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四月份在浙江衢州旅行,无意间来到罗汉井五号“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参观介绍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来看看其中展示的主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建于1998年,是全面展示侵华日军在衢州实施细菌战罪行的综合性展馆。首批遇难者黄廖氏故居,2014年列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系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1940年10月4日,侵华日军"731部队"派出飞机在衢州水亭街、美俗坊一带投下大量带有鼠疫病菌的麦粒、小米、棉花、跳蚤和传单等物品。这是侵华日军在我国南方地区首次以空中投撒方式实施大规模无差别的鼠疫细菌战。在此后近五年时间里,侵华日军两次攻陷衢州城,实施了包括鼠疫、伤寒、炭疽、疟疾等在内的多项细菌战,造成1940-1948年衢州地区流行性疾病爆发和大流行,累计发病死亡5万余人,成为遭受日军细菌战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 陈列馆分为纪念区和展厅两个区块。纪念区立有"细菌战死难者民众纪念碑"和"细菌战衢州罹难者纪念墙"。展厅以《不能忘却的记忆——侵华日军衢州细菌战史迹》为基本陈列,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物、场景还原、3D影院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侵华日军在衢州实施细菌战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造成的严重灾难。</p> <p class="ql-block"> "守两浙而不守衢州,是以浙与敌也;争两浙而不争衢州,是以命与敌也" 衢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衢州军事重镇的地位。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二千四百多年间,这里曾发生过数以百计的战争,"东南有事,此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近代以来,衢州作为浙赣铁路一个重要枢纽,又有大型军用机场,其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这里也因此被日军统帅部作为战略进攻的重点地区。</p> <p class="ql-block"> 日本的细菌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916年日本陆军军医学校在细菌学教学中就讲授过如何进行"家畜战"。1918年后,陆军省军务局就开始研究细菌战。由于人员以及技术等原因,最初细菌武器研制并不成功,一度曾经中断。</p><p class="ql-block"> 1928年,一个叫石井四郎的日本军医大尉发起,重新开始了日本的细菌战研究。</p> <p class="ql-block"><b>石井四郎与研究人员合影(前排中为石井四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细菌研究基地</b></p><p class="ql-block"> 1932年,在东京陆军军医学校创立了以石井四郎为室长的细菌研究室。次年,改称细菌研究所,成为日军初期细菌战研究中心。</p> <p class="ql-block"><b>组建细菌战部队</b></p><p class="ql-block"> 从石井部队创立到细菌部队在各主要师团全面铺开,侵华日军的细菌部队伴随着日军军事扩张而不断的发展。这些细菌部队在中国的大地上大规模、大范围使用细菌武器,留下累累恶迹。日本也由此成为二战中唯一将细菌战应用于实战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b>研制细菌武器</b></p><p class="ql-block"> 日本不顾国际公约,从1933年开始,石井四郎搜罗日本医学界的精英,带领他的731部队大规模研究细菌武器,对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细菌进行精确研究和大量繁殖,并利用能有效传播鼠疫菌的染菌跳蚤进行了大量的细菌战。他们设计了能够有效携带细菌的土陶制细菌弹,大规模生产干燥式粉末状细菌,如干燥式炭疽菌、干燥式鼠疫菌等剧毒粉末。</p><p class="ql-block"> 为了检验细菌效果,731部队丧心病狂的开展了大量的活体实验,大批中国人和各国战俘沦为其中的牺牲品。日本也是唯一使用数千活人作为细菌实验材料进行细菌实验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b>鼠疫:</b>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体是鼠疫杆菌。