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日一学:</p><p class="ql-block"> 🌈 “下士闻道,大笑之”:</p><p class="ql-block"> 最下等境界的人就是最无智的凡夫俗子,如果你告诉他:【宇宙没有产生之前只有一片真空,这“真空”就是真正的“我”,是“真我”。这个“我”无形无相,所以叫“空”。这个“空”就是“真我”,里面有我,有你,有他,有一切!整个宇宙就一个“我”】。</p><p class="ql-block"> 他听完一定会哈哈大笑,说你是个精神病,甚至会发起猛烈的攻击和批判。所以《道德经》说:</p><p class="ql-block"> “不笑不足以为道”:</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很有意思,就是讲,若闻“道”后,连一个人都没有觉得好笑,那么,这个“道”一定不是真正的“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各位,这个世界不相信“道”的人太多了,别看现在修行的人有那么多,打坐念经、烧香拜佛,似乎忙得不亦乐乎,其实90%不是真修行,而是在求神佛保佑,求长命百岁,求升官发财,一个个精明得很,能随心所欲,玩弄世间谋术。可惜啊,这小算盘打的都是轮回的世间法。</p><p class="ql-block"> “大智若愚”。真正得道者是经常被人挖苦嘲笑的,甚至嗤之以鼻,把你送进精神病医院。故“不笑不足以为道”!</p><p class="ql-block"> 那么“道”是什么样的?自古以来是这样讲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ei”:</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反复讲:</p><p class="ql-block"> “道”是隐形的,是看不见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p><p class="ql-block"> “道”,既是“光明”也是“晦昧”;既是“前进”也是“后退”;既是“平坦”也是“崎岖”。</p><p class="ql-block"> “道”,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她可以随缘现“光明”现“晦昧”;现“前进”现“后退”;现“平坦”现“崎岖”……</p><p class="ql-block"> 所以,站在“道”的高度来说,“明若昧,进若退,夷若颣lei”,看似二元对立,其实哪有二元啊?“道”是既对立又统一的。</p><p class="ql-block"> “道”,光明、简单,但又玄妙、深远,明明就在面前,却看不见。故说“明道若昧”。</p><p class="ql-block"> “昧”,指昏暗、幽深。</p><p class="ql-block"> “道”,“无”中生“有”,“有”生“无量”,周流四方,【来处】是“空”,【去处】还是“空”。所以“证道”就是“返璞”。故说“进道若退”。</p><p class="ql-block"> “进道”,就是“入道、证道、行道”。</p><p class="ql-block"> “退”,就是“返璞归真”,是反着走。</p><p class="ql-block"> “道”,简简单单,安安静静,和风细雨。但又是“狂风骤雨暗江千,萧籁山中夏亦寒”,是“顺道平坦逆道颠”。故说“夷道若颣”。</p><p class="ql-block"> “夷道”指:若顺道,则“平坦无碍”。</p><p class="ql-block"> “颣lei”指:若逆道,则“崎岖颠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摘自妙法堂《道德经》第四十一章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