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小说】风水宝地(五)

春风和畅(曹世斌)

<p class="ql-block">陵园风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寺村,南望嵩山,北临洛河,丘陵地貌,视野开阔。村子南边的两座皇陵,犹如安卧的巨龙,时而冷静思索,韬光养晦;时而跃跃欲试,重振雄风,不失时机地向世人展现着她的神秘色彩和蓬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随着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这里土地肥沃,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横穿村子北边的310国道和郑西高铁,更为西寺村经济文化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春天,桃李杏花开,油菜花飘香。引来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像是要寻觅过往岁月留下的足痕,要倾听曾经发生在此的故事,不仅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为西寺村送来欢乐和经济效益,也见证着这块风水宝地的历史沧桑。</p><p class="ql-block">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在县城教书的田冬梅组织学生春游,景点就选在家乡的皇陵游览区。他们乘坐直通西寺村的城乡公交,沿着洛河岸边的康芝公路,在探幽黑石通津、观赏启圣阁之后,很快来到县城西南的西寺村。田冬梅以导游的身份,俨然一位通晓历史的老者,把家乡的古今趣事向同学们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 古时候,有位悬壶济世的神医路过此地,见瘟疫肆虐,无医可治,便放下行装住下。用祖传秘方熬汤制药,终于医好了全村的患者,且分文不取。只要求治愈的患者每人种活五棵杏树即可。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了一片杏树林。春天,杏花盛开,香气弥漫。邻村人来看病,不说是看病,说成是去看杏花。有杏花的村子自然而然就有杏花村的誉名……</p><p class="ql-block">  田冬梅刚讲完故事,同学们就不约而同地朗诵起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p><p class="ql-block">  有个男生好奇地问,老师,那杏树林在哪里?田冬梅望了望窗外,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果园说,看,就在那里,快到了。说话间,公交车在皇陵游览区南门停下。</p><p class="ql-block">  啊,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田冬梅指着路南边的果园说,这就是杏树林。不过,已不是当年的杏树,而是家乡人为纪念那位神医,不忘村名的来历而重新栽种的优良品种,叫麦黄杏。这麦黄杏,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吃到嘴里,满口都是甜的、酸的、香津津的。等着吧,再过两个月,杏子熟了,我会带到学校让大家都尝尝这独特的美滋美味。孩子们一下子欢呼雀跃起来。</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田冬梅心潮起伏,难以平静。她怎会忘记,几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发生在她家里的风波。为恢复这片杏树林,她父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她姥爷动了多少的心思,她二姨三姨夫妇做了何等的努力。田冬梅感恩他们,为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到骄傲和自豪。她要让同学们知道:我的家乡——西寺村不仅山美水美风光美,家乡人的心灵更纯美。</p> <p class="ql-block">  随着观光人流的移动,孩子们把皇陵园的石人,石马,石狮,石象,石羊,石虎都逐个抚摸了一遍。有的骑在石马背上扬鞭飞奔,有的躺到石象身下休息乘凉。他们在陵园里来回穿梭,捉迷藏,玩游戏,无不开心快活。</p><p class="ql-block">  “哎呀,快来看!”一个同学呼喊着,“这个石人咋没有头哇?”</p><p class="ql-block">  听到呼叫声,田冬梅走了过来,不少同学也围了过来,都想向老师问个究竟。田冬梅说,咦,真是太可惜了。 </p><p class="ql-block">  田冬梅的回话,显然没能使大家满足,她也感觉对不住孩子们急于求知的欲望,不免有些抱歉。</p><p class="ql-block"> 这时,从护陵屋那边走过来一个身穿护陵员服装的人。瞧身高,看走姿,田冬梅一眼就认了出来。他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姨表弟——旅游学校毕业的吴德宝。</p><p class="ql-block">  田冬梅犹如看到演出大幕拉开,名星闪亮登场。她欣喜若狂地一边拍手,一边介绍说,还是请我们的吴导游——吴德宝老师讲讲这其中的故事吧!在孩子们十分期待的掌声中,吴德宝向大家演播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的那个秋夜,阴云密布,风雨交加,从哗啦哗啦的玉米地里,传出刺耳的短暂的电锯声,很快就听见重物的落地声,紧接着就是发动机的隆隆声。正在地里看守庄稼的老吴急忙跑过来,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隐约看到一辆汽车如恶狼逃命般地向东南方向窜去。第二天早晨人们才发现,陵园里的一石客使没有了头颅。</p><p class="ql-block">  吴德宝讲得痛惜而悲壮,充满了对窃贼的无比憎恨。他说,若当时我是个护陵员,我非与盗贼拼个你死我活不可。</p><p class="ql-block">  吴德宝还解释说:故事里说的老吴,就是当时退役不久的我父亲——吴建功,现在在乡政府武装部工作。另外,我还要高兴地告诉大家的是,被盗走的那个石客使人头,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后来,经外国一总统的手乖乖送回中国。现在保存在咱县博物馆里颐养千年。请大家相信,在我任职期间,绝不会有如此的国耻事件发生!我也相信,大家都是维护国家尊严的勇士,都是爱护文物,保卫家乡的光荣使者。 谢谢大家,欢迎您再次光临。</p><p class="ql-block"> 吴德宝的精彩讲解,博得游客的阵阵掌声。一时间,油菜花丛中的彩蝶翩翩起舞,蜜蜂嗡嗡嘤嘤。突然,从南边杏树林中飞过来一群鸟雀,在陵园上空盘旋几圈之后,便欢叫着直冲云霄而去……</p><p class="ql-block">(待续)</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曹世斌,巩义人,中共党员,高级教师,笔名春风,河南省小小说学会、郑州市作家协会、巩义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文字讴歌新时代,传播正能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