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黄河上的奇迹工程

等闲视之

<p class="ql-block">截至2025年,黄河上矗立着33座大坝,其中小浪底水利工程堪称人类奇迹。它为何如此重要?为何紧邻三门峡大坝而建,还每年定时大量排沙?背后的秘密,且听一一道来。</p><p class="ql-block">黄河,脾性乖张,历史上频繁决口改道。史书载,8次大改道,18次小规模改道,决口达1593次。每次决堤,下游平原便汪洋一片,是极难治理的河流。人们长期在下游加高河沿防洪,却治标不治本,还致使部分河段河床高出两岸,如郑州到开封段,河床比两岸水平基准面高出约7米,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首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大坝,于1961年建成。它有效解决了下游防洪灌溉问题,然而,设计师低估了黄河泥沙输送能力。大坝建成3年后,三门峡西侧潼关水位从323米急剧升至328米左右,威胁到渭河排洪安全,极端暴雨时,河水还会倒灌关中平原。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每年裹挟16亿吨泥沙,12亿吨入大海,4亿吨滞留下游。历经千万年,这些泥沙冲击沉积,造就了华北平原,仅河南一省的粮食产量,就能养活全国21%的人口,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解决下流河床淤积抬高问题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于是,小浪底水利工程应运而生,它位于距三门峡约百公里处。汲取三门峡的教训,小浪底在排沙功能设计上做到极致优化,不仅蓄水能力强大,还能通过人工调控制造洪峰,剧烈搅动水流,有效冲刷中下游河道,减少泥沙沉积,宛如为黄河打造了高效泥沙输送系统,持续将泥沙送往海洋。</p> <p class="ql-block">小浪底一般每年6月中下旬排沙,一年一次,每次约17天。如今年6月23日开启排沙,预计7月结束。你如亲临现场,排沙景象定会让你惊叹,随着库水从泄洪洞喷涌而出,滔滔黄河水激起数十米的浪高,水声震耳欲聋,蓝天下水雾翻腾,一幅四海翻腾云水怒的画面就展现在你的眼前。那排出的不只是泥沙,更是对未来的希望。自2002年起,历经23年,黄河下游河道平均下降31米,成功解决下游河床抬高问题,多处河床进一步降低。</p> <p class="ql-block">小浪底的建设并非易事,耗时11年。从大坝完工水位上升实现防洪蓄水,到在大坝高处精心设计建造4个关键部分达成发电目标,每一步都凝聚着水利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小浪底水利工程意义非凡,它是黄河防洪的关键防线,能调水调沙、减缓河道淤积,还兼具发电、供水等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牢坚实保障。它区别于普通大坝,是黄河治理的标志性工程,无愧为人类历史上的水利奇迹。你觉得,有了这套完整水利系统,未来黄河能告别地上河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