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学、初中学习时,三尺讲台在我心目中是神圣的,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带着神奇的光环,看着他在黑板的板书,听着他的博证旁引,心中是敬佩不已。文革中断了学业,上山下乡面向泥水背朝天、招工进厂马达轰鸣车头转,从此和讲台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9年2月,我走进电大。作为新的教育模式,教材和老师算得上“高大上”。教材有樊映川的高等数学、武汉大学的无机化学、北大的英语……传道的老师更是名校的大咖。如果说欠缺,则是没有稳定的教学场地和老师的耳提面授。老师隔屏传道,少了当面解惑,让我们的学习多了许多困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学生中选人去杭州听辅导课,回来后转授给大家成了解困的方法。电大临安机电班三十多名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要帮助大家顺利过关,难度不言而喻,去杭州听课的人责任重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在班上有个学兄是学霸,64届的老高中生,基础扎实,下乡不久就成为中学的物理老师。他学习电大课程轻松自如,去杭州听课自然是非他莫属。他上讲台更是驾轻就熟,虽然不知道他转授的辅导课是不是原汁原味,每个同学都从课中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学期临近期末,学兄找到我,让我代替他去杭州听《电路分析基础》考前辅导课。不知道学兄找我的原因,也许是这门课期中考试我拿了高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初中学生,离开学校13年后走进电大,跳过高中学习大学课程,虽然成绩还过得去,但是要担起这份责任,终究少了几分底气。有句话说得好:“要给人一碗水,你必须要有一桶水。”可是时到如今,我去哪里找这桶水?要开口拒绝,想到学兄平日对我帮助良多,现在有困难求助,这一句“不”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辅导课地点在杭州电大,一早起来紧赶慢赶,提前10分钟到达听课点,发现大教室内已经没有我的立足之地。站在大门口遥望讲台,心中不住的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提前更多的时间出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台上的老师上课中气十足,站在后排也能听得清清楚楚。考前的总复习内容包罗万象,重要知识点、概念,包括考试范围和例题。除中间休息10分钟,足足讲了将近3小时。我是一心二用,既要竖起耳朵听,手中的笔又要记录老师黑板上的每一个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家整理笔记,发现匆忙之下,满纸的字像鬼画符。需要仔细辨认,才能看清写的是什么。一边整理,一边回忆听课时老师讲过的话,尽可能把老师讲的内容补入笔记中,回忆中发现要完完整整复原几无可能。如同一句话:"记忆就像抓在手里的沙子,时间越长,沙子越少。"随着整理笔记的进程,心中的焦虑越发强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丑媳妇终究要见公婆,到了转授辅导课的时候,第一次站上三尺讲台,面对熟悉的同学面孔,心中想好的开场白跑得无影无踪,心跳加速,气温30度,头上却不停地冒出汗珠,大脑一片空白。呆了片刻后,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抄写笔记的内容,借着板书平复心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过头开始了平生的第一次,声音仿佛是从喉咙中挤出,想按照笔记上的要点展开一下,却发现脑子里想好的内容像出笼的鸟,飞得无影无踪。只能按照笔记上的内容照本宣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课成了煎熬,似乎过了许久,宣读终于在大汗淋漓中结束,口述加上黑板上的板书,看看时间大约花费了不到二个小时,上课时间缩水三分之一。有个同学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辅导课就那么一点点时间?是不是被你私吞了。”对此我是百口莫辩,只能无奈的回答:“天地良心,我听到的,记下的统统在这里。”杭州听课的内容应该没有漏掉。但是上课的时间确实少了许多,真的不知道时间丢失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第一次走上三尺讲台的经历就这样结束了,留给我一个不完美的记忆,细想想,这样的结果也是正常,一个从未上过讲台的人,能够完成讲课已经不容易了,怎么可能有更多的奢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前的期末考试,只要考完就万事大吉,自己大约有多少分,能不能过关,还是可以估算个八九不离十。这一次走上讲台,却让自己凭空添了心事。不仅仅要操心自己,还要牵挂其他同学考得怎么样。如果大家考得不理想,岂不是我的罪过。提心吊胆一直延续到大家收到成绩单,仔细看看和以前差不多。成绩单显示,绝大部分同学顺利过关,只有个别同学需要补考。我没有帮到同学上一层楼,也没有让同学跌落。压在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在胸口划个十字,口中却念一声“阿弥陀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后的辅导课,看着学兄侃侃而谈的身姿,心中的敬佩油然而生。有了这一次体验,更深地理解了讲台上老师的不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次上讲台,还是让我收获满满。数年后,学兄让我江湖救急,辅导学弟们《电路分析基础》,同样的讲台、同样的课程、面对学弟(妹)们年轻的脸庞,自信代替了紧张,忐忑变成了从容。学弟学妹们从期中考试大半不及格提升到九成过关。算是不负学兄所托,正是不成熟的第一次,我才有了今后讲台上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