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结束江山行程,我也观察到,他们借助亚洲举重锦标赛举办的东风,正努力提振城市魅力。今天前往衢州,在候车室吃了带的早歺,车上人不多,坐在对面的一位大哥要在衢州换乘,我们闲聊起来,前边坐位的一个小伙子凑了过来,还听得津津有味。21分钟,只坐一站就到了,下车时差点把背包落下了,坐我旁边的小伙子赶紧给送了过来,不然我又该着急了,连声谢谢他。下车时,下起了大雨,一直等雨小些了我才出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车站对面就是万达广场,这个宣传广告有意思。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是钱塘江源头,四省边际中心城市,通衢要道,交通便利,是最有礼貌的中国十大生态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被联合国评为国际花园城市,1994年衢州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孔子后裔的世居地和第二故乡,有南孔圣地之美誉。我选择来这里看看,自有道理,先找住宿。万达广场对面有很多公寓式酒店,价格120元一150元,因为房型统一,没有太大还价余地。我拖着行李,继续找。一个姑娘告诉我,前面不远有经济型旅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过去一看,旅店真不少,选择余地很大。原来这条街道对面曾是老汽车站,后来搬到火车站去了,旅店经营者大多没挪窝,仍留在这边。我尽量选择靠里边一点的,把老板娘叫出来,选了间合适的房间。休息,吃饭。准备下午去南宗孔庙。住地对面就是一个市民健身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住的旅店离公交站不远,一车就坐到了孔庙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思鲁阁是南宗家庙独有的建筑, “思鲁”寓意南宗孔氏子孙不忘山东故土,表明南北同宗同源,皆出自孔子一脉。 时任衍圣公孔洙,字“思鲁”,明代将“思鲁堂”改名为“思鲁阁”,在大成殿后。 阁上供奉孔子及亓(qi第二声)官夫人楷木像,阁下立孔端友勒石摹刻的《先圣遗像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先圣遗像碑为南宗家庙的镇庙之宝。碑高2.07米、宽0.85米,碑上方篆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右下方楷书“扈跸南渡四十七世孙兵部尚书传,四十八世袭封衍圣公端友敬立”。碑的背面刻有明正德十五年(1520)家庙建筑示意图,其中中轴线上有照壁、头门、大成门、甬道及两庑、大成殿、思鲁阁等建筑。此碑亦成为家庙迁建历史的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什么在山东曲阜之外的浙江衢州,又有一座孔氏家庙呢?北宋末年,金朝入侵,靖康之变爆发,北宋灭亡。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河南商丘登基,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史称宋高宗。随着金兵的不断侵扰,宋高宗赵构率旧臣南渡,最终定都于临安(今杭州)。与此同时,孔子第四十八世孙、衍圣公孔端友及族长孔传,率近支族属28户100多人扈跸(读音hubl第四声,意为随从)南来,朝廷赐家衢州。在衢的孔氏大宗裔孙逐渐发展成为孔氏南宗,繁衍生息至今已近九百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楷木像,相传为孔子学生端木子贡手雕,表面呈褐色,孔子雕像高38厘米,亓官夫人雕像高41厘米。孔子阔额,身着大袖长袍,手捧朝笏,神态威严;亓官夫人长裙垂地,雍容大方。大宗南渡时,孔子第四十八世孙、衍圣公孔端友奉楷木像而来。其后此像一直珍藏于家庙。抗日战争时期,南宗奉祀官孔繁豪曾恭护圣像移驻丽水的龙泉、庆元山区。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举办了隆重的还庙典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国民政府废除爵位,改授孔氏南宗宗子为“奉祀官”。民国二十八年(1939),日寇进逼金华、衢州,国民政府电令南宗转移楷木圣像。孔子第七十四世孙、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孔繁豪,负圣像辗转浙南龙泉、庆元,供奉圣像于庆元大济村慎修堂。孔繁豪耗尽心力,最终客死于庆元大济村,8岁的孔祥楷应袭南宗奉祀官职务。