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灵山大佛是一个景区。位于江苏无锡西郊的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灵山大佛邻近环太湖高速和锡宜高速公路,背倚马山,面朝太湖。</p><p class="ql-block"> 灵山大佛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通高88米,佛体79米,莲花瓣高9米。由1560块6至8毫米厚的铜板焊接而成,焊缝长达35公里,铜板总面积约九千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半足球场的大小,总用铜量约700吨。建造中采用现代科技,包括抗风、防震、避雷等措施。大佛右手为"施无畏印",代表去除痛苦。左手为"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外,灵山梵宫的建筑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其空间布局融合了传统佛教石窟艺术。</span>灵山大佛是集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体的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这个位置曾有寺庙。寺庙建了毁、毁了建,最终还是毁于战争和动乱,并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唐朝时期,小灵山寺建立。据传,唐太宗朝中的右将军杭恽辞官回家后,接待了从天竺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两人在山水间游玩时,发现马迹山秦履峰南麓的景色优美,状似玄奘法师去天竺取经时看到的灵鹫山,于是玄奘将其称为"小灵山"。杭恽贡献出土地并出资建造了小灵山寺,玄奘法师的弟子窥基曾在此开坛说法。</p><p class="ql-block"> 北宋时期,大中祥符年间(1008年—1016年),宋真宗赵恒下诏将小灵山寺改名为祥符禅院。宋徽宗赵佶政和四年(1111年),祥符禅院升为祥符禅寺。</p><p class="ql-block"> 元朝末年,寺院和佛塔都遭到损毁。</p><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僧人释行晖重修了寺庙的一部分。明朝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惠山道岩法师出资营建了佛殿禅房,并推举天竺的僧人智澜法师来任寺庙的领事。智澜法师募集资金扩建了祥符禅寺。明朝万历初年,太仓怀云寺僧顺庵禅师集资重建了毁坏的佛塔。明朝万历中期,临济宗第三十一世的法藏法师迁住小灵山,祥符禅寺从此承接了临济宗的法脉。明末清初,祥符禅寺遭受战争的波及而损毁。</p><p class="ql-block"> 清朝康熙初年,海阳苏子荆捐资重建了一部分。康熙皇帝第三次下江南时,为祥符禅寺题写“神骏寺”匾额,寺庙更名为"神骏寺"。清朝乾隆年间,神骏寺方丈普仁重建了殿宇,建造了普同塔。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与清兵交战,殿宇受到波及再次毁坏。</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年(1914年),古刹重建,并将名称重新改回祥符禅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侵华日军扫荡,寺庙被烧毁,僧人被杀。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规模宏大的新祥符禅寺和世界第一的灵山大佛建成于1997年。它们气势宏伟的矗立在山水之间。它们静谧而庄严,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千年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01年,</span>灵山大佛获国家旅游局颁发的4A级旅游区称号。2007年,灵山大佛被评为江苏省十佳旅游景区。2009年,灵山大佛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A级旅游区称号。2012年灵山大佛被国家宗教局授予"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称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