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会场的灯光亮得有些刺眼,我坐在台下,听着专家的讲座。舞台上的LED屏幕清晰地显示着培训主题,可我的思绪却飘远了。教授说:“一所学校考了个北大清华,就锣鼓喧天地宣扬,以此证明这所学校办学效果好,教学质量好,管理有水平。”这句话像一记响亮的耳光,但不知打在了谁的脸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啊,我们总是把目光盯在那几个尖子生身上,仿佛他们就是教育的全部意义。可那些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孩子呢?那些连专科都悬的学生呢?他们不是我们教出来的吗?我们有没有真正为他们想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忽然想起多年前带过的一个学生。那时候,艺考还没被发现成为中考高考的捷径,班上有个孩子,成绩文化课一直垫底,但他画得一手好画。可我们能给他什么呢?除了语数外政史地或理化生,就是一遍又一遍的刷题。他的画笔被没收过好几次,理由是“别浪费时间在没用的事上”。后来他辍学了,听说现在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美工,画得比我们学校美术老师还好。可他再也不会回到教室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授继续说:“当下所有学校都在拼命地拼一本升学率并狂卷学生,鼓吹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真是悲哀。”我听着这话,心里一阵酸楚。我也是老师,我也曾逼着学生熬夜刷题,也曾为班级平均分焦虑得睡不着觉。可我们忘了,教育不是工厂,学生不是零件,不是谁分数高谁就是“合格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育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培养了几个重点大学的学生,而是把大批天赋智商一般的学生引导成一个正常的人。我常常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标准;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比较;多一点看见,少一点忽视,那会是多少孩子的幸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既要看到高分笑,更要关注低分哭。因为那些哭声里,藏着教育最该回应的呼唤。黑马与牛马都是社会必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