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坡上的欢歌之旅——新区健步团与夕阳红合唱团一日游记

冯健

<p class="ql-block">  近日,靖边县老体协新区健步团与夕阳红合唱团的队员们,在靖边康乐旅行社的组织下,开启了一场文化与自然交融的一日欢旅——两大巴车满载着雀跃的心情,从靖边出发,向着陕北民歌博物馆和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进发,沿途洒下串串笑语,掀起阵阵欢歌。</p> 旅途欢歌 笑语相伴 走进陕北民歌博物馆 聆听黄土地上的天籁之声 <p class="ql-block">第一站:陕北民歌博物馆——歌声里的乡愁 </p><p class="ql-block"> 清晨,队员们精神抖擞地登上大巴,满怀期待地前往陕北民歌博物馆。这座承载着陕北民间音乐灵魂的场馆,是每一位热爱民歌的人心中的圣地。 </p><p class="ql-block"> 走进博物馆,悠扬的唢呐声、高亢的信天游旋律扑面而来。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了解了陕北民歌的历史渊源,从《东方红》到《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每一首歌都承载着黄土地上的故事。队员们听得入神,会唱的大声跟唱。</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陈列着丰富的民歌史料和珍贵乐器,展柜中泛黄的曲谱、老旧的唱片,无声诉说着陕北民歌的悠久历史。展厅里循环播放的经典民歌,让队员们沉浸在浓郁的黄土高原文化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 陕北民歌博物馆是全国首家陕北民歌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金沙路与红山东路十字路口东北角的陕北民歌文化广场内,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陕北民歌是根扎在黄土高原上的大树,千百年来都在吮吸着黄土地里的养分,并让其一枝一干、一叶一脉的飘动都回响着高原之声,神秘、高亢、豪放、粗犷、悠扬的号子、山歌、小调飘进老百姓日常的劳动、爱情、诉苦、喝酒、过节等生活场景,走进了在陕北民歌博物馆,并在陕北民歌博物馆的艺术殿堂内永久回响。</p><p class="ql-block"> 当走进位于榆阳区的陕北民歌博物馆,悉心感受,仔细观赏。特别是看到图文、场景并茂,让人充分感觉到这就是陕北民歌所具有的独特文化魅力,那浓郁芳香的乡土性、淳朴厚重的原始性,让人荡气回肠。</p> <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陕北民歌发生、兴盛于陕北黄土高原。</p><p class="ql-block"> 陕北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风就型造了黄土高原文化的特殊个性。也为陕北人十年一真地创造, 传承陕儿民联提供了个十分元脑的条件、陕北民歌自古就拥有一个属子自身的歌唱天地,这片歌唱天地广阔而丰饶, 在陕北黄土高原近十万平方公里、 25个市县区中,随时都可以听到情趣别样的陕北民歌。</p><p class="ql-block"> 陕北民歌的蕴藏十分丰富,自1938年被来 自全国的延安“鲁艺”音乐家们发现以来,八十年间的记录、整理活动从未停止。不同时期记录下来的民歌数量,从几十首到几百首、从几百首到几千首乃至盈万。即使如此,新的陕北民歌仍然随时都会从歌手们的口中飘然而出,日积月累,铸成-座承载并珍藏于陕北人文化记忆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不知歌谣妙,声势由口心。陕北人善于把他们在生产劳动、节日庙会、苦难、忧愤、爱情、婚姻中的种种感受用民歌表达出来,矢口寄兴、 随性而歌,最终被誉为 一部揭示陕北黄土高原社会、历史、文化,民俗信仰、人情世故的百料全书。</p><p class="ql-block">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陕北民歌的“大美”,在充满诗情的唱词中,在直浸人心的音调里,它大胆而质朴。浓郁而深沉,在伟大的20世纪风云变幻中,陕北民歌经历了传统民歌、革命历史民教和新传统民蒙的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窗下了自己的经典之唱,每一首经典都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历史叙事, 值得令人再挖招、再玩味、 再深思…。</p> <p class="ql-block">陕北民歌博物馆,展示黄土地上的音乐遗产。从古老的打夯号子到革命时期的《东方红》,陕北民歌不仅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艰辛,还反映了民族精神的坚韧。</p> <p class="ql-block">在展馆还有陕北民歌手现场演唱: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大眼睛由小眼睛拼凑而成。</p> <p class="ql-block">陕北民歌博物馆免费入场,讲解员不仅会讲解,还会现场演唱民歌,带来浓厚的陕北风情。</p> <p class="ql-block">榆林小曲</p> <p class="ql-block">来这座“会唱歌”的博物馆,听黄土地的心跳,“唱红了天,唱恸了地,唱出了一片欢天喜地。”《东方红》《哀乐》《春节序曲》3首曲子,人们耳熟能详。它们的旋律,来源于这片千沟万壑的黄土地——陕北。</p> <p class="ql-block">陕北秧歌</p> <p class="ql-block">陕北酒曲</p> <p class="ql-block">永不褪色的“军民大生产”黑板上斑驳的歌词,树杈挂着的铁皮喇叭,简陋设备反衬出生命力的磅礴。当新秧歌伴着旧调门响起,黄土地的歌从未老去。</p> <p class="ql-block">军民大生产</p> <p class="ql-block">油灯</p> <p class="ql-block">巫在陕北民间俗称“巫神”。他们作法事时唱的曲调叫“神官调”或“跳神调’</p> <p class="ql-block">陕北说书</p> <p class="ql-block">陕北民间音乐艺术专题展厅展出的陕北传统唢呐演奏场景。在陕北地区,红白喜事必见唢呐<span style="font-size:18px;">演奏</span>(吹鼓手—陕北方言)的身影,这一传统民俗已延续数百年。</p> <p class="ql-block">榆林民歌博物馆里展示的靖边籍歌唱家秦靖红、闫志雄、牛荣,吉田、王雄等。