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学大庆,大庆我们终于来了!2025年7月1日。

高山

<p class="ql-block">20257月1日一早,我们一行四十多人的旅行团,从哈尔滨出发,开始东北环游第一站,来到著名的石油名城大庆参观。</p><p class="ql-block">首先来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广场矗立着巨型塑雕王进喜作业塑像,灼灼有神 。</p><p class="ql-block">1989年,在“铁人王进喜同志英雄事迹陈列室”旧址上新建,全馆总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2003年2月,由大庆地区石油石化企业、中共大庆市委、市政府共同协商,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支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批准,决定迁建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于2004年开始设计,于2006年竣工。2006年8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大庆油田考察工作时亲笔题写馆名。新馆历时近三年的建设,于2006年9月26日大庆油田发现47周年纪念日开馆。</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藏品总数22012件(套),珍贵文物数384件(套)。</p><p class="ql-block">馆区占地面积11.6公顷,主体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展厅总面积479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917延长米。主体建筑外形为“工人”二字组合,鸟瞰呈“工”字形,侧看为“人”字形,象征这是一座工人纪念馆。主体建筑高度47米,正门台阶共47级,寓意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建筑顶部为钻头造型,象征大庆油田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馆区内的雕塑《崛起》、《奋进》、《五把铁锹闹革命》等错落有致地矗立于馆区。</p><p class="ql-block">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4个展厅,分布在一层和二层,楼上与楼下之间有自动扶梯和直梯相通,很是方便同层展厅之间有回廊相连,总体展线呈顺时针方向走势。整个陈列以铁人王进喜生平事迹为主线,以大庆石油发展历史为副线,内容丰富翔实,形式多样,除了采用照片、文字、电动图表等传统的展示手段外,还采用了硅胶像、沙盘、场景复原、多媒体等现代展示手段,较好地表现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这一主题。</p><p class="ql-block">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展览共分出了:《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等七部分,集中展示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及用终生实践所体现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各展厅之间的通道处,根据内容的需要,增加了巨幅国画《大庆工人无冬天》和战报墙、会战诗抄墙、宣传铁人和石油会战的美术作品。内容丰富,事迹感人。</p><p class="ql-block">特别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口号,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何等英雄气概 。</p> <p class="ql-block">在王铁人纪念馆前,我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七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四年纪念日,我们在大厅里,面对党旗,宣誓。重温入党誓词。表达我们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p> <p class="ql-block">我们怀着对王铁人的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塑像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大厅有一石油工人群雕,雄赳赳气昂昂的团结一致奔向前方。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今赤金镇)王家屯,乳名“十斤娃”,出身于贫寒家庭。小时王进喜带着双目失明的父亲乞讨以求生存 。曾被迫去羊毛厂出劳役,王进喜赶着车和父亲一起把羊毛送到百里之外的酒泉。</p><p class="ql-block">曾到祁连山支脉妖魔山给地主放牛。王进喜家中几亩地长期被区长占用,他不畏强权讨回,抗争最终只要回了几丈白土布。后王进喜被抓去修公路,后又被抓去当兵。在被关押时,他通过挖掉门墩逃入深山,成功脱逃。王进喜进入旧玉门油矿,成为一名童工。</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25日,玉门油矿解放 。</p><p class="ql-block">1950年春,新生的玉门油矿正式招工,王进喜通过考试进入老君庙钻探大队,成为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1950年代初期,王进喜在玉门油田的工作中,以“我就不信石油只埋在外国地下”的决心,投入到中国石油事业的建设中 。