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名居行】《参观姚桐斌无锡故居》 ‍昵称:金秋 ‍美篇号:3918608 ‍序号:(2)

金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著名二弹一星功臣姚桐斌故居位于无锡市东郊东湖塘乡黄土塘村,距市中心约二十五公里。</p><p class="ql-block">姚桐斌故居建于民国36年(1947年),是典型简约的民国时期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三间二进。</p><p class="ql-block">姚桐斌故居自2002年10月开始动工修葺,至2005年9月修复。并收集有价值的资料和实物,建立了姚桐斌生平事迹陈列室,供后人瞻仰。现在他的故居已作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开放。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黄土塘老街沿街门面</p> <p class="ql-block">姚桐斌,江苏省无锡市人,1922年生,男,中共党员,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长期参与我国“二弹一星”设计、研究工作。</p><p class="ql-block">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留学,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国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长。十年动乱中1968年不幸逝世。</p> <p class="ql-block">姚桐斌同志青年时期照片</p> <p class="ql-block">第一进门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姚桐斌1922年10月22日出生,无锡黄土塘人。1933年考入无锡县立初级中学学习,1938年进上海私立成康中学、锡北怀仁中学,后转至私立江南中学高中部学习。不久去江西吉安,入国立第十三中学读书。1941年以江西省考生总分第一的成绩被保送入贵州平越唐山交通大学工学院矿冶系。1945年大学毕业,因成绩第一被推选加入美国斐陶斐励学会。后进国民政府经济部矿冶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p> <p class="ql-block">因为姚桐斌关注的领域,非常重要,但在当时的世界上没几人研究,更不消说有什么重大成果了。</p><p class="ql-block">29岁的姚桐斌再接再厉,到伦敦帝国科技学院深造并谋得一份实习指导员的工作。这所学校声名赫赫,在英国仅次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姚桐斌的科研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一年后获得文凭。</p><p class="ql-block">在英国期间,姚桐斌得知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激动万分,积极传播新中国的各类消息,引起了英国保守势力的敌视,被勒令离境。</p><p class="ql-block">在旁人引荐下,姚桐斌受聘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担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在亚琛工业大学,姚桐斌专注金属粘性及流动性的研究,成为学校的知名专家。除了理论研究,姚桐斌还充分利用所处德国工业环境,深入冶金工厂实习,实地考察德国的先进制造工艺。</p><p class="ql-block">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姚桐斌于1956年在瑞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归国做好了一切准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我国第一代航天材料工艺专家和技术领路人,对现代冶金学有关金属和合金粘性、流动性的研究卓有成绩。1962年组织制定了国防部五院材料工艺的研究方向,并按“材料要先行”的要求,安排组织材料工艺的预先研究。在此前后的4年中,他除向国内各兄弟单位提出大量研究课题外,在所内开展的研究课题500多项。领导和指导锰基钎料合金的研制和钎焊工艺研究课题,研制成国产一号及二号锰基钎料,并以钎焊结构取代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老式焊接结构。主持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材料的振动疲劳破坏问题和液体火箭焊接结构的振动疲劳破坏问题的研究,并应用到型号的研制工作上,对火箭部件的设计、选材和制造起了指导性的作用。他治学严谨,以身作则,为科研人员培养和作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p> <p class="ql-block">姚桐斌把毕生精力一心为国,立下了誓言。</p><p class="ql-block">十年浩劫开始后,姚桐斌的工作受到很大冲击,但他坚持上班,因为“不上班拿工资,于心不忍”。</p><p class="ql-block">1968年6月8日姚桐斌中午下班回家的路上,遭遇一伙不明身份的歹徒毒打,拳头、钢管砸在身上,鲜血汩汩,最后被扔在距离家门200米的地方。一代功臣姚桐斌的生命被永远定格在动乱之中。</p><p class="ql-block">当姚桐斌被害的消息传到中央,举座哗然,正在开会的周总理手中的茶杯一下掉在地上,要求立即查明这个案子,并拟定一张对我国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名单,要求军队对他们加以保护。</p> <p class="ql-block">天井小院</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楼房</p> <p class="ql-block">近日笔者专程前往无锡东郊东湖塘乡黄土塘古村,参观姚桐斌故居,纪念和缅怀二弹一星功臣姚桐斌先生。</p><p class="ql-block">在故居天井留影。</p> <p class="ql-block">东湖塘古村河边小屋</p> <p class="ql-block">东湖塘村现代民居和新街</p> <p class="ql-block">东湖塘村农贸市场,门口是当地特产:“东湖塘西瓜”,皮薄肉甜,历来是当地的抢手货!</p> <p class="ql-block">黄土塘村历史上以种植西瓜享誉方圆百里,抗战时期是新四军抗日根据地,近代发展了苗木花卉、灵芝、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黄土塘古村也得到了良好的修缮、保护,吸引了众多游客、民众参观、访问。</p> <p class="ql-block">就在离黄土塘村三公里处的张泾寨门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进指挥部第六师师部。</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无锡市在锡东革命烈士陵园附近新建了无锡江抗东进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无锡市锡东革命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战士雕像</p> <p class="ql-block">满江红诗碑</p> <p class="ql-block">饱经历史沧桑、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的黄土塘老街石板路上依然生机盎然,还在叙说着功臣感人的故事,“鞠躬尽瘁为航天,德昭日月感后人”,这是“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的真实写照。他一生赤诚爱国,为航天事业献出自己的智慧和青春,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点燃了我国航天导弹事业的星星之火。他的家乡黄土塘村的村民延续着勤劳、质朴的东湖塘人与时俱进的脚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