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2日上午,武山县城关第二小学开展了“互动态参与教学”主题教研阶段性成果“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汇报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建设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互动参与的积极性为目的,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以各学科小课题组研究汇报为基本形式,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分为低、中、高学段,统一主题开展研究,基于对新授课部分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提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语文组</b></p><p class="ql-block"><i>一二年级“互动态参与教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模式探究</i></p> <p class="ql-block"> 在小学语文低学段教学中,识字是基础中的基础,更是开启语文学习大门的钥匙。为破解传统识字教学中“机械记忆多、主动参与少”的难题,我校聚焦一二年级语文课堂,深入开展“互动态参与教学”识字策略模式探究,让识字课堂从“单向灌输”转向“多维互动”,让汉字学习真正成为孩子乐于参与的成长体验。</p> <p class="ql-block"> 以情境为桥,让识字走进生活场景。我们打破“课本到课本”的局限,具象化导入、情境化互动将识字教学扎根生活土壤,多种游戏识字法让识字充满趣味挑战。识字教学不是简单的“记字形、读字音”,而是让孩子感受汉字的温度与魅力。我校将持续深耕“互动态参与教学”模式,让每一个汉字都成为孩子与世界对话的桥梁,让低学段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充满活力与成长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i>三四年级“互动态参与教学”阅读教学策略模式探究</i></p> <p class="ql-block"> 三四年级是学生从“识字为主”转向“阅读为主”的关键过渡期,课文体裁更丰富、内涵更深刻,对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破解“学生读不透、课堂互动浅”的教学难点,我校深耕三四年级语文课堂,深入推进“互动态参与教学”阅读策略模式探究,让每一篇课文都成为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纽带,让阅读教学真正实现“以读促思、以思促悟”。</p> <p class="ql-block"> 锚定教材特点,让互动扎根文本土壤。三四年级课文涵盖童话、散文、说明文、历史故事等多元体裁,我们紧扣教材特色设计互动支点,让“互动”不流于形式,而是精准服务文本理解。我们通过分层互动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参与中收获成长让阅读与生活深度融合。 </p><p class="ql-block">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旅行,互动是让这场旅行充满惊喜的风景。我校将持续打磨“互动态参与教学”模式,让三四年级的每一篇课文都成为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驿站”,让阅读真正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终身能力”。</p> <p class="ql-block"><i>四五六年级“互动态参与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模式探究</i></p> <p class="ql-block"> 在小学语文高学段教学中,群文阅读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拓宽阅读视野、提升思维能力、涵养人文精神”的重要使命。为打破传统群文教学中“教师串讲多、学生探究少”的困境,我校聚焦四五六年级课堂,深入推进“互动态参与教学”群文阅读策略模式探究,通过多元互动设计让多文本研读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让每一节群文课都成为学生思维生长的沃土。</p> <p class="ql-block"> 群文阅读的核心在于“以议题为纽带,让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深度联结”。我们立足高学段学生认知特点,从“议题筛选、文本组合、目标分层”三个维度搭建互动框架,让群文教学方向更明确。针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设计“基础型、发展型、挑战型”三级互动目标。基础目标聚焦“梳理文本信息、把握主要内容”,发展目标侧重“比较文本异同、分析表达特点”,挑战目标着力“提炼主题思想、迁移生活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互动中“跳一跳,够得着”。</p><p class="ql-block"> 群文阅读是打开语文世界的“多棱镜”,互动参与则是让这面棱镜折射出多彩光芒的“催化剂”。我校将继续深化“互动态参与教学”模式研究,让四五六年级的群文课堂成为学生积累语言智慧、发展思维品质、涵养人文情怀的成长乐园,让每一位高学段学生都能在文本的碰撞与互动中,真正爱上阅读、学会思考、收获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数学组</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二三年级新授课教学模式</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小学数学低中年级教学中,新授课是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思维、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载体。为破解传统数学新授课中“抽象概念多、学生理解难”“机械练习多、主动探究少”的困境,我校聚焦一二三年级数学课堂,深入探索“情境具象化、互动层次化、应用生活化”的新授课教学模式,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可感、可探、可用,让每一节数学新授课都成为学生“爱上数学、学会思考”的成长乐园。</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立足低中年级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将数学新授课的知识传授融入生活化、趣味化情境,让数学从课本走向生活。聚焦“数学概念的直观感知”,开展“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图形特征,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动手实践中“落地生根”。布置“数学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培养“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p><p class="ql-block"> 一二三年级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情境中变得具体,让沉闷的计算练习在互动中变得生动,让单一的课堂学习在应用中变得丰富,真正让低中年级学生在数学新授课中“学得有趣、悟得深刻、用得灵活”,为终身数学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四五六年级新授课教学模式</p> <p class="ql-block"> 在小学数学高学段教学中,数学新授课是学生构建抽象思维、掌握逻辑推理方法、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为破解传统数学新授课中“概念灌输多、探究体验少”“解题训练多、思维发展少”的困境,我校聚焦四五六年级数学课堂,深入探索“问题驱动—探究互动—应用迁移”的新授课教学模式,让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课本符号”变为“探究对象”,让每一节数学新授课都成为学生“理解数学、会用数学、爱上数学”的思维训练场。