</p><p class="ql-block">1955年,王进喜率钻井队在玉门油田作业 。</p><p class="ql-block">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王进喜任1205钻井队(原贝乌5队)第三任队长,成为玉门油田48个钻井队长中的一个。</p><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王进喜率1205钻井队完成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钻井进尺5009.47米的纪录。</p><p class="ql-block">1959年,王进喜创下年钻井进尺7.1万米的中国纪录,1年的进尺相当于旧中国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60年春,中国发现大庆油田,王进喜率1205钻井队赴大庆参与石油会战。</p><p class="ql-block">1963年12月25日,新华社宣告中国石油产品自给。 。</p><p class="ql-block">1964年12月,王进喜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月26日,毛主席邀请王进喜等四位劳模共进晚餐,毛主席对王进喜说:“大庆经验好,要工业学大庆” 。</p><p class="ql-block">1965年7月24日,王进喜石油工业部第二次政工会议上作了报告。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让我们国家省省有油田,管线连成网,全国每人每年平均半吨油”的目标。 ”1966年2月16日,王进喜在全国工交工作会议上作《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艰苦奋斗一辈子》的报告,并被授予“石油工业部五好标兵”称号 。</p><p class="ql-block">1966年6月4日至7月25日,王进喜作为中国石油代表团成员访问阿尔巴尼亚,并作为工人阶级代表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国庆活动,报捷并参加天安门观礼。</p><p class="ql-block">王进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遇批斗,并受到迫害。周恩来总理指示将王进喜从大庆营救至北京,并公开宣布“铁人”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立下了显赫功绩,不再进行批斗,并对其提供保护 。</p><p class="ql-block">1969年4月,王进喜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12月,中国共产党大庆市委员会的核心小组成立,王进喜被任命为副组长 。</p><p class="ql-block">1970年10月1日,王进喜以中共中央委员身份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周年的国庆观礼,并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了游行队伍;11月15日,王进喜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47岁,奉献了一生与中国石油事业。</p> <p class="ql-block">1960年2月22日党中央批准石油部报告,安排一万多名部队干部战士转业,又调集几万人,到萨尔图草原开展了空前的石油大会战。</p><p class="ql-block">王进喜在此之前就率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来到萨尔图(后命名大庆)大草原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第一号油井附近,工人们居住过的土窝子旧址。大庆会战开始,石油工人们,没有地方住,就地搭建土窝子。工人们就是居住在这样极其艰苦的地方,奋力会战,为中国的石油事业做出来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是工人们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在搭建房屋。</p> <p class="ql-block">这是建成石油的铁人一号井,即第一号油井的旧址。这是王进喜钻井队,参加大庆会战打出的第一口油井旧址。</p> <p class="ql-block">这是石油一号井址院内,展出的当年建设中的简陋机器用品。石油工人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作业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会战初期,钻井对迁移打井机械的场面,用拖拉机搬运机械。</p> <p class="ql-block">在工地,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指挥会战。</p> <p class="ql-block">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坚持艰苦创业,不断研究、群策群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难题。</p> <p class="ql-block">1959年9月26日,在十年国庆前夕,以松辽盆地第三口基准井——“松基三井”喜获工业油流为标志,宣告了大庆油田的诞生。1960年,面对国家建设急需石油的燃眉之急,全国各地的几万名职工和3万名转业官兵,来到了大庆,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1960年3月,会战之初,几万人马一下子涌到萨尔图草原,生活和生产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正是在这样的非常条件下,刚到大庆的王进喜就喊出了为革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他带领1205钻井队的几十名硬汉,人拉肩扛卸运钻机,盆端桶提运水抢开钻,只用5天零4小时就打完了大庆会战的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纪录。