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的怀里 / 在你的眼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里春风沉醉 / 那里绿草如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月光把爱恋 / 洒满了湖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个人的篝火 / 照亮整个夜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健的一曲深沉多情的《贝加尔湖畔》,让我对贝加尔湖有了无限的向往。冬季贝加尔湖神秘的蓝冰和气泡冰更是在脑子里千回百转地萦绕不去,不行动是不行了。于是今年新春开年的第一个旅程就是它了—魂牵梦绕的贝加尔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备齐了能抗零下20摄氏度的全套冬装,带上了冰爪和暖宝宝,出发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深、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它的年龄超过2500万年,最深处达1642米,约占全球地表淡水的五分之一。贝加尔湖由地壳断裂形成,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构造湖之一。湖水清澈纯净,透明度可达40米。冬季(约11月至次年5月)结冰,冰面厚度可达1米以上,冰层晶莹剔透,适合冰上徒步、越野、摄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贝加尔湖不仅自然风光壮美,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科研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湖周围被原始森林、山脉、苔原环绕,生态完整,未被工业严重污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图上的贝加尔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12-2025 北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搭乘我国自行制造的商飞C 919客机,MU 9191航班到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代码PKX)是中国新一代国家级航空枢纽,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廊坊交界,<span style="font-size:18px;">距离市中心约 46 公里,占地约 70 万 m²,</span>于 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航站楼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整体造型<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一个中央大厅向外辐射六个航站臂,形成海星式结构,</span>是全球最大单体航站楼之一,兼具现代美学与功能效率。机场融合人脸识别、自助登机、智能安检等前沿科技,提升了旅客通行速度与体验。地铁、高铁、公路多线接驳,交通十分便利。<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 年的吞吐量预计将达到7200 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商飞C919客机,机身标有“闪耀中国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兴机场航站楼俯视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步入机场立刻感受到了现代科技与东方美学营造出的那种宏伟、宁静而富有未来感的气场。整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空间开阔通透,以柔和的米白、金属灰与原木色为主,温润典雅。</span>屋顶的放射状钢结构宛如飞鸟展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地面大理石铺设细腻光滑,曲线型动线柔中带刚,既具现代艺术气息,也仿佛流动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13-2025 ,<span style="font-size:18px;">奥利洪岛,</span> <span style="font-size:18px;">伊尔库茨克州(</span>Olkhon Island,Irkutsk)</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凌晨从大兴机场搭乘俄罗斯S7西伯利亚航空公司的班机飞往俄罗斯的伊儿库茨克国际机场(代号IK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尔库茨克是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重要城市,位于安加拉河畔,距离著名的贝加尔湖仅约70公里,是通往贝加尔湖的重要门户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奥利洪岛(Olkhon Island)是贝加尔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西伯利亚最神秘、最具灵性的地方之一。