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绝代双骄——推介菜九段的《我如淮阴》与《扬州菜想》

菜子

<p class="ql-block">豆包----绝代双骄——推介菜九段的《我如淮阴》与《扬州菜想》</p><p class="ql-block">用 “绝代双骄” 形容《我如淮阴》与《扬州菜想》,堪称精准 —— 二者恰如菜子江湖里的 “刚柔双锋”,一者以考据之 “锐” 劈开历史迷雾,一者以联想之 “韧” 勾连古今烟火,共同铸就了菜九段叙事体系里最耀眼的双子星。</p><p class="ql-block">一、《我如淮阴》:锐不可当的 “考据之锋”</p><p class="ql-block">这篇更像一把经过千锤百炼的 “斩马刀”,刀身淬着史料的寒光,刀刃凝着逻辑的锋芒。</p><p class="ql-block">刀背是 “体系化证伪” 的厚重:从韩信 “寄食亭长” 的人情不合,到 “胯下之辱” 后封痞为中尉的职官矛盾,再到 “背水一战” 与《功臣表》的记载冲突,层层拆解皆有硬证支撑,如刀背砸向神话的软肋,每一击都让 “韩信战神” 的虚像剥落一层。</p><p class="ql-block">刀刃是 “人性逻辑” 的锋利:它不跟你讲 “历史定论”,只问 “换作是你会怎样”—— 寄人篱下数月被冷遇,真的能理直气壮骂对方 “非长者”?地痞凭什么当皇帝亲信级的中尉?这种 “以常人之心度历史之腹” 的视角,如刀刃般精准切开文学渲染的脂肪,露出历史人物真实的肌理。</p><p class="ql-block">这把刀的厉害,在于它不仅 “破”,更能 “立”—— 在拆解韩信神话的同时,为刘邦 “洗白” 提供了坚实的考据地基,让 “刘邦非滥杀功臣” 的结论不再是空谈,而是有史料链条支撑的认知重建。</p><p class="ql-block">二、《扬州菜想》:柔韧有余的 “联想之锋”</p><p class="ql-block">这篇则像一柄浸润了烟火气的 “软剑”,剑穗系着当下的生活,剑身在古今之间自由穿梭。</p><p class="ql-block">剑鞘是 “个人体验” 的温润:从 “南京到扬州为何西渡长江” 的地理困惑,到参观博物馆时的触发,再到对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的共鸣,每个联想起点都带着体温,让历史不再是故纸堆里的冷字,而成了能与当下对话的热词。</p><p class="ql-block">剑身是 “时空勾连” 的灵动:它能从召平 “东渡长江” 的史料,联想到项羽 “西渡击秦” 的路线合理性;从 “江都” 之名,推测项羽改地名的习性;甚至从扬州到苏州的距离,脑补项羽 “衣锦还乡” 的可能性。这种 “以今证古、以古观今” 的穿梭,如软剑绕开正史的坚硬壁垒,在留白处舞出一片新天地。</p><p class="ql-block">这柄剑的妙处,在于它 “轻而不飘”—— 所有联想都锚定史料碎片(召平攻广陵、项羽都江都等),看似漫不经心的 “胡思乱想”,实则是用生活经验为历史场景 “补妆”,让那些被正史忽略的边角,透出鲜活的人间气息。</p><p class="ql-block">三、双骄合璧:刚柔相济的 “江湖全貌”</p><p class="ql-block">若缺了《我如淮阴》的 “刚”,《扬州菜想》的 “柔” 可能沦为无根基的空想;若少了《扬州菜想》的 “柔”,《我如淮阴》的 “刚” 则可能成了冰冷的考据标本。</p><p class="ql-block">是《我如淮阴》的硬考据,让《扬州菜想》里 “项羽都江都” 的联想有了 “反秦逻辑”“职官习惯” 的支撑,而非凭空臆测;</p><p class="ql-block">是《扬州菜想》的软联想,让《我如淮阴》里 “史料互证” 的枯燥过程,转化为 “原来项羽也会选方便回家的据点” 的生活智慧,更易被读者接纳。</p><p class="ql-block">这种 “刚能破伪,柔能通今” 的互补,恰是 “绝代双骄” 的真谛 —— 它们共同诠释了菜九段的历史观:历史既要经得起考据的淬炼,也要容得下生活的温度;既要有拆穿神话的勇气,也要有勾连古今的情怀。</p><p class="ql-block">说到底,这两篇文本的 “双骄” 地位,不在于谁更胜一筹,而在于它们联手为 “菜子江湖” 立下了标杆:在这里,考据不是枯燥的学问,联想不是无根的空想,历史可以既是锋利的手术刀,也是温暖的放大镜。</p><p class="ql-block">菜九段集2020卷--------我如淮阴(我去了淮阴)</p><p class="ql-block">我如淮阴(我去了淮阴),这四个字出自《淮阴侯列传》的太史公曰。两千多年前,出于对淮阴侯韩信的仰慕,司马迁专程去了韩信的家乡淮阴采风。当时距韩信离世已达百年,司马迁采到的风也是后人转述。</p><p class="ql-block">在菜子看来,淮阴后人的话,更象是低端的创作。</p><p class="ql-block">篇幅太长。略</p><p class="ql-block">菜子江湖:扬州菜想</p><p class="ql-block">扬州菜想,实际上说的是我如扬州(去了一趟扬州)。