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印象

蒹葭

<p class="ql-block">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美称。不仅拥有2300年的悠久历史,还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被誉为“嘉陵第一江山”。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古城。</p> <p class="ql-block">生活就是诗和远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走进阆中的山水,为原生态的自然美和积淀厚重的文化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这里于山水文化厚重为一体,是探索巴蜀文化、感受古韵今风的绝佳之地。不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寻觅慢生活的旅行者,都能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p> 华光驿站 <p class="ql-block">重庆旅居结束后,我们没随大部队回嘉兴,而是奔赴全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入住在提前预定的客栈。</p> <p class="ql-block">客栈,两层楼阁的四合小院,与华光楼为邻,站在后院天井,就能看见华光楼的飞檐翘角,顿时心生喜欢。</p> <p class="ql-block">古邑民宿草木深,一庭绿意伴闲身。</p> 腾王阁 <p class="ql-block">阆中滕王阁,为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所建造,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风景区,依山而建,有着很宽的台阶大道,宛若云梯直通山顶。上山的人很多,其中不少是登山爱好者,也有不少如同我们般的外来游客。</p> <p class="ql-block">阆中滕王阁与江西滕王阁,皆因杜甫和王勃亲临登台并留下不朽诗文而齐名。主阁岿然屹立于玉台山叠级屋台之上。为高石基、红巨柱、歇山式双重檐建筑。</p><p class="ql-block">我们慕名而来,九百多个的石阶曾令人生畏,但登顶后的惊喜一扫疲惫,宏伟壮观,真是不虚此行。</p> 华光楼 <p class="ql-block">华光楼,又名古镇江楼,由滕王李元婴始建于唐代,现存为清同治六年重建。三重檐歇山式屋顶,唐风清韵,特色独具,享有"阆苑第一楼"之美誉。</p><p class="ql-block">登楼可一览古城全景,近看嘉陵江、远眺锦屏山,俯瞰街景巷陌。情牵古韵里,心醉山水间,切身体验到了阆中山水城郭融为一体之妙趣。</p> <p class="ql-block">气势巍峨的华光楼,临嘉陵江、对南津关古渡,是阆中地理格局的核心地标。底层设拱形门洞供行人通行,楼层四周环以游廊,登临可尽览嘉陵江景与古城街巷,呼应着宋代李献卿“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的诗意画面。</p> <p class="ql-block">华光楼的石拱门楣上,镌刻着红军攻克阆中县城后的宣传标语。现仍留有标语痕迹,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华光楼可以说是阆中红色印记中,最古老的建筑了。</p> 中天楼 <p class="ql-block">中天楼又名四排楼,始建于唐,明清复建。民国初年,因街口狭隘而拆毁。2006年原地重建。以雄伟壮观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历史地位,傲居古城中轴线,典型的风水坐标成为阆中瑰宝。</p> <p class="ql-block">檐角飞翘的中天楼,气势拔地而起,欲与云天相接。街巷如棋盘纵横,人来人往皆在历史的经纬间穿梭。屋瓦层层叠叠,在日光下泛着青灰色光泽,古朴而厚重。</p> <p class="ql-block">楼下底层四通,街道以楼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通往古街小巷。登上中天楼,俯瞰整个古城的秀丽风光 “水从北岭飞来,楼自中天落下” 深感历史的厚重和传统文化魅力。</p> 川北道署 <p class="ql-block">川北道署位于阆水中路33号,是 明、清两代四川省政府的派出机构 。清乾隆后,成为管理川北府州县的一级政权机关,作为四川省会达二十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公生明” 牌坊,典出《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 。是古代官署前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公正无私,则明察事理的吏治理念。与川北道署、听节轩等古迹相互呼应,见证着历史上对政务公正的推崇与坚守 。</p> 文庙贡院 <p class="ql-block">阆中文庙始建于唐,历经宋元明清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今仍保存完好。建筑风格典雅庄重,每一处都蕴含着深厚的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古韵悠悠,站在棂星门前,看飞檐翘角,听岁月低吟,历史与当下在此交融,我们一脚迈进了千年文脉,感受着时光沉淀的厚重与美好 。