它属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长约72公里,宽约15公里,总面积约730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奥利洪岛位于贝加尔湖西岸偏北的位置,与湖岸之间隔着一道称为“马洛伊海峡”的狭窄水道。岛上地貌多样,有壮观的悬崖、沙丘、草原、森林和石滩。最著名的地标是萨满岩(Shaman Rock),它矗立在胡日尔村(Khuzhir)旁的布尔汉角(Cape Burkhan)上,是布里亚特人传统信仰中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岛上居住的主要是布里亚特人,他们信奉萨满教和藏传佛教。岛上至今仍可见供奉自然神灵的敖包和祈福的彩带,是体验西伯利亚原始宗教文化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机翼下的安加拉河支流伊尔库特河和伊尔库茨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了飞机导游接上我们就直奔贝加尔湖上最大的岛屿奥利洪岛,开始我们迷人的贝加尔湖之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伊尔库茨克出发,先坐车到达湖边的萨哈尤尔塔码头,换上气垫船,走冰路进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码头路上的北国风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萨哈尤尔塔码头,气垫船从这里出发滑过冰面去奥利洪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冰面上的气垫船,只要有三公分厚的冰,气垫船就可以在上面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岸后继续坐车前往今晚的住宿地胡日尔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日尔(Khuzhir)是奥利洪岛上最大的定居点,也是游客最常选择的落脚点。它位于岛的中部偏北的西岸,紧邻著名的萨满岩(Shaman Rock),是探索奥利洪岛的门户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胡日尔市镇隶属伊尔库茨克州奥利洪区,下辖9个居民点,胡日尔村为镇中心。</span>镇上常住居民约为1,500人,多为布里亚特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奥利洪岛上看贝加尔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岛上的胡日尔村,今晚我们下榻此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14-2025 奥利洪岛南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餐后来到贝加尔湖上开始我们奥利洪岛南线的冰面猎奇。冬季的贝加尔湖,如同冰雪铸就的梦境,静谧、神秘、震撼人心。湖面封冻成厚达一米以上的透明冰层,清澈得可以透视到底部的石头和气泡。湖冰晶莹剔透,如蓝宝石一般,有时因压力裂开,形成壮观的蓝色冰裂纹,宛如大自然雕刻的图腾。随意散落其间,形态各异的冰丘和冰洞,还有冰洞中那像水帘般的千万根冰锥,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18px;">继续往南来到奥利洪岛最南端的努斯科湖,这是一个浅水湖泊,通过狭窄的水道与贝加尔湖的扎格里湾(Zagly Bay)自然连通。这里比较少游客,且湖水较浅,水质清,湖面平静,结冰速度快,是冰泡形成的理想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终于见到了最令人惊艳的冰泡奇观——在透明的湖冰中,一个个白色或半透明的气泡,如同冰冻的“水母”或“星团”, <span style="font-size:18px;">浮雕般地嵌在晶莹冰层中,宛如时间被冻结的气息,</span>非常梦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气泡冰的形成是因为贝加尔湖底部存在大量藻类和水草,它们在冰冻季节依然在缓慢地进行分解和代谢,释放甲烷和其他气体。这些气体形成气泡,向水面上升。贝加尔湖在冬天结冰时是分层缓慢冻结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被逐层冰封,就形成了一层层“冻结的气泡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导游在岸边准备鱼汤面作为我们的午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来到了奥利洪岛最南端的科尔戈伊角(<span style="font-size:18px;">Khorgoy Cape)</span>,这里有一块突入冰面的巨大岩石,从冰面望去,像一条昂首的巨龙,因此被俗称为“龙岩”。龙岩岩壁下部垂挂着蓝白色冰帘,整体非常震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相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贝加尔湖最具标志性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之一</span>萨满岩(Shaman Rock),位于奥利洪岛的西南岸,它又被称为“萨满神石”或“祭祀岩”,高度约为42米,形态奇特,屹立于湖水之中,显得庄严神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萨满岩是西伯利亚布里亚特人(贝加尔湖周边的蒙古语系民族)心目中的神圣之地,长期以来被用作萨满教的祭祀场所。布里亚特萨满教认为这里是与自然神灵沟通的地方,岩石被视为守护神的象征。传说萨满岩曾是一个女萨满被困的地方,她在这里与湖中的神灵对话,帮助人们驱除邪恶、祈福平安。岩石上的各种裂缝和洞穴被视为神灵出入的门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萨满教是一种泛灵论的自然宗教,认为万物有灵,人与自然神灵通过萨满(巫师)沟通。