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五日下午一时,我来到了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含山县,游览观光了马鞍山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褒禅山”。</p><p class="ql-block"> “褒禅山”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景致宜人。4亿5千万年前,“褒禅山”所在地,原是一片汪洋,随着地壳的运动,大海抬升为陆地,陆地又沉陷为大海。如此循环反复,终于在最后一次的“燕山造山运动”中,“褒禅山”所在地,升出海面,成为陆地。</p><p class="ql-block"> “褒禅山”,古称“华山”,距马鞍山市含山县约7.5公里。“褒禅山”的东面,有“灵芝山”,山上树木参天,因盛产“灵芝”,而得其名。中部,有“起云峰”,高耸入云,“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部,有“碗儿岭”,相传一罗汉出生于此,饮食后投碗于岭上,至今仍见其坐卧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王安石,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了一篇游记——《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所阐述的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是“难能可贵”,在当今的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p><p class="ql-block">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p><p class="ql-block">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褒禅山”,有“华阳洞”、“褒禅烟雨”的传说。“华阳仙洞”,传说有仙翁往来此间,故名。“华阳洞”有前、碑(后)、天、地四洞。“褒禅烟雨”,据说是由于“葱菁环峙,如列翠屏,烟雨苍茫,胜似图画”。“褒禅山”,其山岭,有石池,瀦水不涸。宋代祈雨处,有“起云峰”、“龙洞”、“罗汉洞”、“龙女泉”、“白龟泉”诸名胜。</p><p class="ql-block"> “褒禅山”风景名胜区 ,景点众多,星星点点,绵延数里,使游客流连忘返。“褒禅山”幽胜,不独烟雨为然。山有古木丛林,每当山雨欲来,则云雾涌现,蔚为壮观。陆龙腾诗云 :“杖黎山下几何看,谁识看山不为山。只爱云深山泼墨,苍岭万对有无间”。</p><p class="ql-block"> “华阳洞”,因在“褒禅山”的南面,亦山之阳,故称“华阳洞”。“褒禅山”,海拔481米,层峦叠嶂,绿树翠竹错落有致,村舍如星,散于山谷之间。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画。唐代高僧慧褒,云游至此,感到赏心悦目,矢志“结庐天下”,并尽其全力,兴建“褒禅寺”。“褒禅寺”,即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所提到的“慧空禅院”。慧褒圆寂后,其弟子为纪念他,将“华山”改名为“褒禅山”。当地的乡绅富户,捐资重修“褒禅寺”,并在寺庙200米处,建造大、小宝塔。大塔高20米,小塔高15米。两塔俯视寺院,遥遥相对。遗憾的是,文革期间,“两塔一庙”均被焚毁。</p><p class="ql-block"> “褒禅山”,有10大景区,102个景点。“华阳洞”,是“褒禅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观。其洞洞深1600米,洞群,分前洞、后洞(即“碑洞”)、天洞、地洞。其特点是“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前洞,有“华阳”、“万象皆空”等石刻文字。后洞,又称“碑洞”,即王安石当年游览的路线。此洞,移步换景,神奇虚幻。到此一游,会给您带来“游山如读史,看洞若观画”的艺术享受。</p><p class="ql-block"> “华阳洞”洞口百余步处,遗留有“古碑仆道”的2石碑。前洞广场,为青石板铺筑。广场的中央,立有一尊气宇轩昂,神情执着,手持“万言书”的白色塑钢雕像——“王安石塑像”。广场的北侧,建有现代书法家手写的《游褒禅山记》的壁廊,以及昔日和州知府王大过祈雨的碑文。前洞的右前方,有一尊“白龟”,栖息于清澈见底、终年不涸的清潭之中,此潭名叫“白龟潭”。洞口的左方,立有王安石手迹“华阳洞”石碑。洞口的右上方,生长着数株千年青檀古树。由于生长在裸露的石灰岩山体上,树根外露,古朴苍老,宛如天然盆景。洞口的左侧,有一股清泉,从山涧溢流而出。</p><p class="ql-block"> 登上“褒禅山”山顶 ,极目远眺,四周青峰环绕,山野之趣、赏玩之乐、探游之险、登临之兴,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前 洞</p> <p class="ql-block"> 后 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