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文/萧耀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音乐/笑看风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69226813</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2025年7月12日那个闲适的周末午后,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大地上,给整个世界蒙上一层金色的薄纱。女儿自驾车载着我和老伴,一路欢声笑语,向着充满历史韵味与惊喜的顺德沙滘陈家祠进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不久,车子稳稳地停在了沙滘村的停车场上。一下车,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便映入眼帘,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沙滘陈家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刚走到祠堂门口,一位热情的保安迎了上来,他就是陈员叔叔,同时,也是这里的“义务讲解员”。陈员叔叔身材清瘦,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眼神中透着对这座祠堂深深的热爱与自豪。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踏入了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祠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陈员叔叔告诉我们,陈氏大宗祠始建于1895年,于1900年竣工,历经五年,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 。它融汇了中西建筑元素,采用三进院落布局,面阔五间,是抬梁式木架构硬山顶建筑,从选址、风水还是建筑风格,都强调“天地人合一”,巍峨堂皇、恢弘巨制,也是“三雕一塑”的典范。正脊上那精美的花鸟、人物灰塑,长达25.1米,高3.39米,每一处线条、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传说;木雕中包含着“穆桂英挂帅”等40段历史典故,人物形象鲜明,故事场景生动,让人不禁感叹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两侧庑廊屏门镶嵌的彩色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格心通花镂空,裙板刻着花鸟图案,精致而典雅。2002年,它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说起建祠时的故事,陈员叔叔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当年,为了建造这座祠堂,陈氏家族费了不少心思。他们委托一位族人到东南亚寻找木料,这位族人远赴重洋,三年音信全无,宗族甚至以为他携款跑路了。没想到三年后,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克服重重困难,从海外运回了酸枝、花梨、菠萝格、柚木、坤甸等名贵木材。这些木材不仅质地优良,更承载着族人对家族荣耀的期盼。陈员叔叔还特别提到,祠堂的木对联、神楼屏风以及其它木雕物上贴的纯金箔就达4公斤之多,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大气磅礴,彰显着家族的辉煌与荣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跟随着陈员叔叔的脚步,在宗祠内缓缓参观。他指着屋脊灰塑的狮子,兴致勃勃地讲解道:“这狮子谐音子嗣,寓意着多子多孙。还有观音送子、和合二仙、南极仙翁、一品当朝这些图案,都有着美好的寓意。”沙滘陈家祠不仅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建筑,更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每一块木材、每一砖一瓦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走进这座祠堂,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家族的荣耀在空气中弥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祠堂分为三进,两旁还有衬祠,布局严谨而规整。前进和中进之间有一个宽敞的大天井,地面铺上长方形条石,十分平整,据说可容纳千人。中座近天井处用石板砌有一座五级台阶高平台,是以前作戏台用的。中座堂上悬有一块当代名家陈仲明楷体手书的“本仁堂”三字山樟木巨匾,重达千斤,整体风格古拙凝重。横梁顶上分别挂着“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牌,彰显着家族曾经的辉煌与荣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祠堂里的横梁雀替石雕上,雕刻有戴着礼帽、穿着对襟礼服的洋人,这独特的设计让我们十分好奇。陈员叔叔兴奋地说:“我们沙滘陈家祠就做到了把西洋文化要素堂而皇之的摆出来!这足以彰显当时沙滘人在文化上的包容之心。”原来,早在百年前,顺德人的包容之心就已经生根萌芽,这让我们对这座祠堂又多了一份敬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细细品味着祠堂里的灰雕,感受着其中的古意和洋味,眼尖的女儿又有了新发现。在第一进和第二进的正脊灰雕上,都雕有一盆花的图案,但是到了第三进,却不见了。陈员叔叔笑着解释道:“那盆花一开始并没有,后来祠堂修缮时,有人觉得那个位置太空,便添上了。不过,不少村民却不怎么欢迎它。因为村民们觉得,有孔的地方,财气才好进入,这盆花刚好挡在财气进屋的路上,所以现在第三进的正脊上就看不到这盆花的身影了。”这有趣的故事,为这座古老的祠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生活气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走出祠堂,阳光依旧灿烂,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带着一丝历史的余韵。沙滘陈家祠,这座承载着百年历史与文化的建筑,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建筑的魅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族传承的力量和文化包容的精神。它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等待着后人去翻阅、去品味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这样的历史古迹愈发显得珍贵,它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