在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了井喷。为了制服井喷,<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场缺乏压井材料,情况危急‌。制服井喷的生死时刻‌,井喷发生时,常规压井材料重晶石粉短缺,团队决定用水泥替代,但水泥沉底无法有效搅拌‌。</span>进喜顾不上腿伤,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井喷制服了,可他的伤腿已血肉模糊,泥浆把他的手脚烧起了大泡。王进喜和1205队工人们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附近的乡亲们。房东赵大娘看到王队长累不垮、压不倒,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就对住在他家的工人说:“大娘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铁人”的名号就叫开了。当时的会战工委敏锐地抓住这个典型,决定树立王进喜为大庆会战的第一个标兵,发出了“学习铁人王进喜,人人做铁人,为大会战立功”的号召,一时间,一个学铁人做铁人的热潮在油田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p><p class="ql-block">‌该事迹成为新中国工业奋斗精神的标志,体现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在会战中,中国工人阶级提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多么豪迈,多么有气魄的伟大精神。</p><p class="ql-block">1964年12月26,毛主席亲自接见并邀请了王进喜和陈永贵、邢燕子、董加耕等四名劳动模范,参加了生日宴会。</p> <p class="ql-block">工人们在风雪严寒中,奋战实战,表现了工人阶级不怕苦不怕累的大无畏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工地上,王进喜坚持和工人们共同研究工作中的问题,与工人们同甘共苦。</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和劳模陈永贵,王进喜交谈,在听到大庆第一口井成功出油时,正是国庆十周年纪念日,周总理说,就叫大庆吧,大庆这所城市就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王进喜亲笔写的誓言,多么实在、真诚,表现一个工人阶级的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庆会战中,第一个钻探井。井旁有一巨石标本,有一面石油会战的石刻墙,上面刻着石油大会战的艰难历程石刻画。再现了石油工人的艰苦创业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参观了大庆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964年,大庆展览馆组建,是大庆博物馆的前身。</p><p class="ql-block">1975年,大庆展览馆正式落成,在20世纪70、80年代油田开发建设时期,为宣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1991年,大庆展览馆馆内陈列的铁人王进喜事迹,整体迁入原铁人纪念馆。</p><p class="ql-block">1998年,大庆展览馆更名为大庆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05年7月,大庆博物馆新馆破土动工。</p><p class="ql-block">大庆市博物馆共分为三层,基本陈列有三个:一“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陈列”、二“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陈列”、三“大庆地区古代人类文明陈列”。</p><p class="ql-block">《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主要展示大庆自然生态的演变过程和资源的丰富性。《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重点展示第四纪哺乳动物进化、中国国内外对第四纪的发现研究、大庆博物馆对第四纪化石的收藏保护、第四纪与人类的关系、装架互动演示等内容。《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划分为“走进第四纪”、“探索古大湖”、“解析古环境”、“追寻古动物”四个单元。</p><p class="ql-block">“走进第四纪”,综合运用文字说明、图表展示、机械沙盘、景观复原、湖底景观等展示手段,并配以三种形式的多媒体展示,集声光电于一体。“探索古大湖”,运用平实的语言,由简入难、环环相扣,将大庆湖泊湿地的成因和状况与第四纪地质地貌有机结合,直观、科学地讲述水下生态,远古时期的地质地貌的形成及演变过程。通过分别阐明钻孔岩芯的获取及分析、沉积速率和古地磁测试,从而使人们直观地了解到科学家们关于古大湖的具体范围、演化变迁及形成年代等结论的推断过程。人们还可以在小剧场内,观看环幕电影“探秘古大湖”。同时设置四个沙盘动态演示第四纪松辽古大湖形成、变迁和消亡的过程。“第四纪大事记”是面积达104平方米的复原的第四纪地层墙,同时展出的还有博物馆采集的40米长的第四纪岩芯柱,并运用了滑动电视。当显示屏移动到第四纪发展史上发生重要事件的年份位置时,屏幕上会立即显示详尽的图文介绍,向观众讲述第四纪长达258万年间的大事记。