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魂记·4

虎奔天下

<p class="ql-block">—— 暗流。长篇小说《安魂记》试读 4~</p> <p class="ql-block">——马岭山冷血土匪群像</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07 三姓祠堂</b></p><p class="ql-block"> 东八里村的中心,坐落着一座青砖灰瓦祠堂,这是雷、李、杨三姓共同的精神圣殿。祠堂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经二百多年风雨,依然巍峨挺立。晨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进大堂,在青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香炉中檀香缭绕,烟雾在静谧的空气中缓缓升腾。</p><p class="ql-block"> 雷万青跨进祠堂大门时,脚步不由得放轻了些。每当面临重大抉择,他总要来这里寻求祖先的启悟和指引。大堂正中悬挂着三姓祖先的牌位,雷氏居中,李氏居左,杨氏居右,体现着三姓的平等与共存。</p><p class="ql-block"> 牌位前的供桌上摆放着新鲜瓜果和清水,那是村中每日由专人精心供奉的。烛台上的红烛燃得正旺,蜡液顺着烛身缓缓滴落,如同时光流出的眼泪。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雷万青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那是祖先们留下的精神,是支撑这个村庄度过无数风雨的根本。</p><p class="ql-block"> "万青兄,你来得正好。"李春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破了祠堂内的宁静。这个独臂汉子走路时略显不便,但军人特有的威严气质依然不减。他脸色凝重,显然已经得知了更多关于匪患的消息。</p><p class="ql-block"> 杨秀才也紧随其后走进祠堂,手中还夹着一本《孙子兵法》。这个瘦弱的老学究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在村中的威望却不亚于雷万青和李春林。他那双深邃的眼睛透着读书人特有的睿智,此刻却也难掩忧虑之色。</p><p class="ql-block"> "两位兄弟,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雷万青压低声音说道,"刚才珍珍从河边回来,说是村里的妇女们都在议论匪患的事。看来消息已经在村中传开了。"</p><p class="ql-block"> 李春林点点头:"这也在意料之中。纸里包不住火,何况那些土匪的所作所为如此骇人听闻,想瞒也瞒不住。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应对。"</p><p class="ql-block"> 杨秀才走到祖先牌位前,恭敬地鞠了三个躬,然后转过身来:"两位兄长,依我之见,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绝不能让村民们陷入恐慌。人心一乱,不战自败。"</p><p class="ql-block"> "秀才说得对。"雷万青沉思着说道,"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乐观。据我观察,马岭山上已经有人在侦察我们村子的情况。那个赵嬷嬷既然能血洗几个村庄,说明她的实力确实不容轻视。"</p><p class="ql-block"> 李春林的拳头捏得咯吱作响:"这个女魔头!我在军中的时候就听说过她的恶名。此人心狠手辣,做事不择手段,而且特别记仇。听说有个村子曾经抓过她的手下,结果全村几百人被她杀得干干净净。"</p><p class="ql-block"> "春林兄,你觉得以我们村子现在的实力,能抵挡住她的进攻吗?"雷万青直截了当地问道。</p><p class="ql-block"> 李春林沉默片刻,然后如实回答:"说实话,很难。我们村虽然人数不少,但大多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真正有战斗能力的不超过二百人。而那个赵嬷嬷手下据说有一千多人马,个个都是亡命徒。硬碰硬的话,我们胜算不大。"</p><p class="ql-block"> 杨秀才翻开手中的兵书,指着其中一页说道:"但是,孙子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我们虽然实力不如对方,但可以用智谋取胜。"</p><p class="ql-block"> "秀才,你有什么好主意?"雷万青眼中闪过一丝希望。</p><p class="ql-block"> "其实很简单。"杨秀才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第一,我们要加强村子的防务,加固圩墙,挖掘壕沟,让敌人不能轻易攻破。第二,我们要联合周边的村庄,结成攻守同盟,互相支援。第三,我们要想办法争取时间,等待官府的救援。"</p><p class="ql-block"> 李春林摇摇头:"秀才,前面两条想法好,第三条不行,你太高估官府了。那个许瑞祥和熊绍龙早就跟土匪勾搭上了,指望他们救援,无异于与虎谋皮。"</p><p class="ql-block"> "那我们就只能靠自己了。"雷万青的声音变得坚定起来,"不管多么困难,我们都要守住这个村子。