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说班主任的故事

大海之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2016年8月,那年我年近半百,那年我在操场上挥洒汗水整整26年,那年作为体育老师的我又多了一个全新的身份——“班主任”。这不仅是一次角色的转变,更是一段全新教育旅程的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曾无数次幻想,有朝一日能成为班主任。30多年来,我曾梦想着哪一年夏天拍毕业照时能坐在C位,我曾憧憬着哪一年中高考后学生回母校看望老师时能到我这里坐一坐、聊一聊,我曾期待着有一天能自豪地说:他、她、他们、她们,都是我班上的学生……如今,这些梦想都已实现!</span></p> <p class="ql-block">我做了9年、3届学生的班主任。这9年中,我吃过苦、受过累,有过欢笑,也有过悲伤……但这9年,却是我教育生涯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也是我教育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刚开始担任班主任时,面对充满疑虑的家长,我深知他们的心情。毕竟,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位体育老师的手中,谁都会有些担心。记得第一次家长会上,我曾打过一个比喻:我说我就像一个“小工”,而我们班的语数外等主科老师是盖高楼的“大工”师傅。我要在他们到来之前,把水泥、沙浆、木材、钢筋准备好;在他们完成工作后,安心下班,剩下的收尾工作由我来完成。</p> <p class="ql-block">从初一开始,我决定从“习惯”和“态度”两个关键词入手。教育其实没有那么多新名词,说到底,就是培养习惯、端正态度。教育专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往往决定了他的未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该抓的,就是习惯。</p> <p class="ql-block">按时作息、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主动思考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力量,推动孩子走向更高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为了尽快的凝聚力量建立班集体的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的品德。初一时我都会组织一场师生接力赛。时间一般选在国庆节前,我们师生共同完成10.1公里跑,以此庆祝祖国的生日。</p> <p class="ql-block">阅读批改学生的周记是我每周一最喜欢做的事。从中我不但可以了解班级情况,更可以和同学们心与心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初一阶段,我采取了“抓两头,稳中间”的策略。“抓两头”一方面是要让优秀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则是为那些习惯差、态度差、成绩靠后的同学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帮助他们重拾信心。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p> <p class="ql-block">狠抓作业习惯。要求每天早晨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交作业,做到“快”“准”“齐”。</p> <p class="ql-block">“快”是指每位学生进教室后要迅速将作业交到指定的人和指定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准”是指能准确地拿到并交齐所有作业,不遗漏、不混淆。</p> <p class="ql-block">“齐”是指每位学生都必须交齐各门功课的作业,全班所有人完成之后,由课代表统一整理并尽快上交。</p> <p class="ql-block">同时,我坚持不懈地抓生活习惯,如吃零食、喝饮料、乱扔垃圾等。教室里设置了两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指定给男女生使用,每天评比哪只垃圾桶更干净整洁、垃圾更少。</p> <p class="ql-block">我还经常组织课桌课面整洁评比,比谁的桌面整齐、抽屉干净卫生。这些生活与学习习惯逐步走上正轨后,再进一步强调学习态度。</p> <p class="ql-block">我强调“上课四到”:人到、手到、眼到、心到。其中最难做到的是“心到”。只有心在课堂,身才会在课堂;心在课堂,才能做到手到、眼到。只有做到这“四到”,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习成绩。同时,我注重错题的订正和纠错。作业做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不订正,或订正不认真。</p> <p class="ql-block">诚信考试是我始终坚持的原则。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式。只有诚信考试,才能反映真实的成绩,体现教学的真实效果。因此,从第一次测验开始,我就强调分数与能力水平的关系。如果时间允许,我也会亲自监考。因此,很多同学的“最好成绩”都献给了最重要的考试。</p> <p class="ql-block">遇到特定的节假日(如中秋节,母亲节)我会布置一些实践类的作业。以此培养孩子们的感恩心和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初二阶段,我围绕“方法”与“能力”两个关键词展开工作。学习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学习成绩,而方法与能力又密不可分。方法的提升能增强学习能力,而能力的提升又反过来优化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仅是提高效率的核心工具,更是决定个人成长质量的关键因素。</p> <p class="ql-block">初二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引导他们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梳理知识点,整理知识框架,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在批改某位同学的周记时,我发现她常在结尾写下一句励志语。于是我发动全班参与,形成了“每天一句话”的传统。从初二第一学期一直坚持到中考前,这些句子有的是学生自创或摘录,有的是我适时补充,甚至还有中考前来自家长的鼓励。我将这些内容制作成PPT,每天清晨投影在黑板上,成为我们每日的“精神食粮”。许多家长反馈,每天清晨都期待看到班级群里的第一碗“心灵鸡汤”。</p> <p class="ql-block">学期结束时,我会开展一个“用一本书换你一篇读书心得”的活动。我会买一些励志的读本分发给同学们,要求时下学期开学时交一篇读书笔记给我。</p> <p class="ql-block">初三阶段,我主要围绕“效率”与“心态”两个关键词展开。学习态度有了,习惯养成了,方法掌握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提升成绩,让学习的“性价比”更高。</p> <p class="ql-block">这段时间,我主要采取分层谈话、分层要求、个别指导的方式。家长们常说:“老师您讲的话孩子愿意听,您多说说吧。”每当听到这些,我既欣慰又谨慎。欣慰的是家长和学生对我的信任,谨慎的是不能沟通不畅。因此,每次谈话前我都会认真准备,谈话方式多以轻松聊天为主,有时在体育课间隙,有时在课间叫上几个学生聊聊,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我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临近中考时,我更注重“稳情绪、调心态”。我采取“稳两头、抓中间”的策略,努力让两头的学生情绪稳定、成绩稳定,重点关注中间的临界学生。清晨的“每天一句话”继续传递信心,午餐和晚餐后的时间则用来播放轻松音乐,帮助学生放松心情。</p> <p class="ql-block">9年3届班主任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希望,他们将孩子交到我手中,是一种沉甸甸的信任。我要做一个让家长放心的班主任。每届都有新的搭班老师,我始终积极配合,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我要做一个让同事舒心的班主任。班级是学校最小但最重要的单元,学校将几十名学生交给我,我要做一个让学校安心的班主任。</p> <p class="ql-block">9年3届班主任让我明白:一个学生的成长或成功,自身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老师、班主任、学校和同学只是外因。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p> <p class="ql-block">9年3届班主任让我明白:只要有敬业精神、有责任心、有爱心,体育老师也能做一个好班主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