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爱上你 ~ 婺源古村落之行

春葳蕤

<p class="ql-block">  “缘分爱上你,婺源古村落之行”。投稿前几分钟决定更换这文题,更符合我俩这次婺源旅游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婺源,这片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土地,实为古徽州一府六县的文化遗珍。这里保存着中国最完整的明清徽派古村落群,118座古村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粉墙黛瓦与金黄花海构成流动的山水画卷。作为朱熹故里,这里出了许多名人进士,婺源及周围古村落既承载着程朱理学的文脉,又具有独特的民俗和匠人文化。</p><p class="ql-block"> 闺蜜和我已游览过篁岭3-4次,我们商定: 此次婺源之行重点放在参观周围古村古镇,分两天各走一条线路,感受李坑、月亮湾、彩虹桥、汪口等古村落的特殊文化韵味。</p> <p class="ql-block">  婺源李坑是徽派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的典型古村落,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被誉为婺源东线精华景点。李坑的古朴与宁静,是时光深处的温柔乡。 ‌在村史馆陈列族谱古籍中,石板路上的青砖记录着千年文脉。 </p> <p class="ql-block">  一个村庄可以有多种形容方式,整洁、清爽、古老、广袤、浪漫、靓丽、古朴。但是,有一个词语是绝对没有的,那就是深邃。融入这个词并与之匹配的地方就是李坑。</p> <p class="ql-block">  村中溪河贯穿,形成“双龙戏珠”的自然景观,溪上石桥如虹,其实用与美学写实完美结合,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是远道来游学的孩子,在廊桥上聚精会神地是写生作画。</p> <p class="ql-block">  村内保存着明清古建筑群,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沿溪而建,马头墙高低错落,石雕、木雕、砖雕工艺精湛。大夫第、铜绿第等宅院的三雕技艺展现了传统徽州文化。 ‌</p> <p class="ql-block">  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书斋买的一幅竹简“兰亭序”作品,爱不释手地包装好,放在包里最安全的隔层里。</p> <p class="ql-block">  婺源的月亮湾位于秋口镇石门村,到达李坑的半路之间,有一座狭长的小岛。小岛夹在两岸之间,形状犹如一弯月,这就是月亮湾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  岸边古树伸展虬枝,斑驳树皮镌刻岁月密码,河中小岛宛如九天坠落的银梳,在澄澈水面上舒展成新月弧线,与黛瓦粉墙的徽派民居共同构成流动的水墨长卷。</p> <p class="ql-block">  彩虹桥🌈位于婺源县清华镇,始建于南宋(1127-1204年),全长约140米,宽3.1米,由六亭五廊构成,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古徽州廊桥之一。 ‌</p> <p class="ql-block">  彩虹桥取名源自李白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被视为吉祥象征。作为《闪闪的红星》等影视剧取景地,承载着800余年历史变迁,与周边古树、流水、田园风光融为一体,体现出前人智慧无穷,被誉为“中国最美廊桥”之一。 ‌</p> <p class="ql-block">  彩虹桥🌈由两头引桥、四墩五孔和六亭五廊组成,墩呈半船形设计以分散洪水冲击力,墩间设廊亭并覆盖青瓦,形成错落有致的外观。桥墩采用条石砌筑,迎水面为尖状分水设计,既稳固又美观。 ‌</p> <p class="ql-block">  站在彩虹桥上看风景,桥的背后是太阳的微笑,是天空的湛蓝,是大自然的美妙,它成为我们及游者向往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行程没有菊径村行程,善良的导游理解我们的心情,司机师傅绕道几百米,将车子开到村南侧河对岸的山坡下,我们沿着山坡观景栈道登上平台,俯瞰村落全景。</p><p class="ql-block"> 菊径村在大鄣山乡,古村落以独特的圆形布局和山水环绕的地理特征闻名,被誉为“中国最圆的村庄”或“脸盆村”。</p> <p class="ql-block">  导游介绍菊径古村,说:村内保存大量徽派建筑,以粉墙黛瓦为特色,巷陌交错,古桥(如廊桥)与青石板路构成独特的交通脉络。在古村内何氏祠堂保留着明崇祯皇帝御赐的“黄阁调元”牌匾,这是“荣登宰相之位,执掌天下大政“,是重要历史见证。 ‌</p> <p class="ql-block">  汪口古村及汪口景区。