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警惕“高薪招聘”骗局

Eustine

<p class="ql-block">一、案例回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先生是一名应届毕业生,正在通过各大招聘平台寻找工作机会。某天,他在某知名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则“高薪招聘客服”的信息,薪资待遇非常吸引人。王先生随即投递了简历,并按照要求填写了详细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毕业院校、家庭住址等。几天后,王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公司HR”的电话,对方表示他的简历非常符合岗位要求,并要本他提供一张手持身份证的照片,以完成“入职审核”。随后,对方又以“核实家庭背景”为由,要求王先生提供父母的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信息,然而,就在他准备签订电子合同时,突然接到银行短信通知,提示他的银行卡被异地盗刷,损失金额达数万元。经查,骗子通过招聘平台获取了王先生的详细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并利用这些信息冒充“HR”进一步骗取信任。最终,骗子通过小王提供的父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盗用了其家庭成员的银行账户。</p> <p class="ql-block">二、案例分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求职者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足,求职者在填写简历或投递信息时,往往忽视了个人信息的保护,容易因过度提供信息而陷入风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招聘平台审核机制需完善,部分招聘平台对发布招聘信息的公司资质审核不严,导致虛假招聘信息泛滥,增加了求职者的风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求职者需提高警惕,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应保持警惕,对要求提供过多个人信息的行为保持怀疑态度,避免因轻信而造成财产损失</p> <p class="ql-block">三、风险提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谨慎填写个人信息,在求职过程中,尽量避免填写过于详细的个人信息,尤其是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核实招聘公司信息,对于招聘平台上的招聘信息,求职者应通过多种渠道核实公司的真实性,如查看官方网站、拨打公司公开电话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拒绝提供敏感信息,真正的招聘公司不会要求求职者提供身份证照片、家庭成员信息等敏感内容。求职者应拒绝此类要求,并立即向平台举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保护个人隐私,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应避免在社交媒体、招聘平台上公开过多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提高警惕,防范诈骗,对于自称“HR”或“公司负责人”的来电或信息,求职者应通过正规渠道核实身份,切勿轻易相信陌生来电或信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及时报警,如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或遭遇诈骗,应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并向相关平台反馈情况。</p> <p class="ql-block">四、案例启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往往因为急于找到工作而放松警惕,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目标。近年来,求职被骗的案例屡见不鲜,骗子通过伪造招聘信息、冒充公司 HR、设置薪资陷阱等手段,骗取求职者的信任,进而实施诈骗。广大群众应提高防范意识,增强法律知识,学会识别和应对备类诈骗手段。同时,社会各方也应加强宣传力度,普及防范知识,共同构建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