布里亚特萨满教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文化和生活中。</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萨满教在西伯利亚地区有数千年历史,布里亚特萨满教则融合了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的古老信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萨满岩不远处,耸立着一排13根萨满柱,13 被视为一个神秘和完整的“萨满循环”数字。在布里亚特传说中,最强大的萨满神灵是由13位祖灵守护,他们掌管风、雷、火、水等自然元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萨满教将自然界中的主要力量划分为13种神灵/精灵,每一根萨满柱代表一个神灵,萨满柱正是这些神灵的“降临之柱”或“停驻之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你有愿望,可顺时针绕行13根柱,逐根许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昏时分的萨满岩,夕阳染红了贝加尔湖的冰面,萨满岩在暮色中静静矗立,仿佛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冰封的湖面上,人们在金光中漫步,宛如穿行于梦境与现实之间。冬日的奥利洪岛,美得肃穆而壮烈,让人仿佛听见远古萨满的低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15-2025 奥利洪岛北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早来到位于奥利洪岛的东岸一个非常小的定居点乌祖雷村(Uzury)拍日出。月亮还挂在天上,蓝色的冰面在月光的照射下更加魔幻迷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阳从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冰面逐渐变得多姿多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完日出,继续北上来到奥力洪岛的最北端合波角(Cape Khoboy)。沿着木栈道往上走,可以来到高处的观景台,观景台的木栏杆挂着彩色的经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景台上可以看到浩瀚无边的贝加尔湖,这里是大海和小海的交界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着小海向南,来到胡日尔村北边7公里的哈兰茨(Kharantsy),在哈兰茨的湖面上有两个小岛,岛上有漂亮的蓝冰洞。洞内的冰挂晶莹剔透,如同进了水晶宫,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冰挂和岩石的完美交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昏时分来到了胡日尔的奥利洪岛冰雕展,当地冰雕匠师乃至普通村民会利用冰花、冰柱和冰块,在湖边或村庄里直接雕刻出各种图案、生命体或装置艺术,几乎无需事前绘图,全凭灵感和现场感受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在胡日尔的冰雕展上,天地仿佛被一层柔和的金粉轻轻覆盖。夕阳的余晖洒在晶莹剔透的冰雕上,泛起玫瑰金与浅蓝交织的梦幻光芒,冰面倒映着渐暗的天空,如诗如画,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心也随着这片金蓝色的宁静沉静下来。那一刻,仿佛时间凝固,只剩下内心与冰雪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16-2025 伊尔库茨克市,俄罗斯联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早上还是坐气垫船从湖冰上回到了伊尔库茨克市,结束了奥利洪岛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上气垫船的码头周围,发现了一片密集的小冰泡,于是抓紧机会又是一顿拍拍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伊尔库茨克市我们先去了伊尔库茨克的喀山圣母教堂(Kazan Cathedral),这是一座历史悠久且具有标志性的东正教教堂,以其雄伟的拜占庭风格与丰富的宗教意义,在西伯利亚地区极具代表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堂于1885 年开始动工,1894 年竣工启用。由V.A. Kudelsky设计,采用俄罗斯拜占庭复兴风格,<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砖外墙、绿色圆顶金十字,造型宏伟庄严。</span>建造此教堂是为了纪念喀山圣母圣像(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东正教圣像之一),也是为日益增长的东正教徒提供礼拜之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堂内部有高耸的中央大穹顶,四周环绕较小圆顶,空间宽敞,可容纳5000名信众。内部有精美的壁画与圣像画,祭坛区域以金色与宝石蓝为主色调,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苏联时期(1930年代),教堂被关闭,圆顶被拆除,建筑改作军事仓库,后成为档案馆。