其传播途径是用带鼠疫菌的跳蚤去感染当地的老鼠,再通过带菌老鼠和跳蚤这种媒介传染人或动物,从而造成鼠疫流行。疫鼠和疫蚤制成的细菌弹为731部队的王牌武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伤寒:</b>为肠道传染病,是战时常见的一种疾病。病体是伤寒杆菌。患者持续高烧,体温达39~40度,最高43度。脉搏迟缓,脾脏肿大,白血球减少。传染媒介为虱子或跳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霍乱:</b>该菌为肠道传染病。一般症状是:呕吐、腹泻,大便糖稀如淘米泔水,四肢痉挛冰凉,手指、脚趾止干瘪,眼窝凹陷,病程3-5天,因脱水休克致死。731部队成吨生产这种细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炭疽:</b>这种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疾病,致死率高。患者水肿或长痈,枪伤极易感染,伤口四周红肿,难愈合,体温急剧上升,引起肌肉坏疽并产生炭气。潜伏期6小时左右,很快死亡。</p> <p class="ql-block">细菌弹</p> <p class="ql-block"> 衢州机场始建于民国22年(1933年),由于种种原因,工程时作时停,历时三年仍未能完成。抗战爆发后,1937年12月空军总指挥部电令:衢州空军站为我空军出击台湾及日寇本岛之重要基地,杭州空军总站即改为衢州空军总站,并兼管江西玉山机场场务。</p><p class="ql-block"> 1939年6月改为空军第十三总站,管辖衢州、建瓯、玉山、丽水等机场,此时的浙江已成为抗战之前沿,而衢州机场亦成了东南战局之重心,大批军队集结来衢,汽油、配件物资堆积如山,我空军持此为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 1940年10月4日,日军"731部队"派出飞机在衢州城西水亭街、美俗坊一带投下大量带有鼠疫病菌的麦粒、小米、棉花、跳蚤和传单等物品。</p><p class="ql-block"> 这是日军在我国南方地区首次以空中投撒方式实施大规模无差别的鼠疫细菌战。在此后近五年时间里,伴随着日军长期轰炸及两次攻陷衢州城,日军在衢州地区先后发动包括鼠疫、伤寒、炭疽、疟疾等多项细菌战。</p><p class="ql-block"> 1940-1948年衢州地区流行性疾病爆发和大流行,累计发病30余万人,死亡5万余人,成为遭受日军细菌战灾害最严重的地区。</p> <p class="ql-block"><b>日军对衢州实施第一次细菌战</b></p><p class="ql-block"> 1940年10月4日,石井四郎下达了对衢细菌战作战命令。731部队航空班的一架飞机由班长增田美保驾机从杭州笕桥机场出发,于上午9时许入侵衢州城上空,沿着衢江从西安门至美俗坊一带民居洒下带有病菌的麦粒、跳蚤、棉花等。</p><p class="ql-block"> 10月10日,衢城上营街、下营街、柴家巷、罗汉井等处陆续发现有疑似鼠疫病人死亡情况。至11月30日,衢州城区被省政府正式确定为鼠疫疫区。当年被确诊的鼠疫病人有37人,死亡35人,死亡率95.4%。</p> <p class="ql-block"> 此图为日军"731部队"航空班全体飞行员。航空班长增田美保(左3)及飞行员松本正一(右1)是1940年10月4日驾机对衢州实施细菌武器攻击的执行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罗汉井五号</b></p><p class="ql-block"> 1940年10月4日上午9时许,一架日本军用飞机从罗汉井五号天井上空低空掠过,沿着城西罗汉井、柴家巷、水亭街、美俗坊一带投撒大量带有鼠疫菌的麦粒、小米、棉花、跳蚤和传单等物品。</p><p class="ql-block"> 当天中午11时,衢县防护团总干事熊俊川、干事李笠农、县卫生院张兼权院长带领医生林某及护生等5人,赶赴现场察看和调查,并收集空投物,其中包括在此天井金位池中捞出的跳蚤和门前地面上收集的跳蚤及小纸包(每包内有10多个跳蚤)等空投物品。次日派专人送往浙江省卫生实验所检验。</p><p class="ql-block"> 战时中国政府档案记载,检验发现日机投下的跳蚤带鼠疫菌,11月12、13日,附近的柴家巷三号居民吴士英、四号居民郑冬第以及罗汉五号居民黄廖氏相继发病,患者均有头痛、高烧、恶寒、呕吐、出血腋下淋巴结肿痛等症状,三人相继于11月15、 16、17日死 亡。</p> <p class="ql-block"><b>衢州保卫战</b></p><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作为浙赣战役重要组成部分,日军纠集20多万兵力,分别从杭州、南昌出动,企图彻底摧毁衢州机场,消灭第三战区主力,打通浙赣铁路。日军以酒井兵团为主力,成户兵团和武内兵团为两翼直扑衢州。国民党当局为保存实力,"决定放弃浙赣线"。从6月1日至7日,驻守衢州城的中国军民苦战7昼夜不敌,日军侵占衢州城,盘踞84天之久,于8月8日撤出。这是日军第一次窜扰衢州。