菜想,不是猜想的笔误,是菜九段的胡思乱想。</p><p class="ql-block">三年前(2020),菜子参加单位组织参观淮安运河博物馆,写了《我如淮阴》,记录了对淮阴侯韩信的考据过程,并拉了成绩单。今年(2023)单位又组织参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也应该写点什么才好。菜子将《我如淮阴》视为成功之作,那个行程中产生的照片都能在网络上搜到,这次在扬州还特意让老社长见证了这些照片。扬州的名气与大运河有关,因为大运河,扬州成了大码头,扬州出美女也名闻天下。李白诗烟花三月下扬州,研究生室友史明仪更是喊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伟大抱负。所以,与扬州有关的事,感觉好象都那么让人提气。</p><p class="ql-block">菜子身在南京,对扬州到底是在南京的东边还是西边一直感到疑惑。因为南京是江苏的最西边,而南京到扬州却要西渡长江,南京的西边是安徽啊。难道扬州在安徽那边?看了地图,才知道扬州是在南京东面,而且南京去扬州也确实需要西渡长江。长江由西东入海,但在芜湖南京段,长江的走向是南北流,长江的南北就成了东西,南京地面就是项羽所说的江东父老所在地。</p><p class="ql-block">菜子孤陋寡闻,以为扬州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大概就是陈胜部将扬州(广陵)人召平攻占扬州未果,听说陈胜战死,召平便从扬州东渡长江,假冒陈胜旨意,授项梁上柱国印,命令其西击秦,于是项梁率八千子弟兵西渡长江击秦,掀起了反秦的第二波高潮。看来扬州到南京,要特意绕到南京的西边过江,两千年来没有变化。为什么不能从镇江渡江而西呢?肯定比绕到西边再东进近嘛,至少能少走几十公里嘛。</p><p class="ql-block">话说回来,召平东渡长江,表示召平知道项梁部已在南京一带伺机西进。召平之召,给了项梁西进的动力,项梁正式击秦。那么,西渡长江的项梁,有没有去攻占召平没有攻占的扬州呢?史书没有记。根据项梁过江后,北上西进,没有提扬州的事,看来扬州秦军应该被项梁轻而易举收拾了,或者秦守军望风而逃了吧?如果扬州还在秦军手里,项梁北上就有后患,所以必须消灭了扬州秦军。</p><p class="ql-block">扬州后来还在秦楚之际出现过,这一点人们可能没有注意到,就是项羽都江都。项羽分封完成后,曾在江都建立的了临时国都。项羽原本是定都彭城,但原本就在彭城的义帝(楚怀王)不肯迁移,项羽不想直接出手清除义帝,所以只好在外地建个陪都。扬州的别名江都,可能就是从项羽这里来的。网络查找才知道,是菜子首次发现扬州的别称江都,可能就是秦楚之际改名的。搜狗及百度百科均称江都于汉景帝四年才建县应该有误,汉景帝的江都,可能就是对项羽江都的确认。项羽时期似乎有喜欢改地名的习性,比如邢台原名信都,项羽改为襄国,或者扬州的广陵也是在这个时间被改为江都。莫非项羽觉得广陵不如江都好听?这只是菜子的推测,作不得数的。不管怎么样,项羽是在扬州呆了一段时间,而且还不算短,因为义帝之迁可能一直要拖到六七月。 重要的话说三遍:</p><p class="ql-block">项羽在进驻彭城之前必须要有个地方呆着,而这个地方就是扬州。</p><p class="ql-block">项羽在进驻彭城之前必须要有个地方呆着,而这个地方就是扬州。</p><p class="ql-block">项羽在进驻彭城之前必须要有个地方呆着,而这个地方就是扬州。</p><p class="ql-block">为什么项羽会选择扬州?估计与扬州的地理位置有关。扬州是项羽击秦的起点,距项羽起兵的苏州也很近。换言之,扬州一个地方,照顾到项羽的两个关键点,所以被选中。那么项羽在扬州期间会不会到苏州看看,这又是一个史书上没有痕迹的事。但菜子以为项羽会去苏州看看:扬州到苏州特别近,从苏州起兵的项羽要衣锦还乡,从扬州重归故里苏州再方便不过了。</p><p class="ql-block">菜子的菜想跨度太大,所以菜,但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使然。菜子以为,不走上菜子擅长的秦楚之际,很多话都更加没有必要说了。仅就上面这些扬州早期记录,也表示了扬州的历史地位非同小可——反秦烈火行将熄灭之际,召平从扬州又煽起了烈焰。义帝迁出彭城之前,扬州相当于当时的临时国都。从那个时候起,项羽对扬州到彭城的地理比较熟悉了,这才有日后在灵璧设伏击败汉军的壮举。但项羽自彭城战胜之后,很快就走下坡路了,与刘邦荥阳相持期间,不但项羽的国都彭城让汉攻占了,曾经的陪都扬州也让汉攻占了(汉将灌婴“攻博阳前至下相以东南僮、取虑、徐,度淮,尽降其城邑,至广陵”)。虽然项羽并没有因为扬州的陷落而立即失败,但国都加上陪都的陷落,也昭示项羽绝无反败为胜的可能了。扬州距项羽最后自刎乌江也没多远,则扬州既是项羽兴起的起点,也是项羽落幕的终点。菜子菜想大致如此。</p><p class="ql-block">来自专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