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转山

山猫🐱

<p class="ql-block">  完成珠峰东坡徒步,感觉良好,和几个人约好再到冈仁波齐转山。</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5日中午坐上了从日喀则到冈仁波齐神山的大巴车,车票498块,还没坐过这么远这么贵的客运班车。</p> <p class="ql-block">  一千公里路程,夜里十二点到一个小镇上休息了五个多小时,26日清早又启程了。</p> <p class="ql-block">  车厢里都是汗臭味,外面的景色倒是不错,团团白云漂浮在半空中。</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点钟,已经看见冈仁波齐雪山了。</p> <p class="ql-block">  十一点钟到达神山脚下的巴嘎镇,找个客栈住下,再找家饭店好好搓一顿。</p> <p class="ql-block">  下午,请客栈老板开车带我们到南边的两个湖边转转。</p> <p class="ql-block">  这是拉昂措,俗称鬼湖,湖水微咸,人畜不能饮用。从这里可以看到冈仁波齐,云彩上似乎有更高的山峰,那是错觉。</p> <p class="ql-block">  远观纳木那尼雪山。</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玛旁雍错,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第一次到这里,另两个圣湖已经去了多次。湖天一色,蓝的醉人。</p> <p class="ql-block">  回客栈好好休息,养好精神准备转山。</p> <p class="ql-block">  6月27日早晨七点多,看到对面纳木那尼的日照金山了,我们转山也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磕长头的信众们也上路了。</p> <p class="ql-block">  野兔一闪而过,它可能被我们惊醒了。</p> <p class="ql-block">  尽管路途平坦,还是气喘吁吁,毕竟是海拔四千六百多米。</p> <p class="ql-block">  已经有人在挂经幡和煨桑了,我们绕过去。</p> <p class="ql-block">  一只野兔走在藏民的旁边,很淡定。</p> <p class="ql-block">  到经幡广场了,已经走了七公里。有景交可以到达这里,我们徒步省了几十块钱。</p> <p class="ql-block">  这种经常在水边上看到的鸟,有人说是藏马鸡,我看像一种鸭子🦆</p> <p class="ql-block">  建在山半腰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  右手边的山崖一楞一楞的凸起,像一排全身批甲的武士,守护着神山。我数了数,共有十个,就叫“十大金刚”吧。</p> <p class="ql-block">  一只小鸟站在玛尼堆上,等着路人给它喂食呢。</p> <p class="ql-block">  这种小鸟更好看一点。</p> <p class="ql-block">  跟网红于大姐走到一起了,她是江南女子,来冈仁波齐已经三年了,整天不是抄经就是转山,会几国语言,早些年在美国呆过几年,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p> <p class="ql-block">  挂经幡的地方都很特别,不是祈福就是消灾。</p> <p class="ql-block">  长路漫漫,转山不易。</p> <p class="ql-block">  憨头憨脑的土拨鼠懒懒地晒太阳。</p> <p class="ql-block">  走在山谷里,不时看看两侧的山峰,形态各异,像一尊尊粗犷的石雕,那是大自然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再仔细看看,冈仁波齐主峰水平层理非常明显,是亿万年前海底的沉积岩,随着板块撞击地壳抬升,主峰部分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而其四周岩石受到挤压张拉扭曲,层理倾斜严重,断层节理发育,风化破碎流失,形成沟壑及卫峰。从地质学角度看,冈仁波齐确实是一个奇迹。看卫星地图,就像一个巨大的八爪鱼。</p> <p class="ql-block">  冰面下的河水哗哗的淌。</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半,到达天葬台(海拔5249米)。听起来挺吓人的,就是一处提供食宿的地方,并没有看到天葬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房间简陋,费用不低,不过窗外就能看见神山。</p> <p class="ql-block">  6月28日清早,薄雾始终罩在冈仁波齐的顶峰。</p> <p class="ql-block">  人们陆陆续续开始转山了,我们也匆匆吃点馒头跟上。</p> <p class="ql-block">  遇到一群尼泊尔人来转山,还配了不少当地的协作。</p> <p class="ql-block">  转山的人都挺友好的,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姑娘主动要和我照一张照片,像我女儿不?</p> <p class="ql-block">  整个垭口都挂满了经幡,太震撼人心了。</p> <p class="ql-block">  翻垭口太累人,走走停停,不光是歇歇,也是感受这虔诚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  往生石,逝去亲人的照片贴在神山上,得神山庇佑,在天堂安好。</p> <p class="ql-block">  十点多钟,终于上到卓玛拉垭口,海拔5657米。</p> <p class="ql-block">  开始下坡,磕长头的人太不容易了。</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还有一个绿色的小湖。</p> <p class="ql-block">  山上融化的雪水又结冰了,得小心点。</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下坡,除了个别陡坡外,其余都好走。</p> <p class="ql-block">  到这个补给点吃碗泡面打打气。</p> <p class="ql-block">  宾格石笼砌的挡土墙,实用实惠。</p> <p class="ql-block">  拐过弯,以为快到镇子了,连影子都没看到。</p> <p class="ql-block">  大堆的刻着经文的石头和石板供在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  总算圆满转了一圈,穿着硬底高帮鞋,脚走得酸痛。冈仁波齐转山,考验体能、磨炼意志、祈福消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