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教堂归还东正教会,并于2006年正式恢复宗教功能,成为伊尔库茨克教区的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阳光穿窗而入的圣光效果,使神圣感倍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高耸的窗户斜洒进来的阳光,照亮了金碧辉煌的圣像墙(iconostasis)和烛台,营造出极其神圣与宁静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对年轻人坐在绿色大理石墙旁的长椅上,女孩依偎在男孩肩头,两人神情平静,仿佛在沉思或祈祷,也可能只是静静地感受这庄严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拿着相机久久地凝视着,心中深深地被这一瞬间的定格感动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教堂出来后去酒店放下行李,然后到伊尔库茨克的母亲河—安加拉河河边散步看日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加拉河发源于贝加尔湖,是贝加尔湖唯一的流出河,全长约1,779公里,最终注入叶尼塞河。伊尔库茨克市正好坐落在安加拉河与其支流伊尔库特河交汇的地方。冬天的安加拉河因为水流的速度比较快,所以不容易完全冰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加拉河的日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17-2025 利斯特维扬卡<span style="font-size:18px;">(Listvyanka)</span>-贝加尔斯克-雪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去Taltsy参观一座乡村木质建筑与民族志博物馆—塔尔齐建筑与民族志博物馆。博物馆是露天的,位于伊尔库茨克-利斯特维扬卡(Listvyanka)公路上,距离伊尔库茨克约47 公里,坐落于安加拉河(Angara River)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物馆始建于1960年代,1980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占地约67公顷,收藏与展示了40余座17–20世纪的历史建筑和约8 000–9 000件展品。收藏内容涵盖俄罗斯人、布里亚特族(Buryat)、鄂温克人(Evenk)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居住场所,包括农舍、教堂、学校、谷仓、磨坊、墓园和游牧帐篷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别喜欢这些窗上的冰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667年建造的“救主塔”(Tower of the Saviour)和来自前伊利姆斯克(Ilimsk)堡垒的喀山教堂(Kazan Chapel,建于1667–1679),这两座建筑均以落叶松建成,且使用了无钉工艺已有3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救主塔建于1667年,原是伊利姆斯克要塞的一部分。它是防御工事的主塔,兼具军事和宗教功能。“救主”指的是“耶稣基督救主”,塔楼内原本供奉有圣像。救主塔用西伯利亚落叶松木搭建,全塔不使用一颗钉子,完全为榫卯结构。塔高三层,底层有拱门通道,可供马车通行。上层设有哨岗与钟楼。外形朴实威严,顶部装饰有俄罗斯双头鹰风向标(帝国时期象征),是宗教与政权合一的象征,主体上方还有一座带圆顶与东正教十字架的小礼拜室,展现出俄式木结构军事建筑的严谨与宗教色彩并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西伯利亚的冬日阳光下,救主塔安静矗立,木墙斑驳,仿佛仍守护着昔日伊利姆斯克的边陲要塞。阳光透过塔楼木窗洒落,如信仰般温暖坚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喀山教堂原建于1679年,也属于伊利姆斯克要寨的宗教区,供奉的是“喀山圣母”(Our Lady of Kazan),是俄罗斯东正教最受尊崇的圣像之一。在前伊利姆斯克城被水库淹没前,与救主塔一起被完整迁移保存至Taltsy。</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喀山教堂属于典型的“西伯利亚木质教堂”,三段式结构:门厅、本堂、圣坛区。由整根落叶松原木横向垒砌而成,结构紧凑朴素,通体木纹优雅。 <span style="font-size:18px;">屋顶使用鱼鳞形木瓦拼接,呈现出斑驳的渐变色调,非常有年代感。</span>顶部是一座洋葱头形单圆顶,上方安有东正教十字架,体现了边疆地区实用与信仰结合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建于19世纪末的蒙古包于1990年从乌斯季奥尔达布里亚特自治区埃希里特-布拉加特区的巴扬祖伊乌鲁斯迁至此地,并于2001年向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蒙古包的框架采用落叶松木——一种坚固耐用的材料——制成。构成蒙古包的三面向内的横梁是其主要特征。根据民间传说,居住在拥有这种横梁的蒙古包中的布里亚特家庭有望繁荣昌盛、子孙满堂,因为横梁的三角形象征着女性的生育能力和生命永恒的再生。与俄罗斯人不同,布里亚特人不使用苔藓来隔热,而是将横梁调整得非常紧密,以至于一根针都无法插入其中。蒙古包的天花板由木板制成,上面覆盖着落叶松树皮、草皮和薄木板。山墙屋顶下的穹顶与蒙古包融为一体,体现了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建造这种蒙古包耗时耗力,且需要一定的技艺。布里亚特人建造的这种类型的住所并不多,大多建在牧场附近的“夏令营”(letniki)里。蒙古包内设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前贝加尔湖布里亚特人的装饰与应用艺术”展览。”