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盛夏七月天,惠风和畅绵。为进一步做好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突出示范引领,补齐短板,促进发展,实现有效培训,提升培训质量,促进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年7月12日,来自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的50位初中课题主持人相聚在美丽的惠州学院,进行为期六天的培训学习。</h3> <h3> 本次培训由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承办,在旭日科技大楼A座307举行开班典礼。开班仪式由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卜凌云副教授主持,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马锦雄、院长陈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邓伟浩等领导出席活动。</h3> <h3> 开班仪式在文学与传媒学院宣传片中拉开帷幕,该片全面展示了学院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成果等方面的深厚积淀。作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惠州学院近年来在教师培训领域形成了"理论+实践+技术"的特色模式,尤其在语文教育、课题研究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h3> <h3> 随后,教学班主任李巍详细解读了培训方案。本次培训采用"集中面授+跟岗学习+网络研修"的混合模式,设置了课题设计与实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等模块,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一线教学名师进行专题授课。值得关注的是,培训特别融入师德师风、教育家精神等内容,强化教师的使命担当。</h3> <h3> 来自博罗县第五中学的学员代表朱旭明老师和惠东县综合实验学校的小学语文科组长代表谢丽珊老师先后发言。他们表示,感谢惠州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会把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带动更多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我们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破解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三区教育注入新活力。</h3> <h3> 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邓伟浩在讲话中强调,本次培训紧扣粤东西北地区教育需求,将通过"理论学习+案例研讨+成果展示"的闭环模式,确保培训实效。</h3> <h3> 仪式最后,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马锦雄为两个培训班授班旗。鲜艳的班旗在两位班长手中传递,标志着培训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据悉,本次培训得到广东省教育厅专项资金支持,惠州学院将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为学员提供全方位的学习保障。未来,学员们将在现代化的旭日科技大楼开展集中研修,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持续学习,为提升粤东西北地区基础教育质量贡献力量。</h3> <h3>二、专家讲座<br> 开班仪式结束后,紧接着就是文传学院院长陈梦教师为大家作题为《基础教育课题申报与论文撰写》的专题讲座。她借用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的名言:“教师成为研究者不仅是口号,更是实践。”作为本次讲座的开篇,认为基础教育课题研究是教师突破教学瓶颈、实现专业跃迁的核心路径,其关键在于“选准题、论证透、成果实”。她为学员们详细讲解了从校级到国家级的课题分类,同时提出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需遵循“三个三”原则:(1)三关注:紧扣政策(如“教育数字化战略”)、聚焦热点(如“双减”“核心素养”)、追踪前沿(如跨学科教学、AI赋能);(2)三注意:题目精炼(不超20字)、视角新颖(如“县域小学数智课堂差异化实践”)、避开扎堆(参考近三年立项数据);(3)两结合:对接年度指南,贴合自身研究优势(如语文教师可聚焦“群文阅读数字化设计”)。</h3> <h3> 在课题设计论证方面,陈教授也清晰地展示了课程论证设计框架流程设计图六大环节,同时结合具体课题申报书详细地讲解了课题申报书选题依据撰写方法,所有学员都受益颇多!</h3> <h3> 在论文写作方面,陈梦教授认为课题研究的结晶最终需以论文形式呈现,规范的写作是学术表达的基础。选题的原则是避免“大题小作”,提倡“以小见大”。论文的格式也非常重要,结构要素:包含标题(精准凝练)、摘要(浓缩研究核心)、引言(阐明背景意义)、正文(分点论证,如现状—问题—策略)、结论(回应研究目标)、参考文献(规范著录,区分期刊、专著、学位论文等)。也指出了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引导学员们要有以“一鱼多吃”思维,课题既形成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更转化为校本课程、教学课例。</h3> <h3> 12号下午的培训是由来自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詹春青老师主讲的《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专题讲座。詹老师指出数字技术是教学创新必不可少的工具,顺应时代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更是党和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的殷切期盼。</h3> <h3> 讲座伊始,詹老师以团建的形式把学员们分成六个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与特色,各组组长分别上台展示,开启破冰之旅。</h3> <h3>随后,詹老师围绕平台的核心功能展开详解。从“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精准检索,到“课后服务”板块的多彩内容;从“家校共育”的互动工具,到“教师研修”的专属课程,每一项功能都被拆解成“可操作、可复制”的实用技巧。为了更好地让智慧教育落地生根,几位不同学科的老师也在平台上为学员们展示了如何利用智慧教育平台进行课堂教学,使平台利用进一步具象化。在讲座现场,面对学员们的疑惑与困惑,詹老师逐一解答,帮助大家扫清应用“拦路虎”。</h3> <h3> 在本场讲座中 ,学员深刻认识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教育数字化的“国之重器”。广大教师应主动拥抱变革,从资源的“使用者”转变为“共建者”,通过“研训用”一体化实践,让平台真正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智慧桥梁”。</h3> <h3> 两场讲座中,专家们图文并茂的讲述、深入浅出的剖析,如醍醐灌顶般点亮思路,似甘露洒心般浸润心田,让参训学员豁然开朗。<br> 今日培训内容充实丰实,形式灵活多样。学员们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继续发扬锐意进取的精神,怀揣教育初心深耕不辍,汲取知识养分蓄力前行,在研训之路上行稳致远,履践担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