探索古大湖,“解析古环境”,从解析什么是化石,化石的形成过程入手,利用展板、模型、复原景观及大量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展现了东北第四纪草原环境、森林环境、湖泊湿地环境的面貌。“追寻古动物”,伴随着悠远的乐曲声,人们可以欣赏大象、角马、斑马成群迁徙的多媒体画面,它们穿越河流,踏过平原,披着霞光,迎着暮霭。一幅幅在晚更新世灭绝的动物图片展现人们面前,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大角鹿等等。还有庞大的猛犸象和大角鹿的复原模型伫立在第一展区的出口处。</p><p class="ql-block">《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展区属自然历史类陈列。陈列形式以分类叙述、进化比对、发现研究、收藏保护为线索,展示了大量珍贵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揭示了东北第四纪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繁衍生息的历程。展区分为“神奇的长毛巨兽”、“丰富的动物种群”、“繁盛的草原大军”、“不懈的探索研究”四个单元。大庆博物馆已经成功地收藏了43 个属种,填补了中国该动物群化石系统收藏的空白,具有极高的学术和研究价值以及展示价值。</p><p class="ql-block">“神奇的长毛巨兽”,运用图板、化石、模型、图像介绍长鼻类的起源与演化、猛犸象的分类与演化、还有大庆地区猛犸象化石的发现。在猛犸象群中,昂首领先的两具真猛犸象王者之风尽现,原来它们两位就是大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中一具于2002年出土于黑龙江省的宾县,站立时高3.35米、长6.5米,同一个体的化石完整率达85%以上,这架罕见珍贵的真猛犸象骨架化石被大庆博物馆征集后,在馆内古生物工作者的认真研究和努力下装架成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报道。另一具真猛犸象骨架化石于2009年在黑龙江省的青岗发现出土,站立时高4.35米、长7.5米,同一个体的化石完整率达90%以上,是中国发现个体最大、最完整的真猛犸象化石骨架。旁边还放置了可以触摸的化石,以飨观者。</p><p class="ql-block">“丰富的动物种群”,展示了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里啮齿目、食肉目、兔形目、奇蹄目和偶蹄目等众多动物成份。</p><p class="ql-block">“繁盛的草原大军”,是第四纪古动物陈列通道,由50具牛群化石骨架组成的气势庞大的“沸腾牛群”,每一头牛的形状和神态都各有不同。旁边展墙上陈列的105个野牛头骨化石组成的牛头墙却是安静祥和、趣味十足,与狂奔的野牛群动静相衬。该展区还有“冰瀑影院”、多媒体互动操作台。</p><p class="ql-block">“不懈的探索研究”,介绍了大庆博物馆自2002年与中国科学院等专家成立课题研究组以来,在东北第四纪的探索研究过程中不寻常的发展历程,以及为未来的科研所做出的精心准备。</p><p class="ql-block">《大庆地区古代人类文明》展区属社会历史类陈列。该展区是大庆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缩影,承托着历史文化的传播以及教育的职能。其设计要点是以时间为序列,采用场景复原(微缩景观)、多媒体、沙盘、雕塑、图版等展示手段,将历史实物和文字说明融会贯通,突出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使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大庆地区人类历史的时代风范,具有知识性、系统性、顺序性的特点。</p><p class="ql-block">通过大庆远古人类、灿烂的青铜文化、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驿站文化四个专题,让人们通过时间隧道,穿越历史长河,去感受古代先民文化的多元性、独特性和重要性。</p><p class="ql-block">参观大庆博物馆,增加了许多知识。</p> <p class="ql-block">一进门博物馆大门,一群牛塑雕迎面而立。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牛气。</p> <p class="ql-block">在王铁人公园里,我们在王铁人塑像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一踏进入大庆市,看到大街旁、房屋边、田野里、道路旁,到处大大小小的钻井机正在钻井作业,都是自动化。一片繁忙景象,大庆的石油取之不尽 。</p> <p class="ql-block">参观大庆,给我们留下美好的记忆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大庆人很自豪的说,他们富有。过去福利很多。</p><p class="ql-block">大庆精神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四严(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p><p class="ql-block">大庆精神对今天仍然有广泛的意义,愿大庆精神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铁人精神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大庆人创造的大庆精神,王铁人创造的铁人精神,二者是相互关联,又统一的。</p><p class="ql-block">这种精神鼓舞了几代人。至今仍有着深远和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工业学大庆”反映了工业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是永远颠不破的真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