</p> 神木红碱淖:沙漠中的大海,清凉之旅✨ <p class="ql-block">第二站:红碱淖——大漠碧波的欢乐时光</p><p class="ql-block"> 午后,大巴抵达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碧蓝湖水映着金黄沙丘,勾勒出独特的塞外景致。队友们在湖畔尽情嬉闹:有的踩进湖水戏水,溅起串串水花;有的围在一起做游戏,笑声此起彼伏;大家举着手机相机不停拍照,定格眼前的湖光沙色,慢慢赏玩这大漠与湖泊交织的奇景。有的队员沿湖边缓行,在清新宁静中感受自然魅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span></p><p class="ql-block"> 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北端,地处陕蒙交界处。保护区总面积10768公顷,涉及两镇7个行政村。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遗鸥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鸟类及其栖息地——红碱淖湿地生态系统。红碱淖湖泊面积37.1平方公里,海拔高程1200米,四周有木独石犁河、札萨克河、松道沟河、蟒盖兔河、七卜素河、尔林兔河、庙壕河等七条季节性河流汇入,流域面积1493平方公里(其中神木境内占45%)。</p><p class="ql-block"> 红碱淖是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也是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栖息地。2014年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2年8月,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陕西省林业局、共青团陕西省委共同命名为陕西省自然教育基地。2023年11月,红碱淖成为陕西省首个国家重要湿地。12月,红碱淖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成为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目前,保护区内共有鸟类19目52科19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12种(遗鸥、 青头潜鸭、大鸨、黑鹳、乌雕、白尾海雕、猎隼等),国家川级保护鸟类33种(鸿雁、大天鹅、小天鹅、黑颈鸚鴟、灰鹤、蓑羽鹤、云雀等),省级保护鸟类共9种。保护区内有维管植物224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野大豆、沙芦草),省级保护植物3种(臭柏、多枝柽柳、绶草)。</p><p class="ql-block"> 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榆林市政府管理、神木市政府代管的正县级事业机构,内设综合办公室、资源保护科、计划财务科、宣传教育科和科研监测室5个职能科室。2022年12月,“陕西红碱淖湿地湖心岛生境修复与遗鸥种群保护”被国家生态部评选为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2023年11月,生态环境部组织的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中获得优级等次。</p> <p class="ql-block">红碱淖:榆林的塞外明珠!</p> <p class="ql-block"> 红碱淖昭君出塞雕塑</p><p class="ql-block"> 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兴山县)人。公元前33年,正值汉元帝之时,昭君自请仔肩和亲重任,远嫁漠北匈奴部落。</p><p class="ql-block"> 据传她沿秦直古道,行至红碱淖地方,但见一派草木蓊郁, 溪流潺援景象。远路风尘,车马劳顿,得此佳地,不胜留恋依止。然又无奈前程催发,北向放眼,漫漫龙沙逶迤,当此际,难禁故国离绪,于是回眸驻立,拨弦诉幽怨,临风陨泪而感天动地,竟至大雁低徊,甘霖如约而积水成湖。昭君别去,斯地愈加水草丰茂,20世纪中叶,跻居我国沙漠淡水湖之首。</p><p class="ql-block"> 自昭君出塞,汉胡之间“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正如诗赞“昭君自有千秋在”,有感于此千古佳话与民族团结伟业, 2011年,神木县政府委托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盛杨先生创作“昭君出塞”雕像,特立于红碱淖湖畔,以资纪念。</p><p class="ql-block">二零二四年农历六月初六</p> <p class="ql-block">航拍下的红碱淖美景</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的红碱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是大自然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红碱淖畔, 风轻云淡, 时光静好, 待你探寻!</p> <p class="ql-block">走进榆林红碱淖,就像走进了一幅壮美的画卷,那一望无际的湖面,让我仿佛置身于仙境。</p> <p class="ql-block">在红碱淖畔,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周末。这里的美景和独特的文化氛围,让我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彩虹滑道</p> <p class="ql-block">黄沙漫漫, 驼铃声声, 神木与红碱淖, 演绎着沙漠与湖泊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归途:歌声与欢笑相伴</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大巴载着满车回忆返程。车厢里,大家分享着戏水的畅快、游戏的趣事和拍摄的美图,回味着一天的欢乐。这一天的旅程,是文化与自然的邂逅,更是难忘的集体时光。陕北民歌博物馆的熏陶、红碱淖的欢乐点滴、返程时的温馨交流,共同织就美好回忆。感谢靖边康乐旅行社的精心组织,让快乐在黄土高原久久回荡。</p> 陕北民歌博物馆影集 红碱淖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