘浮着几丝白云,像大海飞溅起来的串串星浪。大好时光,我按捺不住外出的心情。去哪里?远游,车技不好,意生畏惧,比较再三,选择了邻里舟山群岛。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行并没有特定的目的地。高速公路上车辆如织,速度很慢。我和老伴说,节日的景点人多拥挤,花钱找苦吃,不如去找一个海岛渔村吧!车过朱家尖佛学院,右拐是乌石塘景区,直行路标写着“月岙”。一看这名字,我觉得很有诗情画意,没有犹豫,就沿着一条连续弯道的盘山乡路向前驶去,小心翼翼地翻过几座小山头,眼前出现一座高耸的牌楼——“月岙欢迎您”。</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形小渔村,那个被称为“雾露颈”的垭口,是出(入)村的唯一路径。村道连着码头,它的西隅是隔海相望的白石山,东首是直伸大海弯的月形半岛,尽头突兀一座巨大的“羊皮礁”,巨礁向西是数百米人造的堤坝。半岛、白石山和堤坝恰好围起了一个避风港,村寨和渔船全都包裹在港湾里。  </p> <p class="ql-block">  在村旁停好车,我们走在长长的码头上,两旁都是成堆的渔网,散发出阵阵鱼腥味;左边停泊着数百艘插着国旗的渔船,右边是粉墙黛瓦的民宅,在冬日阳光的辉映下,格外醒目。  </p><p class="ql-block"> 渔港静悄悄,没有人影走动,没有海鸟掠过,也没有海风响声,连海浪也悄无声息,似乎海龙王晓得,让辛苦一年的渔民过一个太平年,不要去打扰。  </p><p class="ql-block"> 忽然,村庄内传来烟花爆竹声,时断时续,清脆而有节奏,回响在寂静的上空。哦,该吃中饭了,这是渔村的习俗,更何况正值新春佳节。  </p><p class="ql-block"> 丁字形的竖勾码头,就像是一条外伸的栈桥,两侧整齐划一地泊着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渔船,它们也难得清静休整一下。站在码头尽头,看着宁静、平和的一色海天,我由衷地感叹:山河无恙,岁月静好,让晚年生命多一些时间,尽情地感受尘世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返回的途中,遇上了一位正在翻腾路旁渔网的老渔民,从他口中知道这些成堆的渔网叫“流网”。它是众多鱼网中的一种,也叫刺流网,由数十至数百片网连接成长带形,撒放在海洋中呈直立墙状至20米以下深海里,随水流飘移,游动的蟹(鱼)遇上带“刺”的流网,被缠住或扎住。数天后,再由绞车拉上流网。这样抲捞上来的蟹,俗称“流网蟹”。  </p><p class="ql-block"> 老渔民说:“由于这种网眼太小太细的网,大小鱼蟹一锅端的捕捞法,被限制使用。但我们月岙村例外,政府部门获准月岙人在自己特定的海域中,可以用大型流网捕捞深水梭子蟹。每年八至十一月是抲梭子蟹的旺季,到那时候来,我给你们吃月岙蟹!”  </p><p class="ql-block"> 啥叫“月岙蟹”?简单地说,就是深水野生梭子蟹。它生长在海底,有丰富的可食物,生长期长、个头大、体质强健,吃到嘴里,蟹肉丝丝鲜甜,蟹黄满口喷香,被誉为“月岙(流网)蟹”,是蟹中极品。据说,月岙蟹大都被舟山地区的高档宾馆揽用,价格昂贵。市场上的所谓“月岙蟹”大多是冒牌货,只有在月岙村才能有机会吃到正宗的月岙蟹。遗憾的是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能尝鲜这种极品蟹!</p> <p class="ql-block">  再次踏上月岙村,是去年初夏的一次战友聚会。  </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是去了大沙里沙滩。这是一个原生态的野沙滩,呈畚箕形,面朝东北,坡度平缓,海面开阔,海水清澈,沙质细致柔软;两侧怪石嶙峋,形状各异,有"海豹石""老鹰捕雏""猛虎卧岗"等。海面上有零星的渔船,岸边的礁石长满了野草及藤壶。除了远处的礁石旁好像有几人在婚纱摄影外,没有游人,只有我们一行人。  </p> 夜幕下的沙滩 <p class="ql-block">  艳阳当空,我们赤脚走在凉爽又柔软的沙水中,让海水带着细沙轻轻地滑过脚背,慢慢地爬上小腿肚,再缓缓地退下去,循环往复。那感觉,甚为惬意!我不由自主地哼起“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的曲子。这是多少人对沙滩和大海的美好向往。  走上沙滩,乘车穿过“雾露颈”垭口,视野豁然开朗,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但见远方普陀山上的观世音菩萨举着右手,像是欢迎我们,左手向右手弯曲合拢,又像是护佑着月岙全体渔民。走近,听得港湾内马达轰鸣,渔船穿梭不息,码头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一派捕鱼收网的热闹场面。</p> <p class="ql-block">  我们驱车直达“羊皮礁”。站在礁石上,远眺海水波光粼粼,太阳一照,就像撒下了万千碎金,闪闪发光;一阵海风吹来,波浪加快速度,撞击在礁石上,溅起洁白的水花,像乱云飞渡中的点点雪花……独特的风景,乐坏了随去的家属,她们穿戴上随带的服饰,争抢着拍照留念,把自己瞬间的倩影定格在优美的风景里。</p> <p class="ql-block">  闲步回途中,突然有人大声说道:“这里还有民间博物馆!”果不其然,左侧路边一栋整洁的两层楼房的门墙上挂着“舟山市平和民间博物馆”竖牌。室内陈列着奇石异螺、珊瑚标本、陶罐瓷碗和一些老物件。听说,这是本地一位渔民老伯辛劳20多年,从海岛各地捡(收集)来的奇珍异宝。在经得各级政府部门同意批准后,自费建立了这所民间博物馆。我们在博物馆里参观,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p> <p class="ql-block">  时光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转眼,日沉西山,彩霞红遍,海岛的傍晚来到了。这是一天中最美的辰光,诗曰“长河落日圆”,海上落日比大漠和黄河落日更圆更大。你看,下沉的那轮橙红色的大圆球将海岸、港湾和村庄的一切,都染成了暖色调;夕阳把所有物体的影子拉得又长又细……这样的美景,即使是海边长大的我,也从来没有看见过。</p> <p class="ql-block">  我们踩着自己的影子,走向圣居瞭海客栈,这里是我们下榻酒家。它坐落在月牙半岛的东北海岸上,从码头(也是道路)沿石阶走上十来级,跨过小垭口就是瞭海客栈。一排楼房面朝东南,能见度好的时候,可以看到遥遥相对的东极岛。登上楼顶,向西远眺,梦幻般的红橙色晚霞挂在空中,聚集起来的片片云朵,像似等待着夕阳给它们勾勒各种美丽图案。太阳的余光透过云层折射,渲染出油画般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洋面上,停泊的排排渔船像威武的舰队列阵整装待发……</p> <p class="ql-block">  那一晚,没有喧嚣,只<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微光点点、潮声阵阵。我们被海风轻轻地抚摸着,大家</span>围坐在烧烤的篝火旁,把酒品海鲜,举头望繁星;那一晚,看日落日出,听海吟浪嘨;一片宁静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间仿佛慢了下来,我</span>们抚今追昔,笑谈人生,该是何等的惬意!  </p><p class="ql-block"> 月岙,难得留存的原始渔村,你用智慧和实践,记录历史、传承文脉,启迪未来。  </p><p class="ql-block"> 月岙,待到明天更美时,我们再相会,共享美味佳肴月岙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渔火缀星浪</p>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2日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