照片为孔祥楷少年居所,年青时模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孔祥楷退休后,他的梦想就是复建孔氏南宗家庙,致力以此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他回到衢州后,对孔氏家庙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修茸和扩建。2004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55周年举行了祭祀大典,参祭者没有穿古代服饰,孔子塑像前的"大成至圣先师之神位"则去掉了"神位"二字,献"三牲"改成了献"五谷",如今纪念孔子一切都当代化或现代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东家杂记》是孔子第四十七代孙孔传所撰,主要记载了历代对孔子及其后人的崇奉,孔庙、孔林等与孔子相关的古迹等内容,是现存最早的孔氏家传。“东家”即指“孔家”。《东家杂记》分上下两卷,上卷分九类,,主要叙述孔氏家族历史。下卷分十二类,主要叙述孔庙、孔林等古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孔子第五十三世孙孔洙(1232-1291),字思鲁,又字景清,号存斋。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议立孔子后,廷议寓衢州者为大宗。遂召孔子第五十三世孙、衍圣公孔洙赴阙,欲令其“载爵归鲁”,主持奉祀。孔洙以先世庙墓在衢,不忍离去,毅然让爵于曲阜宗弟孔治,并以母老为由,乞求南还。世祖赞曰:“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后也。”拜孔洙为承务郎、国子监祭酒,嗣后,以江南名儒迁奉训大夫、江浙行省儒学提举。给俸养廉,并予护持林庙玺书。孔洙敏而好学,精研经史,著有《承斋集》2卷。鼎建家庙,让爵曲阜的品德让人称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李之芳《清康熙衢州重修孔氏家庙碑》写道:"孔氏之家庙者,遍行天下,惟曲阜与衢州也。"南宋初年孔氏大宗扈跸南渡,被朝廷赐家立庙于衢州。衢州由此成为东南儒学重镇,儒家圣地,史称"东南阙(que第四声)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源自《礼记·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南宋初年,孔子后裔南迁衢州建立孔氏南宗家庙,成为江南儒学中心。《大同篇》作为儒家核心思想,在此被重点弘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了解南孔圣地的有关历史,再看看孔庙里的花园景观,自然生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从入口进,出口又是另一边,有点搞不清方位了,怎么找到公交车站呵?向一个姑娘问路,她说:跟我一起走吧!出了城门,一直把我送到了公交车站。坐车回到我住的地方,健康主题公园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吃过晚歺,去对面的公园散步。除了好几支跳广场舞的队伍之外,各种各样的健身活动场地,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都有,参与人多,也很热闹。周边还有个小摊小贩的农贸夜市,我买了点新鲜的梔子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衢风宋韵,古城新章。个人觉得这两旁的鲜花显得有些繁杂,与古城之义有点违和。今天一早就来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展现了旅途的惬意与自然的生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王塔,始建于南朝,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衢州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地标性建筑,后因年代久远,自然灾害,仅存塔基和地宫,2016年复建。它是衢州深厚历史文化的见证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我走进杜立特行动纪念馆,"重拾历史的碎片"玻璃幕墙画面让人震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全球范围时,中国不但主动加强与同盟国的战略协调,而且在军事上与同盟国紧密合作。“杜立特行动”就是中美军事合作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因种种原因,美军飞机未能在原定的衢州机场安全降落,大部分队员在中国东南地区迫降或弃机跳伞。