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赋

西部号外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文/福安</b></p><p class="ql-block"> 近期再次拜读乡友任经钊先生长篇历史小说《蔡文姬》,掩卷长叹。.乱世才女蔡文姬坎坷传奇之人生,令人扼腕。她以《胡笳十八拍》泣血诉乡愁,凭记忆默写四百古籍续文脉,在烽火连天中绽放出永不凋零的文化光芒,故赋焉。</p> 建安奇姝,陈留绝艳。九岁辨弦,名动儒林;三嫁飘零,泪浸青史。东观藏书传家学,南轩研墨染素心。焦尾琴惊翰林客,胡笳曲恸玉门关。 溯其芳华,蔡中郎掌珠初耀。承飞白之妙笔,传《论衡》之遗章。卫氏良缘,骤失琴瑟;匈奴铁骑,竟折蕙兰。冰原饮酪成残梦,毡帐扶弦作楚囚。十二载胡笳咽雪,八千里汉月凝霜。幸曹操怀旧,千金赎归;悲稚子牵衣,五内摧崩。<br>观其辞章,《悲愤》诗字凝碧血。述流离于楮墨,寄孤愤于宫商。笳拍十八,声声裂帛;愁肠九转,字字锥心。洛水宓妃输气骨,谢家咏雪逊沧桑。更开七言之蹊径,直启建安之风骨。文堪续班昭青简,艺可承蔡琰雅音。 嗟乎!焦尾弦绝余清响,文姬泪尽化辞章。岂独红颜命蹇?实为乱世魂殇。然其冰操耀汉阙,锦心照苍冥。至今听胡笳拍断,犹见漠北孤鸿,衔悲南翔。 《蔡文姬》是任经钊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于2021年7月出版。全书分为《弱女琴声》和《家国碎梦》两部,以东汉末年为背景,讲述蔡文姬被掳至匈奴后教授汉文化、促进民族融合,归汉后编纂典籍的生命历程。作品通过史料考证与艺术创作,展现其从个人苦难到家国担当的精神蜕变。该小说先后荣获第八届黄河文学奖(2022年) 、第三十二届"东丽杯"梁斌优秀小说奖(2024年) ,并入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 。 <p class="ql-block">【蔡文姬简介】蔡文姬生于东汉熹平六年(177年),卒于魏明帝正始十年(239年),名琰,字文姬(一说字昭姬),陈留(今河南杞县)人,是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的才女、文学家、音乐家。她以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闻名,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p><p class="ql-block">蔡文姬幼时博学、通音律,是东汉汉中郎将蔡邕之女。其父蔡邕因得罪宦官受诬获罪,蔡文姬在襁褓中即被当作罪隶而充军。</p> <p class="ql-block">  曹操念蔡邕无后,以重金赎归蔡文姬,再嫁董祀。她继承父亲的遗志,续修《后汉书》四百余篇。死后,葬于蓝田县三里镇蔡王村。存世有五言《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等著作。</p> 蔡文姬出身书香世家,父亲蔡邕(蔡伯喈)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曾参与编修《东观汉记》,精通音律,创制“飞白书”。蔡邕因得罪宦官被流放,后又因董卓之乱牵连被杀,家族命运多舛。 蔡文姬自幼聪慧,受父亲熏陶,精通诗词、音乐和书法。史载她幼年时便能听音辨琴弦之断,展现了极高的音乐天赋。<br>《胡笳十八拍》:是一部以胡笳音调写成的琴曲,共十八章,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这部作品以蔡文姬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表达了她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