</p> <p class="ql-block">贡院,位于四川省阆中古城的学道街。现存的建筑部分是清嘉庆年间遗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阆中贡院历经了300多年的岁月沧桑,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考场,而成为全国罕见的一处科举文化圣地。这座贡院见证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衰,也见证着古代文化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走近贡院,迎面便是龙门,这是考生进入考场的入口,同时也是资格的象征。跨过高于膝盖的门坎,寓意着鲤鱼跃龙门,寒窗苦读的学子,一朝考取功名,便有望前程远大,飞黄腾达。</p> <p class="ql-block">红绸挂笔,墨香四溢,历史在此低语,文化在此流淌,我轻抚这千年的文脉,心中不禁也涌起了诗和远方的波澜。</p> 红色印记 <p class="ql-block">在阆中的日子里,行走在古街小巷,每当看到书写着红军记忆的院落时,总有难以言表的感动,一首小诗抒情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阆中寻迹忆峥嵘,红色根脉映眼明。</span></p><p class="ql-block">旧院曾留先辈踪,长街犹记战旗行。</p><p class="ql-block">嘉陵水畔英魂聚,锦屏书旁浩气生。</p><p class="ql-block">岁月无声镌史韵,丹心永续伴潮鸣。</p> <p class="ql-block">红九军军部旧址:位于阆中锦屏书院街286号,始建于明。1929年7月,阆中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保宁联立中学党支部在此成立。</p><p class="ql-block">1935年3月底,红九军军长何畏在此指挥部队攻占了阆中县城,随后实施了强渡嘉陵江战役第二阶段的战斗。</p><p class="ql-block">此次战役,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成功,为后续向川甘边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从战略上配合了中央红军的行动。</p> <p class="ql-block">秦家大院,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位于 阆中古城南街67号。始建于清,串珠式二进四合院。该院结构布局严谨,民国时期曾作过县电报局。</p><p class="ql-block">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曾居住于此,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大院是传承展示红色文化的一个特色院落。</p> <p class="ql-block">革命老区阆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简介</p> <p class="ql-block">川陕省阆中县苏维埃军区指挥部旧址(侯家大院东院):1935年3月31日红军攻占阆中县城。</p><p class="ql-block">1935年4月初,川陕省间中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将县军区指挥部设于阆中古城南街贺麟洲大院东院。1935年4月16日,红军撤离阆中开始长征。</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33军,军部旧址位于阆中古城学道街20号: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入川,发动了强渡嘉陵江战役。现该地被称为状元府第“红色驿站”。</p> <p class="ql-block">阆中,不仅有丰富的历史遗迹,还有这么多的红色革命痕迹。古城将三国烽烟与川北红色政权红四方面军的烟火揉进了每一块砖,这份历史的厚重和文化魅力,值得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p> 汉桓侯祠 <p class="ql-block">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位于四川阆中市区西街北侧,是纪念三国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始建于三国,现存为明清建筑和张飞墓组成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张飞曾在阆中镇守七年,深得民众敬重。这里布局严谨,构造别致,既有雄伟气势,又幽雅精美,是重要的三国文化遗迹,也是研究四川古代建筑工艺和民俗民风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古城一隅,藏着旧时光的浪漫,等候游人乘上马车,与五虎上将共赴一场穿越千年的相遇。</p> 漫步街景 <p class="ql-block">古城的风情万种,独特的韵味和秀丽的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感受它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阆中古街上,这位货郎肩挑豆花担,手拿拨浪鼓,走街串巷。