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我们的行程是那拉提高空草原,晚上住恰西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拉提景区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境内,地处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东端,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景区内集草原、沟谷、森林于一体,植被覆盖率高,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因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被誉为天山绿岛、绿色家园、五彩草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上的那拉提草原有“鹿苑”之称,有书记载那拉提“数泉喷涌,聚尔成川,其地多鹿,谚名鹿圈(juan)”。还有记载,“有兽状如小儿,善啼笑,名曰人猿”。相传成吉思汗西征时,一支蒙古大军经托克逊、巴音布鲁克草原赶往伊犁河谷集结,在天山南麓艰难穿行,时值仲夏,山中仍风雪弥漫,寒气瑟瑟,处在饥寒中的蒙古官兵个个疲惫不堪。不料翻过一道山岭,忽见云开雾散,艳阳高照,眼前竟是繁花怒放、流水潺潺的一马平川,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将士们顿觉心旷神怡,不禁齐呼:“纳喇特,纳喇特…..”,蒙语意为“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后音译为“那拉提”,至此,一个形象的地名由此诞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拉提景区自南向北由高山草原观光区、哈萨克民俗风情区、旅游生活区组成。主要景点有天界台、游牧人家、天仙台、沃尔塔交塔观景台、雪莲谷等。天界台是河谷草原与空中草原的分水岭,取意“人间天堂入口,天上人间之界”,为草原通天之处。春天,冰雪初融,百草泛青,冰封的野百合在雪水的滋养下悄然绽放,为沉睡的空中草原奏响了开场曲。漫山遍野的郁金香、野罂粟、蒲公英竞相开放,为游牧生活拉开了序幕。司机介绍说,每年6月10日之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入放牧的黄金季节,大</span>群的牲畜转入草原,牧民也随牲畜住在草原上搭建的蒙古包;每年9月15日,牲畜迁回家中,牧民割草打垛,为牲畜过冬。如此周而复始,世世代代相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买的套票是景区门票+区间车往返票,到达景区后,我们停下自驾车,到游客中心检票后乘坐区间车到达景区第一站下车,沿着踏步爬上天界台,那拉提空中草原尽收眼底。只见天上的云像洁白的羊群围绕着连绵的山峰,又像是奔腾的骏马驰骋在山谷间,山中云雾缭绕;向远处望去,白色的蒙古包、野营帐篷、棕色的马牛与穿着各色衣服的游客星星点点散布于草原上;眼前是穿流不息的索道,还有不少游客排队滑草,脚下是游客骑马的专道。我们以为景点就这些,去到索道口准备买票下山时,工作人员很负责任的问我们后面的天仙台和游牧人家看过了吗?这一问才知道我们只是游了不到四分之一的景点,于是返到区间车下车点乘车去往后面的游牧人家。途中到处是蒙古包、野营房,游客们有的骑马,有的旅拍,好不热闹。草原上设置绿色的铁丝网是将牲畜夏天现吃的草与冬贮的草分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中途未下车直奔游牧人家的想看看牧民真实的生活。进了蒙古包,内部的繁华让我们大开眼界,桌子上拍着丰盛的小食,旅拍的姑娘穿着漂亮的纱裙拍照。我们坐在白色的户外帐篷下,吃小吃、喝奶茶,轻松休息了一个多小时,然后乘上了返程的区间车。开车的师傅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乌兹别克斯坦族的老司机,幽默风趣,笑话不断,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车箱内的气氛十分活跃。他说,他们公司有48个司机,其他47个都不说话,他一个人说了他们所有的话,48个司机中47个哑巴1个喇叭。</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家一路欢歌一路笑,我是一路美景一路拍,不知不觉已到达游客中心的停车场。我们开上车按照既定的路线开往特克斯县的恰西景区住宿,准备明天游览恰西草原风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吃过晚饭,我和同学出去散步,看到路边的杏树上结满金黄的杏,摘了一颗尝过一下,非常好吃,于是问主人能否摘一些,主人很大方的说可以,还帮我们摘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继续往前去到水库边,傍晚的水库,水面在太阳照射下波光粼粼,牛羊在旁边悠闲地吃草。又过了一会,太阳西下,把水面、天空照的通红,与周边的绿色交辉相映十分美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