</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立足高学段学生“抽象思维快速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增强”的认知特点,以“精准问题链”锚定新授课核心目标,让数学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追问”。四年级数学新授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的场景展现了高学段数学课堂的深度互动。我们通过“工具支撑+分工协作+思维碰撞”的互动设计,让数学探究有方法、有深度、有温度。我们通过“课堂小应用+生活大实践+跨学科融合”的延伸设计,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英语组</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授课教学模式</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新授课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培养听说能力、建立学习兴趣的核心阵地。为打破传统英语课堂“机械跟读多、真实运用少”的局限,我校深入探索“情境引领—互动实践—应用迁移”的英语新授课教学模式,让语言学习从“课本上的文字”变为“生活中的交流”,让每一节新授课都成为学生“敢开口、会表达、爱运用”的成长舞台。</p> <p class="ql-block"> 情境为桥,让语言学习“有场景、有意义”。我们立足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构建“生活化、故事化、任务化”情境体系,情境的创设让英语学习不再是孤立的单词和句型,而是“能解决问题的工具”。 通过分层互动设计让每个学生深度参与从“被动跟读”到“主动表达”,互动让语言实践更充分、更高效。我校英语新授课注重“学用结合”,让语言从课堂走向生活。开展英语演讲等活动,让语言能力在实践中自然生长。</p><p class="ql-block"> 我校将持续优化英语新授课模式,让语言学习真正“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英语课堂上收获自信与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综合组</b></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模式探究</i></p> <p class="ql-block"> 体育与健康课堂是培育学生身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我校探索“兴趣引领—技能进阶—素养融合”教学模式:低学段以“趣味游戏”激发运动热情,在跑跳投中感受运动快乐;中学段通过“技能闯关+团队竞赛”提升体能与协作力,让练习有目标、有挑战;高学段融入“运动安全、健康规划”等知识,让体育成为“终身锻炼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从趣味体验到能力提升,从身体锻炼到品格塑造,我们让每节体育课都“有活力、有收获、有成长”。</p> <p class="ql-block"><i>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究</i></p> <p class="ql-block"> 小学美术课堂是培养审美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我校探索“感知—体验—创造”教学模式:低学段通过“自然观察、趣味手工”激发艺术兴趣,让孩子在涂鸦中感受美;中学段以“主题创作+技法探究”为载体,在水彩、剪纸等实践中提升表现能力;高学段融入“文化理解+创意设计”,让作品传递思想与情感。</p><p class="ql-block"> 从发现美到创造美,我们让每一节美术课都“有温度、有创意、有成长”,让艺术素养在课堂中自然生长。</p> <p class="ql-block"><i>音乐课堂《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模式探究</i></p> <p class="ql-block"> 《少年先锋队队歌》是培育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我校聚焦这首歌曲的教学,探索“感知—体验—践行”的特色教学模式,让红色旋律在课堂中扎根生长。</p><p class="ql-block"> 课堂以“历史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共鸣:通过少先队发展史短片、老队员故事分享,让学生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在“分层体验”中深化感悟——低学段开展“节奏拍手、旋律模唱”,在律动中熟悉曲调;高学段通过“合唱训练、情感处理”,用强弱变化演绎“少先队员的自豪与责任”。课堂延伸至实践,组织“队歌传唱比赛”“红领巾岗哨执勤”,让歌声中的信念转化为行动自觉。</p><p class="ql-block"> 从“会唱”到“会悟”,从“课堂学”到“生活行”,我们让《少年先锋队队歌》不仅是一首歌,更是滋养品格的红色教材。</p> <p class="ql-block"><i>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i></p> <p class="ql-block"> 小学科学课堂是培养探究精神与科学素养的关键阵地。我校探索“问题引领—实验探究—拓展应用”教学模式:低学段以“趣味观察、简单实验”激发好奇心,在玩中学科学;中学段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自然现象,在实践中悟原理;高学段融入“项目式学习+生活联结”,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 从好奇提问到动手验证,从课堂探究到生活应用,我们让每节科学课都“有疑问、有探索、有收获”,让科学精神扎根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领导总结</b></p> <p class="ql-block">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模式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近期,我校全面开展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活动,覆盖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全学科,通过“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优化”的闭环推进,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教学模式,为素养导向的课堂改革注入了强劲动力。</p><p class="ql-block"> 本次探究活动始终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一根本目标,各学科团队结合学段特点与学科本质,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创新之路。教师们在“设计—实践—反思—优化”的循环中,深化了对“教什么、怎么教、为何教”的理解,教学理念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专业能力在研课磨课中持续精进。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被动听”变为“主动学”,“单一讲”变为“多元探”,“课本内”延伸到“生活中”,教育的温度与深度在每一节课中自然流淌。</p><p class="ql-block"> 课堂改革永远在路上。我校将以此次探究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让每一间教室都成为“素养生长的沃土”,让每一节课堂都成为“师生共成长的舞台”,以高质量教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