中国人民奋勇救助,营救了64名队员,其中51人在衢州集中后,被分批转移至重庆后方。我很想了解这段历史,参观得很仔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后期,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在全球蔓延。面对这场灾难,德国、意大利、日本等纠集起来,企图通过对外战争和扩张等手段,摆脱困境,实现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为报复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不宣而战,由总统罗斯福倡议,美国陆海两军联合制定了轰炸日本本土的计划,目标直指日本首都东京。这个光荣的任务,落在了传奇英雄、美国陆军航空队中校詹姆斯·哈罗德·杜立特的身上。从组建机组成员并实施训练,到改装飞机、制定撤退计划,杜立特精心组织并实施了轰炸东京的计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月3日上午,杜立特把飞行员召集到他的起居室,宣布了此次绝密任务:轰炸东京。4月13日拂晓,他们与珍珠港出发的企业号航母特混支队在夏威夷以北海域会合,组成第16特混舰队,由2艘航母,3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2艘补给舰组成,威廉·哈尔西将军担任舰队总指挥,朝东京的方向驶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了表达对日本人的蔑视,杜立特将他在30年代访问日本时被授予的勋章绑在炸弹上,并在炸弹上书写:"你们的勋章,现在还给你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月18日早晨,美军特混舰队在距离日本本土以东650海里(1200公里)的海面,被完成巡逻任务回港途中的日军监视舰日东丸号发现。几分钟后,“大黄蜂”号的无线电报员截获了一封日本电报。电文是:“0630(东京时间)我们在犬吠崎以东650海里处发现三艘敌人航空母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保证整个特混舰队的安全,舰队指挥官哈尔西上将不得不下令杜立特突袭队提前起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2年4月18日,美国陆军航空队16架B-25轰炸机轰炸了日本东京等城市,之后相约中国衢州见,史称“杜立特行动”。杜立特机组在东京上空的三十秒,打响了中美联合反对日本法西斯的第一枪,振奋了同盟国军民的士气,打乱了日军战略部署,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逐步由防御转为进攻,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东京上空30秒,虽然在军事上给日本造成的损失并不大,但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解除美军实施穿梭轰炸的威胁,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发动了浙赣战役,犯下累累罪行;在太平洋战场上,发动了中途岛海战,日军在海战中大败。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天下午美军轰炸日本的消息就传到了中国。中国报纸为此刊出号外,《解放日报》以两篇消息一篇社论头版报道,影院银幕上也频频闪出这一消息。民众极为振奋,情绪高涨,到处响起喜悦的爆竹声。英国《明星晚报》、《旗帜晚报》、《新闻晚报》等在显著位置刊载了日本被盟国轰炸的消息。美国时间18日清晨,美国各报刊都把轰炸东京的消息放在第一版。各报以大字刊载“东京被炸”的标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日下午14:00,日本东部军区司令部发布杜立特首次突袭日本的情况报告,称击落九架敌机。事实上没有一架来袭的美军飞机被击落。日本高炮部队将美机急速下降的规避动作和被击落的日本战机误认为击落敌机并上报,东部军区未加查实就发布了。日语中“九机”与“空气”同音,于是“击落的不是九机是空气”的笑话在日本广为流传。这是有史以来日本本土第一次受到外来轰炸,日本国内人心惶惶,士气军心动摇。日本军队如同被捅的马蜂窝一样慌乱不堪,之后数日皆出现误报空袭的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轰炸机无法在航母上降落,只能飞往中国的非日占区。为保卫最东面设施最完善的衢州机场,1941年下半年,国民政府向衢州地区调集军队, 当时衢州地区周围有三个军的兵力,其中86军负责防守衢州及衢州机场。