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 不忘国耻

北纬30°~舟山群岛

文、图;周荣耿<br> 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三省,侵华战争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45年8月15日,在屮苏美英法同盟国的共同反击下,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终于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39年6月,侵华日军跌蹄踏上舟山本岛,残害蹂躏我舟山海岛同胞,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血迹般般,罄竹难书。<br>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预见末日将临,为了作垂死挣扎,日寇就立即封锁舟山海面并向面临东海的诸如虾峙、桃花等岛屿侵占,以防御反法西斯同盟从太平洋海上进攻。<br><br>1943年夏天,日军窥见舟山南端海岛—虾峙河泥漕这个渔村。它地处现虾峙门国际航道南侧,东临茫茫东海,是太平洋船艇出入舟山的重要通道。<br>河泥漕港湾又三面环山,仅东面有一个呈喇叭形出海口,把整个港湾揽在怀中形成天然屏障,是战略扼守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便立即派一个小分队进驻。<br>河泥漕海边的沙滩 长约 500米宽150米左右,沙粒纯净细腻,柔软如毯。 <div><br></div><div><br></div><div><br><br></div> 日军掩体工事残垣 日军鬼子选中了这个地方,立即从舟山本岛装去一批钢筋、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开始建造一个隋圆形的地下掩蔽坑道,上面再用厚几米黄沙铺盖掩护,成为阴蔽的海边掩体地下工事。<br>据现年95、97岁的河泥漕老人陈忠秧、陈忠亨兄弟口述:当年他们还是刚懂事的孩子,目睹了日寇从定海运来建筑材料钢筋、水泥,木料,又强令虾峙当地乡(保)长在长坑、黄石、河泥漕等本岛渔村强征建筑泥工、石匠、民工轮流为他们建造这个罪恶工事,大岙、南岙的泥水工俞玉林、石匠方小宝, 以及黄石渔民蒋全才等都曾被抓去做过搬运苦力,日本兵持有刺刀的枪在旁边监工,鬼子还十分凶残,稍有怠慢就用枪托或皮鞭抽身。<br>  为装运浇拌混凝土的石子,南岙村渔民王仁周(31岁)王仁宝(22岁) 张成智(27岁)张阿弟(26岁)等四人因正值渔休在山坡地上农作,被日军强征去驾小船装运石子,小船从南岙至河泥漕外陀山途中海上突发大风,又是重载的小船被巨浪掀翻而沉没,四个渔民均不幸罹难。其中王仁周遗下了三个幼小的孩子,幼子还正嗷嗷待哺,这是日本侵略者欠下中国人民的又一笔血债。<br><br>据老渔民陈忠象介绍:该掩体坑道建成时长约50米,宽约4米,高度3米以下,上面覆盖上近2―3米黄沙,完全荫埋在滩沙下面,且戒备森严不准百姓靠近。以后还装来了一批高速猎奇小艇,每艘装备1000公斤烈性炸药,一旦发现同盟国军舰从太平洋进入,满载烈性炸药的猎奇艇立即冲出河泥漕港口以武士道精神与敌方同归于尽。<br>1945年日寇投降后这座掩体坑道曾被渔船安放网具,渔民和当地百姓才得以进入。<br>解放后改作为渔业生产大队仓库,八十年代因村里建造办公楼和民房,在原日军造的掩体坑道外侧约10米处筑起石砌堤埧,填土成为人行道路,以后因年代日久坑道大部也被废弃损毁,现存仅3―4米坑道残亘。<br>这是日本侵略者在舟山犯下的罪恶铁证。也是唤起我中华民族不忘国耻,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遗址。<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