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广州是中国南方的国家中心城市,兼具千年商都的历史底蕴与现代国际都会的活力,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广州拥有2200余年建城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岭南文化在此根深叶茂。2025年1月16日我们弟兄一行六人去拜访了这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广州给人的核心印象是务实与包容并存、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烟火气之都,既保留着千年商都的商业智慧,又展现出国际化大都市的开放格局。是一座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都市。</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陈氏书院)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由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祠堂布局上下对称,气势雄伟,内有各种岭南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骑楼建筑群:岭南风情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上下九步行街最核心的景观是全长1237米的骑楼长廊,这类建筑完美融合南欧风格与西关传统元素,特色包括满洲窗、雕花屋檐和彩色玻璃幕墙。漫步其中可感受历史沉淀,傍晚灯光亮起时尤其适合拍照,呈现民国风情。</p> <p class="ql-block">广州沙面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它坐落在广州市荔湾区珠江白鹅潭畔的一个小岛上,面积才0.3平方公里,但历史可悠久啦。1861年的时候,沙面成了英法租界,大批西方人涌进来,建了好多欧洲风格的建筑,什么领事馆、洋行都在这儿,慢慢就形成了“三横五纵”的格局,成了当时广州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现在沙面岛上还保留着169栋欧陆风情的建筑呢,像英国浪漫主义风格的海关红楼、哥特式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虽然沙面有过一段被殖民的历史,但如今它已经成了广州的文化名片,吸引着好多游客来拍照打卡。所以说啊,沙面不仅仅是个景点,它更是广州近代史的一个缩影,值得一去!你去沙面岛游玩时最喜欢哪栋建筑?</p> <p class="ql-block">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79号,是为纪念清宣统三年(1911年)4月27日,由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七十二烈士而建的墓园。它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人文历史沉淀最为深厚的烈士墓园之一。</p><p class="ql-block">196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入选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2023年5月19日,入选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名录”。</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入选“第一批广州市永久保护绿地名录”。</p> <p class="ql-block">广州北京路步行街地处广州市中心地带,行政归属为越秀区,是该区核心商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范围北起省财政厅,南至大南路,西至教育路,东至文德路,覆盖面积约0.43平方公里。作为广州城建之始的所在地,北京路步行街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始终保持着中心商业区的地位。这里不仅是现代商业与历史建筑的交汇点(如宋代至民国时期的古道遗址),也是日均人流量高达35万人次的繁华商圈。</p> <p class="ql-block">广州与佛山是广东省内地理位置相邻的两个独立地级市,直线距离仅27.8公里,城区边界融合。 两城接壤,广州市区西部与佛山市区交界处几乎无明确边界标识,属于典型的同城化发展区域。尽管地理相邻,但行政上保持独立,均为广东省下辖地级市。 两地共享岭南文化底蕴,佛山通过广佛地铁等基础设施强化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是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是岭南地区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筑群之一,被誉为“岭南古建筑明珠”。</p> <p class="ql-block">梁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松风路先锋古道93号,总面积达21260平方米。梁园是佛山梁氏私家宅园的总称,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与余荫山房、清晖园、可园并成为“岭南四大园林”。梁园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梁九华、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陆续建成,至咸丰年间,梁园规模达到鼎盛。梁园主要包括梁蔼如的“无怠懈斋”,梁九章的“寒香馆”,梁九华的“群星草堂”及梁九图的“十二石山斋”和“汾江草庐”等各具特色的园林建筑。园中的秀水、奇石、名帖并称“梁园三宝”。梁园内布局精妙、格调高雅;园内佳果盈枝、鸟语花香;亭廊桥榭、堂阁楼台式式俱备,体现了造园主对个性和自由人格的追求。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富有岭南水乡特色。</p><p class="ql-block">1989年,梁园被定为广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评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梁园获评国家3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筷子路是一条长约400米的骑楼老街,街道两侧保留了许多清末时期的骑楼建筑风格。这些骑楼建筑具有典型的岭南特色,底层架空,形成人行道,为行人遮风挡雨,同时也方便了街边的商业活动。建筑外观以青砖砌成,门窗雕花精美,展现了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见证了佛山的历史变迁,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如今,筷子路已发展成为佛山著名的喜庆用品聚集地。