也是杜立特行动结束后的撤回之地。杜立特轰炸机队来到中国大陆上空时间大约在19:00前后,天暗了下来,下着小雨,在行动之前,飞行员们被告知机场有导航信号,用火光标出跑道,并备有足够的燃料供他们飞往重庆。但美国航母舰队没有及时向衢州机场通报轰炸机队提前行动的消息。而此时,东南地区的中国防空情报网探知有飞机飞临,判定是日本飞机,并向浙江、江西各地都发出了防空警报,并进行灯火管制。空军第十三总站接到的只有美国飞机将于拂晓降落衢州机场的通知。轰炸结束之后,8号机因为燃油消耗过快,在明显撑不到中国海岸的情况下,飞往苏联。其余15架飞机陆续向南飞离日本陆地,飞向中国东海,他们的目的地是中国东部的衢州机场。漆黑的夜幕加上糟糕的天气,飞行员们专心收听导航信号。根据计划,衢州机场应该发出导航信号。但是除了死一般的沉寂,什么声音也没有。使得机组成员无法找到机场方位,在燃油耗尽的情况下只能弃机跳伞或迫降。4月19日拂晓,在突袭队员迫降中国大陆数小时后,空军第十三总站站长按计划命令各相关单位、人员紧急待命,准备迎接美军B-25飞机降落,然而为时已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郑伟勇收藏的事略稿本(蒋中正总统档案)、《杜立特回忆录》,都记录了这次行动的始末详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早发现并帮助杜立特突袭者的正是最普通的中国百姓。尽管他们几乎是第一次见到白种人,对这些从天而降的外国人身份也有疑惑,但在弄清他们是美国盟友之后,他们艰难的从崇山峻岭中背下困乏饥饿的美国飞行员,提供食宿和衣物,为他们疗伤,把他们送到政府机关,汇集在计划中的降落地衢州。以下是当年具体情况记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杜立特的1号机组成员跳伞降落在浙江临安、於潜一带。他们得到当地村民朱学三等人和驻军的帮助,于4月19日下午在天目山浙西行署集中。杜立特向华盛顿发了电报,报告行动结果。20日,杜立特和伦纳德到壕堑关察看了坠毁的1号机残骸。稍事休整, 杜立特等五人离开天目山, 到达衢州。18日晚,2号机迫降在浙江宁波咸祥镇南新塘一处田里,机组成员着陆后安然无恙。他们在山上躲了两天,21日被村民朱绣芳发现,由当地游击队帮助渡过象山港。23日,他们遇到准备到大后方去的航空技术工程师刘同声,在刘同声陪同翻译和当地军队的护送下,2号机组5人安全抵达衢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号机坠落在浙江遂昌县柘德乡北洋村西北的大坞尾山坳。机长格雷降落在遂昌县西北部的磔岱乡,第二天他被当地村民送到遂昌县王村口区署上定办事处。副驾驶曼奇降落在江山县东积尾以东的山上。20日上午被村民发现,村民毛继富主动把他背到自己家中,让妻子吴梅玉做煎鸡蛋给他吃。21日保长曾高阳和毛继富、毛继森等人将曼奇送往北洋村,与其他人汇合。机枪手利兰·法克特是杜立特行动中牺牲的第一位飞行员,19日,北洋村村民在坠毁的飞机内发现了他的遗体,把他搬运到村里,搭起棚子守护了两天两夜。21日,柘德乡乡长李祖富购买上等棺木收殓法克特的遗体,由村民运交空军第十三总站。5月3日突袭队员在防空洞里为牺牲的法克特举办了一个追悼会,之后把他安葬在汪村东南面的一个小山坡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号机组成员成功跳伞降落在江西上饶与福建崇安县(现武夷山市)之间的山区。机长霍尔斯特罗姆和副驾驶员扬布拉德先后到达上饶,乘火车来衢州。另三位成员集中在崇安县城,后转到上饶。5号机机组成员在江山、玉山上空跳伞成功,均没有受伤。19日晚,他们在衢州集中是第一批到达衢州的飞行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7号机在浙江三门县南田岛大沙村东部沙滩上迫降时坠毁,造成一人轻伤、四人重伤,其中机长劳森受伤最重。大沙村村民将他们抬到村里,第二天游击队长郑财富派游击队员护送他们穿过日军封锁线,将他们送至三门县海游镇,县政府立即安排他们到临海恩泽医院救治。浙赣战役打响后,临海县政府派陈慎言护送他们经仙居、丽水、浦城,转到桂林,从桂林乘飞机经昆明撤到印度,辗转回国。大沙村民郑士明为保守秘密被日军打死。9号机组成员在江西宜黄上空弃机,5人全部成功跳伞。在当地军民的护送下,来到江西宜黄,以英雄待遇受到热烈欢迎。随后由军队护送一路西行,于5月14日抵达重庆。机组成员没有汇集到衢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0号机组成员降落在浙江遂安西部的横沿乡等地,19日晚4位机组成员被村民送到遂安县城。22日中午,他们被转送衢州。机长乔伊斯经屯溪、歙县、金华等地于26日到达衢州。11号机飞到安徽歙县上空燃料耗尽,机长格里宁下令跳伞,副驾驶雷迪膝盖受伤,机枪手加德纳脚踝扭伤。在当地军民的护送下,机组成员于20日晚上抵达衢州。