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得知陈芷媛今年高考语文成绩不错的那一刻,窗外的蝉鸣忽然温柔起来。这个我教过的初中女孩,从当年全县前列的惊艳,到高中始终稳居前茅的稳健,再到如今高考交上的满意答卷,像一株沉默生长的植物,用十几年的光阴证明:教育播下的种子,从不会辜负时光的滋养。</p><p class="ql-block"> 初识陈芷媛时,她坐在教室中排,眼神亮得像落了星子。语文课上,她的手常常举得最快,回答问题时不疾不徐,却总能在课本注解之外,说出几分自己的见地。后来才知道,这个总爱追问的女孩,书包里总背着从阅览室借来的书。</p><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那时我每年都会订阅不少报刊,也经常推荐给她阅读,有时也会作为奖品送给她。她看书时的样子格外专注,眉头微蹙,手指轻轻划过字句,仿佛在与作者对话。这样的阅读不是任务,而是一场自发的精神漫游,让她的文字渐渐有了超越年龄的厚度。</p><p class="ql-block"> 她的作文总是班级里的范本。她写的作文,总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是一种充满个性的作文。我常常把这些作文打印出来贴在墙上,红笔圈出的不仅是佳句,更是那些从生活肌理中生长出来的思考。有同学问她写作秘诀,她笑着说:“多看书,多写作,多思考。”这朴素的答案里,藏着读写相通的真理。</p><p class="ql-block"> 更难得的是她身上的温润气质。走廊里遇见,她总会停下脚步,微微鞠躬道声“老师好”,声音清亮又真诚;同学请教问题,她从不敷衍,会认真地给对方讲解。有次班级大扫除,她主动帮同学,踮着脚在窗台边移动的身影,像株努力伸展的向日葵。培根说:“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在她身上,我看到教育最珍贵的成果:知识的增长与品格的涵养,从来都是同频共振的。</p><p class="ql-block">如今回望,教育或许就是这样一场漫长的守望。我们播下阅读的种子,浇灌思考的清泉,除去功利的杂草,然后静待时光给出答案。陈芷媛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叶圣陶先生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作物,不必强求花期一致,只需给予合适的土壤与阳光,自然会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绽放独有的芬芳。</p><p class="ql-block"> 这个夏天,收到她发来的消息:“谢谢老师,真的很感谢老师的教导,可以说我的语文底子是在老师您的帮助才打下的,高中三年语文成绩几乎都是班级的以及年级的第一名,我的高中语文老师问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我也非常高兴的介绍了您。”我想,我当年送她的那些报刊,会让她懂得,语文不只是试卷上的分数,更是生活里的诗意。</p><p class="ql-block"> 窗外的阳光正好,我忽然明白,所谓师生一场,不过是看着她从课堂出发,带着你曾给予的养分,走向更辽阔的天地,而那些共同走过的读写时光,会成为她行囊里最珍贵的礼物,永远散发着温暖的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