这里是我们的根,是祖先留给的基业,绝不能毁在我们手里。"</p><p class="ql-block"> 三人在祠堂内商议了许久,直到外面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才意识到时间已经不早了。村民们已经开始一天的劳作,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和谐。</p><p class="ql-block"> "万青兄,我们什么时候把这个消息告诉村民?"杨秀才问道。</p><p class="ql-block"> 雷万青想了想:"今天晚上吧。趁着农活结束,大家都在家的时候,我们召集各家的家长,在这祠堂里开个会。该说的都说清楚,该做的都安排妥当。"</p><p class="ql-block"> "好,就这么定了。"李春林同意道,"不过我们要有个说法,既要让大家知道危险的存在,又不能让他们过分恐慌。"</p><p class="ql-block"> 杨秀才合上兵书:"这个不难。我们可以说是为了防范可能的匪患,提前做些准备。毕竟未雨绸缪,总比临时抱佛脚要好。"</p><p class="ql-block"> 三人再次向祖先牌位鞠躬行礼,然后依次走出祠堂。阳光照在他们的脸上,但那种光明中却带着一丝沉重。他们都明白,从今天开始,东八里村的命运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已经摆在面前。</p><p class="ql-block"> 祠堂内重新恢复了宁静,只有香烟缭绕,烛火摇曳。祖先们的牌位在烟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在默默注视着他们的后代,见证着三姓家族、这个村庄即将面临的劫难。</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古老的祠堂里,三百年来积淀的精神力量正在悄悄凝聚。那是一种超越生死的信念,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感,一种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土匪浩劫后狼藉不堪的东八里村</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08 圩墙巡视</b></p><p class="ql-block"> 从三姓祠堂出来,李春林独自一人沿着村子的外围开始巡视。作为曾经的营长,他有着军人特有的敏锐直觉——任何防务上的薄弱环节,都可能成为敌人突破的缺口。他的左臂虽然在十年前的一次战斗中重伤致残,至今形同摆设,但并没耽误他那双经历过战火的眼睛锐利如鹰。</p><p class="ql-block"> 东八里村的圩墙建于嘉庆年间,用青石和黄土夯筑而成,高约丈余,厚达七尺。墙体里外爬满了青藤,每当春夏,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翠绿的光泽。而在这个时节,满墙宽大肥厚的叶子,已现出成片的金黄与紫红,成了一方世界中瑰丽的风景。这道圩墙曾经抵御过捻军的进攻,也曾在民教冲突中保护过村民,但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如今的圩墙虽依然坚固,而岁月的侵蚀还是为它留下不少的疮痕。</p><p class="ql-block"> 李春林从南门开始,沿着圩墙缓缓行走。他的步伐很慢,但每一步都走得很仔细,时不时停下来用右手敲击墙体,倾听着那沉闷的回响。在他的心中,正在绘制着一幅详细的防务地图——哪里是制高点,哪里是薄弱环节,哪里适合设置火力点,哪里需要重点加强。</p><p class="ql-block"> 走过村西的一段圩墙时,他遇到了正在墙根下修补农具的牛二。这个憨厚的汉子原本是个烧瓷匠,手艺精湛,性格豪爽,在村中颇有威望。五十年前,牛二的祖父从河南项城逃荒而来,被雷氏先人收留,从此在这里安家落户。</p><p class="ql-block"> "牛二兄弟,手艺活忙得怎么样?"李春林停下脚步,和善地和他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牛二抬起头,露出憨厚的笑容:"春林哥,这不是秋收还没过完,一些人家的农具都需要修补。忙是忙点,但心里踏实。"他放下手中的锄头,有些好奇地问道,"春林哥,我看你在圩墙边转悠,是不是有什么事?"</p><p class="ql-block"> 李春林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望向远方的马岭山脉:"牛二,你知道咱们村子是怎么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的?"</p><p class="ql-block"> 牛二挠了挠头:"这个嘛,听老人们说过一些,但不是很清楚。"</p><p class="ql-block"> "那我就跟你说说。"李春林靠在圩墙上,声音中带着一种深沉的感慨。"三百年前,康熙二十一年,咱们的雷老祖宗、李老祖宗、杨老祖宗从江南迁徙到这里。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野兽横行,土匪出没,比现在危险十倍还多。"</p><p class="ql-block"> 牛二听得入神,不由得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但是三位老祖宗没有被吓倒,他们立下盟约,要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一个真正的家园。"