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趣味·成语故事】胸有成竹:从容背后的秘密‌

下雨了

<p class="ql-block">作者:下雨了</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960904</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原创)</p> <p class="ql-block">  北宋画家文同以画竹闻名,他笔下的竹子挺拔苍劲,枝叶舒展,仿佛能听见风吹竹叶的沙沙声。有人问他为何能画得如此传神,他答道:“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原来,他日日观察竹林,从破土而出的新笋到傲雪凌霜的老竹,竹的形态、神韵早已刻入他的脑海。因此,当他提笔时,竹子的风骨自然流淌于纸上,无需犹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胸有成竹的人之所以从容,是因为他们早已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做足了准备。钢琴家在演奏会上行云流水,是因为每一个音符都经过千百遍的练习;将军在战场上指挥若定,是因为他早已推演过无数种可能的战局;作家下笔如有神,是因为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命运早已在他心中反复酝酿。他们的镇定,不是天赋,而是长期积累的自然流露。</p> <p class="ql-block">  而那些临阵磨枪的人,往往看似努力,实则内心忐忑。考试前通宵背诵,却因理解不深而在考场上大脑空白;演讲时紧握稿子,一旦忘词就手足无措;谈判中因准备不足而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他们的慌乱,恰恰暴露了准备的不足。就像一个人只记住了竹子的外形,却不懂它的生长规律,画出的竹子徒有其形,却无其神。</p> <p class="ql-block">  真正的“成竹”,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让知识成为本能。‌ 达·芬奇为了精准描绘人体,亲自解剖尸体研究肌肉和骨骼;莫扎特能在梦中听见完整的交响曲,醒来后一挥而就;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之前,早已在脑海中进行了无数次“思想实验”。他们的从容,是时间、思考和反复锤炼的结晶。</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举重若轻,却忽略了他们背后的付出。下一次,当你面对重要考试、演讲或挑战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的“竹”,是否已在胸中生长?‌ 唯有真正的准备,才能换来真正的从容。</p> <p class="ql-block"><b>  问题:</b>为什么有些人面对挑战时总能镇定自若,而另一些人却手忙脚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