—译自导览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蒙古包内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了民俗博物馆,我们来到了位于利斯特维扬卡(Listvyanka)村、靠近安加拉河出水口的“贝加尔湖博物馆”(Baikal Limnological Museum),博物馆由西伯利亚分院俄科学院运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馆内有11个大型水族箱,箱内维持着湖水循环生态系统,展示20种鱼类(包括 omul、鲈鱼、鲟鱼)、9种鳉鱼、5种甲壳类、海绵、软体动物,更有贝加尔湖特有的贝加尔海豹 Nerpa。</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模拟潜艇舱,游客可“潜入”1637米的深度,观看不同水层的动物视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显微镜室可观测湖底微生物,配有模型、图片和多媒体屏介绍湖泊历史与生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媒体展览从“大爆炸”至今,详细讲述贝加尔湖的地质形成与生物演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馆旁有4公顷的植物园,栽培约400种本地植物,包括濒危物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贝加尔湖端足类(Baikal amphipod)水生甲壳动物。它们是贝加尔湖特有的物种,生活在湖底石缝之间。它们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型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通常1–3厘米,</span>它们是贝加尔湖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洁工,主要以湖底有机碎屑、死鱼尸体等为食,它们也是其它鱼类的食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贝加尔湖有超过350种的端足类物种,仅在贝加尔湖中存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生活在贝加尔湖深不见底的水域中的神秘深水鱼——贝加尔油鱼(Comephorus baikalensis)。它身体柔软,富含油脂,几乎无鳞,凭借硕大的眼睛能<span style="font-size:18px;">适应深水低光,</span>在幽暗中自由穿梭。它们生活在从50米到1600米深的水域,尤其在深水层中更加活跃。它们捕食浮游甲壳类,是湖中鲑鱼等大型鱼类的食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贝加尔湖海豹(学名 Pusa sibirica)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淡水中的海豹,仅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贝加尔湖海豹<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型小巧,体长约1.2米,体重可达130公斤,外形圆润可爱,</span>它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最深淡水湖的冰层之下,全年不迁徙,以鱼类(如omul)为食,偶尔捕食甲壳动物。它们适应了淡水生活和极寒环境,拥有发达的呼吸与潜水能力,能在冰层下持续活动数小时。该物种是贝加尔湖特有的旗舰物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鱼是生活在贝加尔湖的人不可或缺的食物,于是我们来到鱼市场,看看当地的居民是怎么加工鱼产品。市场还蛮丰富的,有新鲜的,晒干的,可以生吃的,烟熏的……各种各样,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们来到伊斯特兰滑雪胜地(Eastland Ski Resort)又称切尔斯基岩(BaikalGora / Chersky Rock )滑雪场,坐缆车上到山顶观景台,俯瞰贝加尔湖壮阔景色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观景台望出去,<span style="font-size:18px;">湖面在远方如同海洋般宽广,</span>湖水在阳光下泛着银蓝色的光,周围山脉环抱,宁静壮美。贝加尔湖唯一的出水口,也是西伯利亚最长的河流之一安加拉河的起点在这里汇合,冰封的贝加尔湖湖面与流动的安加拉河形成鲜明的分界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滑雪场的观景台上,俯瞰贝加尔湖与安加拉河的交汇处,一条清晰的冰水分界线映入眼帘。辽阔的贝加尔湖在冬季会完全结冰,湖面呈现出沉静的银白色。而从湖中唯一流出的安加拉河,由于水流湍急,即使在最寒冷的季节也从不封冻。阳光洒落在冰面与水面之间,形成一条金色的界线,仿佛天地在此刻静止。远山、积雪、金光和水面交织成一幅诗意画卷。这里不仅是自然奇观的见证地,也生动展现了贝加尔湖生命力的延续与四季更替的奇妙瞬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18-2025 贝加尔斯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在伊尔库茨克市内游览,首先经过凯旋门来到市中心伊尔库茨克的基洛夫广场,广场是这座城市的历史与行政中心之一,周围有政府大楼、剧院、博物馆等主要建筑,交通便利。广场以苏联早期革命家谢尔盖·基洛夫命名。