12号机组成员跳伞降落在浙江遂安县西南铜山村枫树岭一带。他们在枫树岭住了一晚,20日中午被送至遂安县城,遂安县长高德中接待他们后,5人乘车来到衢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3号机组成员在江西鄱阳县朗埠村附近上空跳伞。20日他们集合在一起,到达鄱阳县城,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和传教士的帮助。22日早上乘船去鹰潭,24日到达衢州。14号机组成员跳伞降落在江西广丰北部的杨村、纪家一带。19日晚到达广丰县城,20日被送到上饶皂头村的第三战区司令部,受到战区司令顾祝同、唐子长等接见和宴请。20日晚乘火车到达衢州。15号机组在完成轰炸日本任务后,因燃油耗尽,在三门县檀头山岛东南海域迫降。机长唐纳德·史密斯操作得当,机上五人成功跳入海水,无人伤亡。随后他们在大王宫村东南岸登陆,藏身于农户麻良水家的猪棚内。麻良水夫妇发现后,将他们安置在家,提供衣食并为伤员包扎伤口。村民们为飞行员乔装打扮,想方设法转移他们。 当晚,护送队乘船向海游进发,因海游港被日军舰封锁,改道健跳港。22日凌晨4时,15号机组抵达健跳港,受到民众接待,随后在海边徒步翻山越岭,躲避日军侦察机,于下午4时到达海游章氏祠堂。4月24日,15号机组人员到临海与7号机组人员会合,后经重庆返回美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8号机因为燃油消耗过快,在明显撑不到中国海岸的情况下,机长约克只能决定转到苏联符拉迪奥斯托克以东95公里的乌纳施机场降落。由于苏日之间有中立条约,机上5名队员被苏联当局扣押。几经转移,他们最后来到了靠近伊朗边境的阿什哈巴德。1943年5月,5人成功偷渡到伊朗,取道印度搭机返回美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6号机迫降象山爵溪近海,在游向海岸时,队员迪特尔和菲兹莫里斯牺牲。第二天,幸存的另外3名队员霍尔马克、米德尔和尼尔森得到爵溪村民及乡长杨世淼等人的帮助,但被日军俘虏。好心的爵溪村民安葬了两位牺牲的飞行员。16号机在江西南昌附近跳伞,机组成员着陆在日军占领区,全体被俘。被俘的8位美军飞行员被押往东京,受到严刑审讯。接着又被送到上海,关押在大桥公寓。日本军事法庭根据编造的口供判处霍尔马克、法罗和斯帕茨3人死刑,并枪杀了他们。判处其他5人终生监禁,关押在上海江湾监狱,后转押到南京、北平的监狱,其中米德尔于1943年12月因营养不良死于狱中。直到日本投降,幸存4人才获释回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陆续到达衢州的突袭队员被集中到汪村的空军第十三总站临时办公处,中国军队为他们提供了安全保障和可口食物。白天他们藏身于防空洞中,在日军飞机离去时,才出来活动。当集中到衢州的突袭队员达到一定人数时,中国军民分批护送他们撤向大后方。至5月3日晚最后一批突袭队员离开,共有51位突袭队员集结衢州。这是当年四个机组成员在防空洞前的合影,依据照片制成的雕塑。我边走边看,仿佛在阅读一个情节跌宕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分批接见了到达重庆的美国突袭队员。宋美龄向所有突袭队员颁发勋章,褒奖他们“飞炸日本,达成任务,著有功绩”。颁给杜立特“三等云麾勋章”,颁给希尔格“四等云麾勋章”,颁给其他队员“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后撤的突袭队员们经驼峰航线来到了印度。杜立特奉令经非洲先期回国,罗斯福总统在椭圆形办公室接见杜立特,亲自给他颁授荣誉勋章。另一部分突袭队员经印度回到美国,阿诺德上将在华盛顿博林机场为他们颁发“优秀飞行十字勋章”。还有一些突袭队员没有回国,他们留在中国一缅甸一印度战场上继续与日军作战,有的牺牲在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杜立特行动的顺利实施,日军大本营担心美国再次使用这种战术袭击日本本土,也看到了衢州及周边机场群、浙赣铁路等军事设施对其本土的威胁。中国民众对美国飞行员的救护行动也激怒了日军,报复性的发动了浙赣战役。对衢州、玉山、丽水机场进行了彻底破坏,强令数千名掳劫来的平民和被俘军人每隔一段距离挖一与跑道垂直壕沟,因开挖量大、跑道硬度高,日军规定每人每日进度,如不能达到要求,立即就地枪决,因此死于机场者无法计数。为阻止中国军民恢复浙赣铁路沿线机场,日军以平民为目标在地面大规模撒布鼠疫、霍乱、副伤寒及炭疽等细菌武器。日军的烧杀抢掠以及细菌战,造成了我方25万平民伤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2年5月,作为浙赣战役重要组成部分,日军纠集20多万兵力,分别从杭州、南昌出动,企图彻底摧毁衢州机场,消灭第三战区主力,打通浙赣铁路。国民党当局为保存实力,“决定放弃浙赣线”。从6月1日至7日,驻守衢州城的中国军民苦战7昼夜不敌,日军侵占衢州城,盘踞84天之久,于8月8日撤出。