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敕勒族部落生活年代久远,出现地域也很大,贝加尔湖南北及漠北地区,都留下他们的足迹。三国归晋后,司马懿儿孙建立晋朝,西晋和东晋,东晋十六国时代,割据一方势力已经形成,迫使南北朝一分为二,北朝势力最强大是北魏王朝。北魏初期,敕勒人多次遭到北魏王朝的打击,四世纪末,居住黄河流域北端到阴山下的敕勒人,相继归附了北魏王朝。五世纪二十年代,贝加尔湖一带的敕勒人战败,三十余万户被北魏迁到幅员三千里的漠南地区,即今日呼和浩特大平原。由于敕勒人长期驻牧,呼和浩特平原又被称作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敕勒民歌生动描绘出当时阴山南部地区水草丰美畜牧兴旺的景象。敕勒川成为北魏王朝的牧业发达地区。五世纪七十年代,漠南地区的敕勒人,不断掀起反抗北魏的斗争,惨遭镇压后,许多敕勒人被强迫迁入内地,剩下的敕勒人仍在漠南地区游牧,有一些则归顺了柔然民族。</p><p class="ql-block">北魏王朝经历三个阶段演变。</p><p class="ql-block">盛乐时期386-398年,拓跋珪复国初期的首都在呼和浩特南郊和林格尔县,奠定军事基础。</p><p class="ql-block">平城时代398-493年,近百年的统治中心建在今山西省大同市,现存明堂遗址见证皇家礼制。</p><p class="ql-block">洛阳鼎盛时期493-534年,北魏迁都推动汉化改革,龙门石窟开凿标志佛教艺术顶峰。</p><p class="ql-block">北魏王朝以拓跋珪鲜卑贵族为主,王朝存在150年之久。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是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敕勒族也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同样也是活跃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贝加尔湖为中心区域,后逐渐迁至内蒙阴山山脉敕勒川一带,受降鲜卑贵族的欺压。</p><p class="ql-block">敕勒川,谁看见这个地方都会爱上它。</p><p class="ql-block">敕勒川前后左右上千公里之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淖湖泊。水淖湖泊清澈见底,水中映出太阳的影子,湖边长满青草和芦苇,水面上荡悠着成千上万的野鸭子,天上飞来几万只大雁,落在湖边悠闲捕鱼,可惜湖里有吃不完的鱼虾螃蟹,野鸭子与大雁争夺地盘。此时,远处隐隐约约可以听见马群飞驰而过,马蹄声由近而远渐渐消失掉。一群群野生黄羊立足在草地湖泊两侧,赖着站着看着就是不想走。一望无际的敕勒川大草原,到处都是色彩斑斓的野鸭、野鸡、鸿雁、白鹤,以及百鸟成群等水禽鸟类都在各个湖边歇息。野黄羊群野牛群还有稀稀拉拉的野马在湖边饮水解渴,远远一眼望去,大大小小的土山包,羊群牛群吃草洒遍四处,蓝天、白云、阳光绿草、湖水山丘,行走的动物散落于各处,把敕勒川装点的十分美丽壮观。几十只野狼正从阴山山脉跑下来,敕勒川草原人烟稀少,到处花高草密,草浪涛涛,空中上百只老鹰飞来飞去寻找下肚肉,还能听见远处的各种牲畜狐狸土鼠鸣叫的声音。蓝天下的草原,漫山遍野的羊群,这就是敕勒川每一天的气氛。</p><p class="ql-block">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p><p class="ql-block">敕勒川,当今的呼和浩特草原。</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