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巧手牵非遗 传统文化绽新颜——光明实验小学朝阳班星辰小队非遗研学活动

好小郝hao

<p class="ql-block">  在文化复兴浪潮与国家大力推进传统文化传承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正成为教育与文化传播焦点。教育部将非遗融入教育体系,2025春晚非遗元素闪耀,高考语文出现非遗剪纸相关的题目,让非遗传承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光明实验小学朝阳班星辰小队按照学校和班级的要求,积极响应“红领巾巧手牵非遗 传统文化绽新颜”活动,携手唐山市非遗剪纸传承人李旺老师,开展非遗研学,触摸非遗温度,传承文化根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溯源:剪纸里的华夏记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活动开篇,李老师宛如一位文化引路人,带领同学们回溯剪纸的起源。从西汉时期纸张发明后剪纸艺术的萌芽,到唐宋时期融入百姓生活,再到明清时期登峰造极,成为家家户户节庆装饰的必备元素,剪纸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承载着各时代的生活印记与美好祈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放眼当下,剪纸不仅是国内备受珍视的民间艺术,更是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文化魅力。从北方剪纸的质朴豪放,到南方剪纸的细腻婉约,同学们在欣赏中领略地域文化差异,惊叹于小小剪纸竟能蕴含如此多元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中,同学们化身非遗小学徒,深度参与多元非遗课程。李老师先从剪纸的“根”讲起——纸从何来?造纸术是谁发明的?当得知蔡伦改进造纸术,让树皮、麻头等化作承载文明的纸张,同学们眼中满是惊叹。老师还抛出趣味问题:纸没发明前,古人拿啥“剪纸”?大家踊跃猜想,从皮革、丝绸说到树叶,在古今对话里,串联起非遗传承的时空脉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实践:指尖上的匠心传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了解理论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学们化身剪纸小学徒,开启沉浸式非遗体验。</span>李老师耐心讲解折叠技巧,并用熟练的手法和技艺剪出了大大的团花,同学们惊叹不已,从让孩子们触摸纸张到亲自示范,一步步引导同学们掌握剪纸要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问到“检验一张纸是否是正方形的方法”时,同学们举着小手抢答,有的说“沿对角线对折看是否重合”,有的说“量四条边和对角线长度”,课堂瞬间成了热闹的智慧乐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实操过程中,同学们屏气敛息,手持剪刀,小心翼翼地在彩纸上裁剪,每一刀都倾注着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当一幅幅灵动的剪纸作品诞生,花朵娇艳、动物活泼,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这是亲手触摸非遗魅力的喜悦。他们还将剪纸巧妙装裱在团扇上,传统与创意碰撞,古老剪纸焕发出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成长:研学中的文化担当</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活动全程,同学们认真填写研学手册,记录剪纸工具的独特用途,标注传统图案寓意,深入思考非遗传承的时代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领悟:研学里的成长收获</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 活动中,同学们边学边记,认真完成研学手册:记下剪纸用剪刀和刻刀制作的小知识,读出《剪窗花》的课文,完成相关题目,写下对剪纸传承的小思考。最后,接过“非遗小传承人”奖状,孩子们眼神坚定,表示要将剪纸文化传递给家人朋友,让更多人爱上这门古老艺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调研思考:探寻非遗传承密码</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和非遗剪纸传承人李旺老师学习、查资料后,同学们发现剪纸传承遇到了一些困境。比如现在会剪漂亮花样的传承人不多,剪纸卖得贵,知道的人也少,传承人老龄化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化身小记者,想了一些办法:</p><p class="ql-block"> 一是让更多的小学生学习剪纸!</p><p class="ql-block"> 二是利用多媒体宣传剪纸!拍可爱的剪纸小视频,在上面说“快来买漂亮剪纸呀”,大家都知道了,买的人多,就能多做剪纸,价格也能变便宜。</p><p class="ql-block"> 三是把剪纸和高科技加一起,像用魔法让剪纸动起来,这样剪纸就能一直美美的,被更多人喜欢啦!</p> <p class="ql-block">  一把剪刀,裁出千年文脉;几张彩纸,承载少年初心。这场非遗剪纸研学,不仅让我们完成了学校赋予的实践任务,更在心底播下了传承的种子。当同学们握着自己剪出的图案,眼中闪烁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我们或许稚嫩,但已懂得:传承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此刻手中的剪刀、笔下的记录、心中的牵挂。愿这份从课堂到指尖的热爱,能化作守护非遗的微光,让剪纸艺术在一代又一代少年的手中,剪出更美的时代新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在“做中学、玩中学”里深深扎根、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