</p> <p class="ql-block">‌ 汪口村呈半岛地形‌,江湾水与段莘水交汇形成三面环水的U形半岛,建筑沿河布局体现"因水兴商"特色‌‌。</p> <p class="ql-block">  汪口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励精图治耕读并举,儒商结合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  来到汪口古村,深切地感受到乡风文明的蔚然成风,这是路径俞友友家门看到的家训。村民告诉我们,当地有8万余户群众在墙上晒出“微家训”,每年清明,汪口村的"朱熹祭"仪式中,村民仍会诵读《朱子家训》,千年文脉在此生生不息,成为一道靓丽的景观,赢得游客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 家训刻在心里,诚实守信通大道。</p> <p class="ql-block">  俞氏宗祠建于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精美的木雕工艺著称,内部木质构件均雕刻繁复花纹,其木雕梁枋隔扇透雕百组图案,俞氏宗祠被誉为"木雕宝库"‌‌。</p> <p class="ql-block">‌ 徽派民居‌清一色粉墙黛瓦,木雕窗棂各具特色,兼具取水便利与气候适应性设计‌‌。</p> <p class="ql-block">砖雕集中于门楼,题材含龙凤、戏文,</p><p class="ql-block">石雕见于柱础,几何纹样为主。</p> <p class="ql-block">  “一经堂”系清代建筑,主人俞念曾做官清廉,待人宽厚,勉学勤读主张“不遗财于子孙,唯传一经”,将读书治世作为家族传承的核心价值观。堂内木雕细节如“读书教子”等主题,体现了徽州传统教育理念。 ‌</p> <p class="ql-block">  官路正街全长约670米,青石板铺地,商铺夹道而立,沿街分布着66幢古商铺建筑。街道呈弯月形布局,以主街为“纲”,18条主巷道直通溪埠码头,形成错落有致的小巷网络。 ‌</p> <p class="ql-block">  汪口的店铺布设以官路正街为核心,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展现了明清时期水运商埠的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  鼎盛时期全村拥有120余家商号,经营范围涵盖日用品、农产品等各类商品,呈现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现存商铺建筑保存完好,至今仍可见当年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 ‌‌</p> <p class="ql-block">  汪口被称为“书乡”,历史上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古村这里被描述为烟火弥漫的世外桃源。历史上科举成绩突出,培养出14名进士、73名七品以上官员,并有9人著书立说,著作达27部,涌现出众多徽商、文人及精通书画的士人,被描述为烟火弥漫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宁静风景优美的小村落,轻轻踏入江湾门槛,仿佛走进了水墨画中,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眼都是惊艳。</p> <p class="ql-block">  晨光洒落时,薄雾轻笼江岸,朝阳与江风同至,新一日便满载诗情。‌‌</p> <p class="ql-block">  走遍千山万水,难忘江湾那一抹淡淡的乡愁味。</p> <p class="ql-block">  巧遇上一位雕塑师,经过同意拍下三张照片。短暂的交流,明白大师酷爱朽木可雕的意义。他说,枯木虽然失去了生命力,但它依然能以一种坚毅的姿态屹立在大地上,给人一种坚定不移的力量,感人的话语不禁为之倾倒。</p> <p class="ql-block">  朽木的存在是一种对生命的肯定和对岁月流转的见证,它告诉我们即使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依然能保持自己的美丽,让我们明白生命的短暂和珍贵。</p> <p class="ql-block">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名人这一诗句,似乎为婺源这颗古徽州的明珠蒙上了一层神秘而迷人的面纱。当我们真正踏上婺源的土地,步入古镇古村落,那片如梦如幻的景色,便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了我们的心。</p> <p class="ql-block">手机拍照 : 金 鱼 、春 燕</p><p class="ql-block">综合编辑 : 春葳蕤</p><p class="ql-block">音乐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感谢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