这是日军第一次窜扰衢州。1942年7月31日,日军第十五师团为掩护主力东撤,向江山南部仙霞关进攻。中国军队第四十九军第一0五师,利用层峦叠峰和陡峭山势构筑工事,层层设防,节节抵抗,冒着日军大量毒瓦斯弹(催泪性毒气),和多架日机阵地的轮番投弹扫射,顽强抵抗10天,使日军死伤千余而败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2年6月3日拂晓,日军分别在衢江以北、衢江以南对衢州发起全线攻击。衢州城处于日军四面包围之中,决战前夜国民政府军事中枢下令弃守衢州。中国守军第86军与日军血战4昼夜,于7日撤出,衢州被日军占领。东路日军继续西进,连下江山、玉山、上饶,7月1日与西路日军会合于江西横峰。美军放弃了第二次对日本本土轰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2年8月20日,关东军防疫给水部(731部队)部队长石井四郎从南京抵达衢州。会战期间,这里关押着战时被俘的3000余名国军战俘。石井四郎决定利用这些战俘传播剧烈的传染病。他下令将3000多个馒头注入肠伤寒菌、副伤寒菌,在一些饼干上也涂抹了这些病菌,然后分发给战俘食用,再将他们释放。日军则迅速撤离了衢州,沿途大规模地散布鼠疫、炭疽、霍乱、伤寒、副伤寒等细菌,目的是使这些地区变成无人区,以阻止日军撤离后中国军民重新修复这些机场。这种以地面直接撒播的方式进行细菌战攻击,造成以衢州为中心、沿浙赣线的各县城乡居民区相继暴发疫病。衢州成为受日军细菌战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当年在衢州地区流行的一首民谣:市无人、田无谷、山无木、村无屋、食无粮、着无衣、病无药、死无棺、家无丁男、室无贞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发布《终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6年初,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兼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将军奉命在中国上海组建美军军事法庭,审判“这个战区里被控犯有战争罪的个人、单位和组织”。1946年2月27日10:00,在提篮桥监狱西人监的2楼美军军事法庭,开始对泽田茂、和光勇精、冈田隆平、立田外次郎“违反战争法规及惯例罪”的指控进行审判,具体指控为对杜立特突袭队8位在迫降、跳伞后幸存成员的虐待行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每年都会举行杜立特轰炸东京纪念活动,铭记历史,感恩见义勇为的中国人民。代顿国立美国空军博物馆存有不少关于当时那段历史的书籍、画报以及各种纪念品。在空军博物馆的机场,常有B-25轰炸机编队模仿当年杜立特行动的飞行表演。轰炸与营救,杜立特行动架起了一座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战争虽然早已成为过去,然而,中美两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一历史。这段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所展现出来的正义、勇敢、友爱和牺牲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当年结下的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将永续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杜立特行动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与浙江衢州结下了深厚的渊源。中国方面曾多次邀请杜立特行动成员访华,江山建成了“中美联手抗日纪念馆”。衢州与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协会和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共同建立,全景式展示整个行动的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9年,亚利桑那州图克森市赠给杜立特突袭者协会80只银质高脚杯,每只杯子上镌刻着一位突袭者的名 字。当突袭者谢世时,有他名字的那只杯子就倒置过来。2019年4月9日,最后一位突袭幸存者,103岁的科尔与世长辞。至此,所有银杯全部倒置。这80只银杯已经成为杜立特行动重要的纪念品,收藏在美国空军博物馆。衢州杜立特纪念馆复制此杯,谨以祭奠逝去的英雄,致敬热爱和平的人民!