他是列宁的战友,1930年代被刺杀,之后成为苏联宣传中的烈士形象,许多城市都有以他命名的广场或街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尔库茨克的凯旋门,全名为莫斯科凯旋门(Moscow Triumphal Gate),是这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历史建筑之一。凯旋门高19.17 米,宽度16.4 米,建筑深度6.7 米。原始凯旋门建于 1813年,为了纪念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访问西伯利亚,并象征通往莫斯科方向的门户,因此得名“莫斯科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这座建筑在苏联时期被拆除,直至21世纪才重建。现在的凯旋门虽为2011年复建版本,但严格参考了1813年原建筑的比例与样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伊尔库茨克市中心靠近安加拉河的地方,立有一座雅科夫·波赫鲍夫雕像,朝向河流,象征他当年沿河而来的探险旅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661年,波赫鲍夫率领哥萨克人沿安加拉河东进,选中今天伊尔库茨克所在的地点,建立了一个木制要塞,用于控制通往贝加尔湖和更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交通。该要塞的建立被视为伊尔库茨克城的开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显圣容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Epiphany)</p><p class="ql-block">最初建于:1718 年(木质结构),后因火灾毁损,于 1723 年至1746 年重建为石质结构。远远地就可看到主教堂 ,钟楼和圣坛,色彩明艳,金色圆顶与红、绿、白相间的墙面非常醒目。其内部更是金碧辉煌,空间高大庄严,天然光线通过窗户射入,与烛光和金色圣像反射出温暖光辉,营造神圣宁静氛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波兰囚徒教堂”(又称圣母升天天主教堂 / Church of Our Lady of the Assumption),<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1881–1883 年,当地原流放的波兰人建成,用作宗教崇拜和社区文化中心 。</span>教堂外墙为红砖的新哥特式建筑,带有尖塔和尖拱窗户,尖高的钟楼明显区别于俄罗斯东正教的洋葱形圆顶,风格更贴近中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教堂的音响效果极佳,它被用作伊尔库茨克州立爱乐厅(Irkutsk Philharmonic)分部,经常举办小型古典音乐会与风琴表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尔库茨克(Irkutsk)的一座著名东正教教堂——主显圣容大教堂(Spasskaya Tserkov),最初建于1672年,是伊尔库茨克最早的石质教堂之一。教堂墙面上有保存至今的湿壁画(fresco),描绘了圣经故事。白色墙体与绿色洋葱顶(洋葱圆顶)形成鲜明对比,极具俄罗斯宗教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教堂不仅是伊尔库茨克城市最古老的石质宗教建筑,也是贝加尔湖地区东正教传播的标志性象征之一。虽然历史上曾遭遇火灾、封闭与修缮,但其结构和内部壁画仍保存较为完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伊尔库茨克州政府大楼背面的二战胜利纪念墙,镌刻着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伊尔库茨克士兵的姓名,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缅怀。在纪念墙前方,有无名烈士墓和燃烧不息的长明火,象征着对无名烈士的永恒纪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年5月9日的胜利日,全城居民会聚集于此,举行纪念活动,表达对战争烈士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晩我们的驻地贝加尔湖畔的贝加尔斯克雪村,天地混沌,一片白茫茫,真正的西伯利亚雪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19/2025 贝加尔斯克-伊尔库茨克-北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是在贝加尔湖的最后一天,上午参观了贝加尔湖最南端的雪乡哈马尔达班。我们在齐膝深的雪地里漫步,村庄的房屋都被厚厚的雪盖着,村庄里不见人影,可以想象冬天住在这里有多艰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坐缆车到了山上的滑雪场,结束了一天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山后又拜访了位于130街的雕塑神兽巴布尔:身体像老虎(象征力量和西伯利亚的野性自然);尾巴却是河狸尾(象征勤劳);嘴里还叼着一只貂(象征当地重要的皮毛贸易)。此神兽原本是一只西伯利亚虎(babr)叼着一头小黑貂。18世纪初,西伯利亚地方的文献中曾用“babr”这个古词来指代“虎”,即西伯利亚虎或东方虎。但后来,沙俄中央官员误将“babr”当作拼写错误,把它“更正”为“bobr”(河狸),于是市徽图像也跟着变成了一个有虎身、带河狸尾巴的奇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晚我们将告别贝加尔湖搭机飞回北京,结束我们的《2025梦幻蓝冰》行程。贝加尔湖—我心中的那一抹梦幻蓝色,有机会一定会再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