许多年未见的情景再现,勾起儿时的美好回忆。货郎他还会吹陶笛招揽生意,游客们欣喜地拍摄互动,同时也会买份豆花品尝。</p> <p class="ql-block">张飞牛肉与保宁醋是著名的阆中特产,吃一口,满嘴留香,那味觉仿佛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越。无论是品味当地的美食还是感受独特的风土人情,这里都让人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逛累了,寻一家小店坐下,点一份张飞牛肉,肉质紧实、咸香可口;再尝几个白糖蒸馍,口感松软、甜而不腻。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我们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锦屏,也称南城门。是我在阆中往返行走最多的城门,还登上过高达5米的城墙观赏风景,倚仗嘉陵江,远眺滔滔江水,近观古宅青瓦,乐不思蜀。</p> <p class="ql-block">难得一见的爆米花,又是儿时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沉迷于纸牌的川妹子</p> <p class="ql-block">在阆中的古街古巷里,时常会遇到这些孩子,他们支起画架,与古建筑相会,目光在景物与画纸间来回切换,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纸上描绘,透着一股认真与执着,沉浸在写生创作的世界里,与古朴的街巷景致相映成趣,尽显文艺气息。</p> <p class="ql-block">以青春的笔触,捕捉千年古城的韵味,让历史与艺术在写生中交融,每一笔勾勒,都是对阆中独特美的珍视,把时光晕染在画纸,留存这方古意里的创作诗意。</p> 博物馆 <p class="ql-block">阆中地质矿物博览馆,是西南地区一家以矿物宝石为主题的博物馆,在这个展馆里尽显矿晶宝石的瑰丽惊艳。这是馆藏重达4.5吨的夜明珠,为迄今中国第二大的夜明珠。</p> 风水馆 <p class="ql-block">踏入阆中的风水馆,古城地形地貌,山峦起伏似巨龙盘踞,古城建筑错落如棋局规整。依风水布局,让山水与人文相融。每寸沙盘,都是先辈千年智慧的生动注脚,解锁古人择居的密码,读懂这座古城独具的气韵。这就是阆中千年历史与智慧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乃天赐风水宝地。嘉陵江如巨龙环绕,东、南、北三面抱城,江水蜿蜒成天然“金城环抱”之象,恰似玉带缠腰。古城正踞龙背,得水势灵气滋养。</p><p class="ql-block">舒缓江流聚财旺丁,蓄存天地生气,又避直冲煞气,藏风聚气尽得自然造化。这般环水格局纳祥瑞、聚福运,实为天地独钟的风水佳境。</p><p class="ql-block">唐代著名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便在阆中筑占星台,观测天象,研究风水,终其一生,阆中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风水古城。 </p> 纪念馆 <p class="ql-block">落下闳,是西汉时期天文学家、世界杰出的天文历算学家,也是中国民间尊奉的“春节老人”。阆中是落下闳的故乡,他创制的《太初历》被汉武帝采用,成为中国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p> <p class="ql-block">《太初历》 首次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 并确立以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年的第一天,从此有了现在意义上的春节,阆中也因此被称为“春节发源地”。落下闳纪念馆,位于阆中市马王庙20号。</p> <p class="ql-block">在阆中,邂逅千年古韵 “中国地名文化遗产 千年古县 ”,这方石碑,是时光的注脚。历史的厚重与烟火的鲜活相融,阆中,正以独特风姿,诉说往昔故事,等待你我细细聆听!</p> 南津古渡 <p class="ql-block">南津关位居古蜀道—东道上的水陆双驿,连接南北,为东道上最重要最繁忙的浮桥,商贾云集,码头兴旺。</p> <p class="ql-block">古渡历史悠久,明成化年间,曾设浮桥通嘉陵江两岸,与阆中古城连为一体。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九军通过这座浮桥,开始了长征。浮桥一直延用到解放初期,见证了南津关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 《沁园春•阆中》</p><p class="ql-block"> 作者:百老汇</p><p class="ql-block">阆苑仙踪,天工自织,地脉独钟。望嘉陵抱练,蟠龙卧虎;锦屏叠翠,翥凤翔虹。云锁层楼,檐凌霄汉,一水中分太极雄。凭栏处,瞰飞檐错落,浩宇涵胸。</p><p class="ql-block">千秋浩气久融,桓侯英风镇蜀东。赤旗漫卷,烽烟旧炽,更状元坊外,文光射斗,贡院深庭寂,苔碑旧迹,犹记蟾宫折桂踪。烟霞里,任浪淘春秋,醉听疏钟。</p> <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蒹葭</p><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蒹葭夫妇</p><p class="ql-block">资料参考:景区简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