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 年的魅丽</p><p class="ql-block">音乐 虞兮叹</p><p class="ql-block">图片 实地随拍</p><p class="ql-block">记录生活 分享感动</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去过很多地方,看过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如今到了以夕阳相伴的晚秋,在家乡浑河岸边,看“浑河晚渡”,丁香湖畔欣赏落霞炫染的湖水。心里由衷感慨家乡的美和厚重的历史。回首往事,只有家乡才是我最深的依恋。她承载了太多的美好,她启迪了我的心智,将一个懵懂的少年蜕变成,一个不负角色渐渐变老的自己。于此同时,我愉快接受时光的馈赠,整理好被风吹过无染变白的秀发,让微笑绽放在由浅变深皱纹里。感谢岁月赠予的奖赏。</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用我的方式,回馈家乡的厚爱。深情走进她,了解她、分享她对社会的贡献。就有了介助平台有了我系列美篇分享:奉天往事系列,工业文创遗址系列,世界文化遗产关外一宫三陵系列等美篇。</p> <p class="ql-block"> 初夏,我的家乡沈阳,热浪一浪高一浪。连日35到36度的高温,让本就热情似火的东北人,真真正正的体验火热的炽烤。人们见面的问候语都是有关天气的,唉,这天也太热。据天气预报明天就有雨,而且还是连雨天,雨天好呀,好好让雨淋个透,赶走这连日的热浪。感受一下在蒙蒙细雨中,穿行绿野溪水边,被雨淋透的样子,一定是个快乐的事。</p><p class="ql-block"> 早上阴天下着小雨,于是和邻家小妹们商量,一车3人出发,没有目标,只有方向,向被大清称“龙兴之地”“启运之地”抚顺大山里出发。</p> <p class="ql-block"> 方向有了,但总得也有目标,于是网上搜(筐子沟)国家4A景区,这里山水幽静。于是就导航向筐子沟出发。车外小雨,车内三个女人一台戏欢乐上演。筐子沟到了,大雨也紧随其后和我们一同下车。撑起雨伞,穿上雨衣很快雨水将鞋淋湿,到窗口被告之,由于雨太大,考虑到安全不建议入园。哎、赶了3个多小时路,现在返城还真的有点不甘心,看天低沉的浓云没有停的迹象,那只好返程吧。遗憾的是雨太大,没拿出手机留下图片,也只能截个导航图到此留念。</p> <p class="ql-block"> 返程路上被(历史名城)所引,清永陵便进入我们的视线。这样就让我们与清关外第一陵完美邂逅。说实在的,老天真的眷顾庇佑我们,到永陵雨停了,我拍的陵园内的图片,清晰可见蓝天白云,这可真是“启运之地”“龙兴之地”,带给我们的福气。那些铸就历史的地方,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寻求文化之路。</p> <p class="ql-block"> 到被列位世界文化遗产的清初“关外三陵”之首永陵。是我这次意外幸运之旅。也是给我创作清关外一宫三陵完美收官之地。(沈阳一宫两陵的美篇均已发表)。</p><p class="ql-block"> 1616年,努尔哈赤在此起兵,定都称汗,奠定了清王朝300多年宏伟基业。因此抚顺又被称“龙兴之地”“启运之地”。康熙、乾隆、嘉庆、道光4位皇帝,曾九次亲临祭祖。</p> <p class="ql-block"> 永陵的红墙,在雨后更显庄严肃穆。正红门前我手持门票作为留念,记录这次天意旅程。这里是清朝的起点,是“龙兴之地”的象征,也是我这次旅程的终点。走过沈阳故宫,北陵、东陵,终于在此,我完成了对清关外世界文化遗产,一宫三陵的追寻与了解画上了句号。</p> <p class="ql-block"> 永陵始建于1558年,被称兴京陵。1659年改为永陵至今。陵内葬有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扁古。</p> <p class="ql-block">正红门 图↑</p> <p class="ql-block"> 正红门(栅栏门),又称前宫门。它是永陵的总门户。栅栏门独特的建筑风格,反映满族祖先以山为寨,立栅栏为城的习俗。乾隆皇帝在《乘马过兴京再咏》一诗中赞美了祖先的这种传统。“奕叶钦堂构,艰难尚克知”,乾隆皇帝的这两句诗道出了修建栅栏门的用意。300多年过去,我们看到栅栏门坚挺依旧,风采依然。</p> <p class="ql-block"> 神门与神道 </p><p class="ql-block"> 从正红门出沿三条甬道通往启运门。正红门、启运门均为三间门,中为神门,左为君门,右为臣门。神门与神道一样,中道为神道,左为君道,右为臣道。神门与神道是为陵内先祖“灵魂”行走的,其他人包括皇帝也不能走。皇帝祭祖也得走君道入君门。以示对祖宗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永陵独特四祖碑楼。