面对这些倒置的杯子,让人有一种心灵的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杜立特突袭行动后,15架B-25轰炸机在浙江、江西等地弃机或迫降,共有64名飞行员在中国军民的营救下安全到达大后方,他们有的回到美国,有的继续战斗在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线,其中有二十多人留在中缅印战场执行飞行任务,有十多人在返回美国后不久即转战北非执行作战飞行任务,近十人奔赴欧洲战场。他们的英勇行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64人,这是杜立特行动中,被中国百姓营救的美国飞行员数量。25万人,这是杜立特行动后,侵华日军发动浙赣战役中罹难的中国平民数量。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的认识和平的珍贵。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出纪念馆,感受到外面一片祥和。接着往衢州城墙走去,这里正在举办"浙农优产百县千品"的土特产寻味市集活动,我也转了一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还在这些存载着历史记忆的三街七巷中走走,买了个鸭脖子尝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始建于1998年,是全面展示侵华日军在衢州实施细菌战罪行的综合性展馆,从1940年至1944年近五年时间里,侵华日军两次攻陷衢州城,实施了包括鼠疫、伤寒、炭疽、疟疾等在内的多项细菌战,累计发病死亡5万余人,成为遭受日军细菌战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0年10月4日僈华日军在衢州城西罗汉井一带上空播撒下大量带有鼠疫病菌的物品,这是日军在我国南方地区首次以空中投撒方式,实施大规模无差别的鼠疫细菌战。1942年为报复美军轰炸东京,捣毁衢州、玉山等地机场,日军发动浙赣战役。日军两次制定对衢州等地的细菌战计划,从6月至8月多次实施的细菌战,导致浙赣沿线城乡居民霍乱、伤寒、鼠疫、炭疽、疥疮、脓疱疮、恶性疟疾等传染病大流行。1944年6月26日,日军再次攻陷衢州。7月1日日军撤退,随之衢州各县鼠疫、霍乱、伤寒、疟疾以及炭疽病等多种传染病再次出现流行高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正式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抗战期间重大战役和胜利的汇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9年12月,伯力审判即哈巴罗夫斯克审判,是苏联对日本战犯的严正审判,它以追究日本进行细菌战的鲜明特色载入战犯审判史册,判处原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等12名战犯以2至25年徒刑,弥补了东京审判的明显缺陷,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支持和赞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根据195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犯罪分子的决定》,同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对在押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史称沈阳审判。9日上午8时30分,沈阳特别军事法庭正式开庭,对日本前陆军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等8名主要战犯进行审判。这是中国人民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由中国人担任审判官,不受任何外来干扰审判外国侵略者,是当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令世界瞩目的大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把他们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上午的时间,看了很多东西,挺有收获。回到住处,先去吃饭,再好好休息,也有点累了。下午去汽车站买了第二天去建德的票。我问售票员:到建德没火车呵?售票员回答:要是有火车,我们汽车就没生意了。据说,已经在修铁路了。晚上去公园散散步,早早回去准备明天的行程了。(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