每年元旦过后,特别是临近春节,这里便热闹非凡,利是封、对联、挥春等传统喜庆用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街道两旁摆满了摊位,商家们热情地招揽着顾客,游客们穿梭其中,挑选着心仪的物品,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和喜庆氛围。</p><p class="ql-block">书法艺术展示:筷子路是佛山书法艺术的展示窗口之一。每到春节前夕,这里就会成为书法爱好者的聚集地,他们纷纷摆开摊位,为路人书写春联与祝福。现场笔锋飞舞,一幅幅精美的春联在红纸上诞生,不仅展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广州圣心大教堂(又称石室圣心大教堂)以其独特的全石结构哥特式建筑风格著称,建筑面积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塔尖高58.5米。教堂采用花岗岩砌筑,双尖塔设计、彩色玫瑰窗、拱券穹顶及精美浮雕是其核心特色,被誉为“远东巴黎圣母院”。</p> <p class="ql-block">广州解放纪念碑始建于1959年,由雕塑家尹积昌设计,叶剑英元帅题写碑文并参与奠基。1969年原像被毁后,残件由园林工人秘密保存,1978年经潘鹤、梁明成主持重建为现存持枪解放军战士形象,保留小米袋、步枪等元素。该碑作为海珠广场核心地标,曾入选1963年“珠海丹心”羊城八景,2023年1月纳入《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兼具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广州海珠桥是中国第一座钢结构开合桥,始建于1929年,1933年通车,历经战争损毁与多次重建修缮,现为广州市南北交通要道和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广州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由孙中山于1924年6月16日在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创立,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对中国现代军事和政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五羊石像》是由尹积昌、陈本宗、孔繁纬创作的花岗岩城市雕塑,始建于1960年4月,位于广州市越秀公园内的越秀山木壳岗。</p><p class="ql-block">《五羊石像》整个石像连基座高11米。主羊头部高高昂起,口中衔穗,回眸微笑,其余四羊环绕于主羊周围,或戏耍,或吃草。五羊大小不一,姿态各异,造型优美,已经成为广州城市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广州博物馆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镇海路99号(越秀公园内),总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镇海楼总建筑面积4386平方米。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1941—1945年,称为广州市立图书博物馆。1946—1949年,称为广州市立博物馆。1950年,称为广州博物馆。截至2022年底,馆有藏品数量45331件/套,有珍贵文物2693件/套,年度观众总数为235130人。2017年1月2日,广州博物馆入选“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99号,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民国十八年(1929年)动工,民国二十年(1931年)竣工。中山纪念堂坐落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总占地面积为6.3公顷。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完美结合的典范。主体建筑占地1.2万平方米,高52米,是一座八角形古宫殿式建筑。它采用钢桁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堂顶镶盖宝蓝色的琉璃瓦,瓦面分高低四层,层层飞檐出卷。大堂内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气势恢宏,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广州塔是中国第一高塔,总高度600米,昵称“小蛮腰”,位于广州市新中轴线与珠江交汇处,集观光、娱乐、餐饮等功能于一体,2010年开放后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城市地标。</p> <p class="ql-block">“赤岗塔”是广州塔附近的一座古塔,该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是广州市区现存的罕见古塔之一。其地理位置与广州塔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城市古今交融的独特气质。赤岗塔由明代尚书李待问续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与琶洲塔、莲花塔并称为广州三塔,共同承担“锁二江、束海口”的风水功能。赤岗塔为八角形楼阁式青砖结构,外观9层、内17层,高约50米,是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赤岗塔位于海珠区新港中路艺苑路99号,紧邻广州大桥东南面,与广州塔(小蛮腰)相距约900米,形成“古今双塔”景观。作为广州明代建筑的代表,赤岗塔与现代化建筑广州塔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城市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其八角攒尖顶设计融合中西文化元素,托塔力士石刻生动展现古代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广州海心桥是广州市首座跨越珠江的人行景观桥,连接二沙岛与广州塔,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世界级跨度成为城市新地标。海心桥工程名为“珠江两岸人行景观桥”,2021年6月25日正式开通,全长488米,主拱跨度198米,桥面宽15米,是世界跨度最大、宽度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其北接二沙岛艺术公园,南连广州塔,是广州中轴线步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到广州进出六天的时间,也就只能匆匆忙忙走马观花的走访了几个主要的景点,印象深刻,这座城市的魅力,就像珠江的水,流淌不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