永陵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一陵多葬,君臣共陵;二是葬在这里的4位皇帝,生前并不是皇帝。只是因子孙为皇帝而为贵,被清王朝追封为“肇兴四祖”。据史料记载,四祖碑楼分别建于顺治十二年(1655)顺治十八年(1661)。碑楼内即清王朝“肇兴四祖”的神功圣德碑。4坐石碑规格一致,高6.12米,宽1.48米,厚0.5米,建筑形式相同,只是碑文的内容不同。碑文用满、蒙、汉3种文字合壁刻写。驮碑的叫赑屃。传说它是龙的九子善于负重,古人多用它来驮石碑。</p> <p class="ql-block">神功圣德碑↑图</p> <p class="ql-block">坐龙 </p><p class="ql-block"> 真没想到在这里又见坐龙。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坐龙,是在阿城参观上京会宁府,阿城博物馆展示金代铜制坐龙,从中可看到900多年前的金代高超的锻造技术。与大金相承的大清,同样出现了坐龙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而听讲解员介绍,这是著名的永陵“坐龙”,它是国内罕见的浮雕,龙首狗身,共16条。它分别盘坐于四座碑楼前后二门左右两侧的接地基石壁上。清晰可见两只前腿直立撑地,尾部卷坐壁底。在传统的上龙是腾飞盘旋的。在这里狗怎么和龙能融为一体的模样呢?传说有关狗是满族祖先的崇物,狗曾救过努尔哈赤的命,称其为天龙。这种将龙与狗合为一体,坐龙便诞生了。坐龙作为祭祀中的一种偶像,向人们暗示,清王朝不仅能打天下,又能坐拥天下。</p> <p class="ql-block">↑图门两侧墙壁处石雕坐龙</p> <p class="ql-block">发表过的文章↑截图</p> <p class="ql-block">坐龙 ↑图</p><p class="ql-block">阿城博物馆展示金代铜制坐龙</p> <p class="ql-block"> 而今天所见永陵石雕坐龙,真的会让我想到,自称后金的爱新觉罗家族与大金完颜阿古打家族,一脉相承的文化。金以少胜多,推翻了大辽,掠走了北宋皇帝,成为了东亚最强大的帝国。萨尔浒之战。后金同样以少胜多,击败明军,后皇太极建立了大清当上皇帝。</p> <p class="ql-block"> 当我叩开启运门,从九九八十一颗镏金铜钉,镶嵌在朱红大门时,更加体会到皇权至高无上的存在。百姓人家门是不许钉铜钉。(只能用铁本色,因此才叫白丁)。可见清代封建等级之森严。透过门上的朱红沉淀,屋檐下的青苔,就能体会到岁月的痕迹。站在屋檐看雨水顺瓦片滴落,滴哒声音似当年萨尔浒战场进军号角。</p> <p class="ql-block">启运殿 </p><p class="ql-block"> 建在方城内的启运殿是永陵的中心建筑。左右相衬,东西相配,所有的建筑都是成双。启运殿内供奉着四祖皇帝及皇后的神位。</p><p class="ql-block"> 殿的对面右前方的焚帛亭,又称燎炉。它是大祭时用来焚烧祭文祭品的地方,也是永陵最小的孤独建筑。</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看到皇家建筑上,各个栩栩如生的五脊六兽,我想它是清朝最早吉祥物吧。“骑凤仙人”她是逢凶化吉的象征,而它的位置,在皇家建筑房顶,永远都是第一。</p> <p class="ql-block"> 宝城,又称“月牙城”。是陵寝的墓葬地,兴祖福满(努尔哈赤的曾祖)墓是原墓,其余4座是顺治十五年(1658)由辽阳的东京陵迁到这里。而肇祖猛哥帖木儿是衣冠冢,清王朝的6位祖先就安息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伴随着墓主人还有被乾隆皇帝追封的神树。而这棵神树,传说当年努尔哈赤祖父在长白山被部落人打败,背着父亲的骨灰匣沿着长白山走下来,天色己晚,找到一个小店投宿。店家见背着骨灰匣不让进,无奈,他只好背着骨灰匣来到龙岗山脚下,见有一棵大榆树,便将骨灰匣放到上面。第二天来取骨灰匣时,却发现骨灰匣长到树上,他借来一把斧子,砍树取匣,大树竟流出了血。找来风水先生看,风水先生看过地势地形后,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前有呼兰哈达相照,后有龙岗山相依,龙岗山上有12个山峰,你家将有12代皇帝可做。天意不可违,你就把骨灰葬在这里吧”。于是努尔哈赤的祖父就把父亲葬于此。然后将部落迁到这里。后来清王朝果真出了12朝皇帝。而对在1950接受改造后溥仪来说,这里是末代皇帝新生的开始。清王朝始于此又终于此的历史轮回令世人称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谨以此篇纪念在这个炎热的初夏,邂逅在永陵的见闻。谢谢有缘的美友分享我家乡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3日</p><p class="ql-block"> 发表于沈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