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椎山上位于绥中县加碑岩乡窝岭村,在S324公路(绥中——青龙)振峰路口进入山路大约两千米,即可看到这里零零散散的十几户人家,傍着山里的小溪,竟然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亲戚退休回到这里,我们趁着天气热凑个热闹到山里来避避暑。</h3> <h3>我曾经开车来过这里,下高速后选了一条以前没有走过的山路开着导航很顺利地到了加碑岩乡,我说这里的路就熟了,于是关了导航。跟亲戚沟通告诉他们已经到了加碑岩乡,他们提醒我因为修路,临时改道需要走一段河道,于是,我们又开了导航,但是导航可能还没更新,指示的道路已经封了。明明看到河道里有车在缓缓行进,可是七拐八拐找了半天才找到一个不显眼的下河道的入口,原本赶着去吃晚饭的,结果到了亲戚家已过吃晚饭的点了。</h3> <h3>山里人几乎家家都有一个院子,据说山里还有一些小野兽,为防止这些小野兽闯进院子里,夜里大都会将院门关上,因此,像狐狸、狍子等小野兽一般就不会到院子里来祸祸。</h3> <h3>亲戚家的院里可供居住的房间是以前的老房子,属于石木结构,抗风雨侵蚀且冬暖夏凉。因为是退休后回村重新整理的,所以在这前前后后人家里算是修缮得比较好的。</h3> <h3>房子大致上朝向西面,重新住进来之前,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尤其是水、电和卫生间进行了较大的改造。</h3> <h3>房子不算大,一间是主人自己使用,相对小一些,还有一间供客人使用,只是一铺大炕,可以轻松地睡下五、六个成人,中间有一挂可以收放的竹帘权作隔断。</h3> <h3>两个卧室之间有一个灶间,有大锅可以做饭,还可以兼烧炕,自来水也通到这里,不过夏天在这里做饭太热,所以在院子里另外搭了一个厨房。</h3> <h3>第一天到山里的时候,亲戚知道我的膝盖不好,专门烧了一会炕,说是可以驱逐室内的潮气,那一晚盖着厚厚的大棉被还真就给弄出汗了,这火炕真是不一般,只烧了不到一个小时,早上起来炕还有热乎气。</h3> <h3>灶间上方挂着的鹿头,寓意生财有路。</h3> <h3>房屋外面随处可见的玉米和红辣椒,尽管经历岁月的洗礼,显得有些苍老,仍然是北方农家院经典的点缀。</h3> <h3>小院中间一条路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主要是草坪,在其中央的部位有一口水井,井台上老式的辘轳可以打水,但为了安全起见,他们给井口加盖上铁盖并上锁,然后安装了水泵可将井水直接抽到厨房,在夏日里那水真叫一个透心凉。</h3> <h3>院子的北面是种植一些蔬菜、鲜花,最北边依靠山根搭起的棚子可以兼做厨房和餐厅。</h3> <h3>地里残留下来的草莓,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重新成为口中的美味。</h3> <h3>小白菜有点老了,但用它炖豆腐还是不错的一道东北菜。</h3> <h3>这个不需要搭架子的豆角,不知道其产量高不高,吃起来好像跟搭架子的豆角差不多,不过这样种植确实省事。</h3> <h3>种点鲜花显露主人家的爱美之心,虽说花期已近尾声,可依旧给小小的农家院增色不少。</h3> <h3>在房子的后身还有一个小院子,明显比门前的院子要小,但主人还是把这里整理得有模有样,这里依着山势分为三层,最下面的一层比居住的房屋要低一米左右,使用不同颜色的砖石砌成不断放大的同心圆形状,这里是健身和练习舞蹈的好地方。</h3> <h3>第二层从房屋地基向上大约一米,以红砖为主,辅以灰砖形成一个规矩的长方形,在上方的杏树掩蔽下,即使在炎炎夏日里仍可端坐于此品茶。</h3> <h3>第三层比第二层高出一个多人的高度,因为就着山势面积显得更小一些,这里搭了一个圆柱形的小亭,外围纱网防蚊虫又不影响通风,在这里还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h3> <h3>院子里随处可见喝茶的地方,说明亲戚和我同样都有喝茶的习惯,只是我一般都是上午喝点茶,坐在餐厅边或后院小亭子的茶几旁,透过纱网看着远处山峦起伏,与家里喝茶相比,不仅是视野开阔那么简单,更是让你大脑短暂地“笨”一会,也就是目空一切,休息休息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