李春林的眼中闪烁着敬意,"他们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仁义立村。不管是什么原因来到这里的人,只要品行端正,愿意安分守己,他们都予收留。"</p><p class="ql-block"> "就像我家老祖宗那样?"牛二有些激动地问道。</p><p class="ql-block"> "没错。"李春林点点头,"你家老祖宗是逃荒来的,秦家老祖宗是避仇家来的,马家老祖宗是因为家乡发大水来的,王家老祖宗是做买卖失败投靠来的。三百年来,陆陆续续有几十个姓氏的人在这里安家落户,现在咱们村三百多户人家,一千二百多口人,成了方圆百里最大的村庄。"</p><p class="ql-block"> 牛二心中涌起一阵热流,眼中现出激动:"怪不得咱们村人心这么齐,原来都是靠着三位老祖宗的仁义聚在一起的。"</p><p class="ql-block"> "正是如此。"李春林的声音变得沉重起来,"但是现在,这个传承了三百年的家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我刚才巡视圩墙,就是要看看咱们的防务到底怎么样,能不能挡得住那些豺狼虎豹。"</p><p class="ql-block"> 牛二的脸色也严肃起来:"春林哥,你发现了什么问题?"</p><p class="ql-block"> 李春林转身指向东北方向:"你看那边,东北角的圩墙明显下沉,比其他地方要低一些,而且墙体开出裂缝。如果土匪真的要来攻打,那里很可能成为突破口。"</p><p class="ql-block"> 顺着李春林的右手望去,牛二也看出了问题所在。那段圩墙确实显得有些破败,墙体上几道从顶下斜不规则的裂痕,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p><p class="ql-block"> "这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修补?"牛二急切地问道。</p><p class="ql-block"> "当然要修,而且要快。"李春林沉思着说道,"但是光修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在那里设置一些障碍,比如挖壕沟,埋尖桩,让土匪即使攻破了圩墙,也不能轻易冲进村子。"</p><p class="ql-block"> 两人正说着话,远处传来了孩子们的嬉闹声。几个七八岁的孩子正在空地上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笑声如银铃般清脆。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姓氏,但他们在一起玩耍时没有任何隔阂,就像一家中的兄弟姐妹似的。</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温馨的一幕,李春林和牛二都沉默了。他们都在想着同一个问题:如果那些凶残的土匪真的打进村来,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会遭遇什么样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春林哥,你说咱们能守住这个村子吗?"牛二的声音不由地有些颤抖。</p><p class="ql-block"> 李春林凝视着远方的马岭山脉,那里云雾缭绕,如同巨兽张开的血盆大口。他知道,在那些群山之中,一股邪恶的力量正在积聚,随时可能爆发出来,吞噬这片安宁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牛二,我不能骗你,形势确实很严峻。"李春林如实说道,"但是我相信,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只要咱们不忘记三位老祖宗留下的精神,就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三百年来,咱们的祖先们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捻军来过,教匪来过,但最终都没能毁掉这个村子。为什么?因为咱们有根,有魂,有一种比任何武器都强大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牛二用力点头:"春林哥说得对!咱们牛家虽然不是开基的三姓,但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五十年,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为了保护这个家,就算拼了这条命也值得!"</p><p class="ql-block"> 李春林拍了拍牛二的肩膀:"好兄弟!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有底了。"他再次望向东北角的薄弱圩墙,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今天晚上三姓在祠堂开会,你也来参加。咱们要把村子里的男人都组织起来,让那些不长眼的土匪知道知道,东八里不是好惹的!"</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看似平常的圩墙巡视中,两个来自不同姓氏但同样热爱这片土地的男人,达成了生死与共的默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