</p> <p class="ql-block"> 8月21日,日军地面部队开始从江山、常山、开化县向衢县集结,"远征队"即紧随地面部队后撤的同时 开始在浙赣交通沿线的城乡居民区,实施细菌战攻击计划,即:将鼠疫带菌跳蚤和疫鼠,直接撒播在居民生活区内;将炭疽菌撒在田间、草地和农作物上;将霍乱、伤寒与副伤寒、痢疾菌食品有意投放在居民家中或休息场所,使居民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误饮、误食,使之感染而发病。</p> <p class="ql-block"><b>日军对衢州实施第二次细菌战</b></p><p class="ql-block"> 1942年为报复美军轰炸东京,捣毁衢州、玉山等地机场,日军发动浙赣战役。日军两次制定对衢州等地的细菌战计划,从6月至8月多次实施的细菌战,导致浙赣沿线城乡居民霍乱、伤寒、鼠疫、炭疽、疥疮、脓疱疮、恶性疟疾等传染病大流行,是年衢州各县患鼠疫等传染病死亡5732人。</p><p class="ql-block"> 1944年6月26日,日军再次攻陷衢州。7月1日日军撤退,随之衢州各县鼠疫、霍乱、伤寒、疟疾以及炭疽病等多种传染病再次出现流行高峰。是年衢州各县患上述传染病死亡6157人。</p> <p class="ql-block"><b>仙霞关大战</b></p><p class="ql-block"> 1942年7月31日,日军第十五师团为掩护主力东撤,向江山南部仙霞关进攻。中国军队第四十九军第一0五师,利用层峦叠峰和陡峭山势构筑工事,层层设防,节节抵抗,冒着日军大量毒瓦斯弹(催泪性毒气),和多架日机阵地的轮番投弹扫射,顽强抵抗10天,使日军死伤千余而退。</p> <p class="ql-block"> 1944年6月,日军为策应其第11军进攻长沙,牵制我第三战区西进湖南,令13军团22师团和70师团再度侵犯衢州,以求摧毁衢州机场、打通浙赣线。但是,日军却在衢州、龙游两地遭到中国军队8万多人的顽强阻击。</p><p class="ql-block"> 6月26日,衢州城再次沦陷,千年古城又一次遭受浩劫。29日国军组织全线反击,日军退却。正是在这场战役中,日军横山武彦少将在龙游境内被击毙。这是在衢州阵亡的日军最高级别军官。</p> <p class="ql-block"><b>部分受害者惨状</b></p> <p class="ql-block"><b>杨春莲老人</b></p><p class="ql-block"> 龙游县湖镇镇上溪头村村民,</p><p class="ql-block">1942年8月感染炭疽,烂脚60余年,2003年春节前后,不堪病痛折磨,自杀身亡。</p> <p class="ql-block"><b>衢州市衢江区横路乡西珑口村涂茂江</b></p><p class="ql-block"> 1938年生,1942年四岁时感染炭疽至今腿还烂着,脓水血流不停,疼痛不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控诉</b></p><p class="ql-block"> 徐生雨,幸存者,男,1929年生,衢县(今衢江区)廿里镇六都杨村农民。</p><p class="ql-block"> 1942年农历4月(阳历5月)日军侵入我村,我们全家逃避到山区高垅村。7月(阳历8月)日军撤退,我们全家返回家乡不久,我的左脚就现水泡,接着出现黑色结痂,流脓水,溃烂。1945年,我到衢州城的台湾医院,被诊断为炭疽病,医治无效,溃烂面积不断扩大。后来我又到金华、杭州等地的医院医治,出院后仍复发,创口不断流血流脓。60多年来,我受尽了炭疽病的折磨,妻子和子女也承受了精神和经济上的沉重负担。我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到衢州市人民医院做了截肢手术,成了终身残废。</p> <p class="ql-block"><b>江山市大陈乡池茶村王元龙</b></p><p class="ql-block"> 1935年生,年幼时日军入侵村子,烧杀抢掠,并留下细菌病毒,就此染上炭疽病,双腿溃烂,近几年才稍有好转。</p> <p class="ql-block"><b>细菌战贻害</b></p><p class="ql-block">左:衢州市柯城区下张乡闹桥村谢樟士,1942年秋感染炭疽,烂脚60余年。右脚一直溃烂,创口从未愈合,左脚直到2002年才停止溃烂。老人现已身故。</p><p class="ql-block">右:江山市淤头镇毛省甫,1930年生,12岁感染炭疽,至今未愈。</p> <p class="ql-block"><b>江山市凤林镇达坝游村周文清</b></p><p class="ql-block">1942年感染炭疽烂脚,直到2016年才治愈。</p> <p class="ql-block"><b>衢江区廿里镇六都杨村徐生雨</b></p><p class="ql-block"> 1942年6月感染炭疽烂腿,2003年9月因全身感染,生命垂危,被迫截肢。</p> <p class="ql-block"><b>章自修,幸存者,男,1919年生,龙游县,湖镇联合村农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的控诉</b></p><p class="ql-block"> 1942年4-5月间,我亲眼看到日本飞机飞到我的家乡来轰炸,当时还看到飞机投下形似酒坛一样的长圆形陶瓷罐炸弹(细菌弹),自从日本飞机轰炸以后,村里好多人开始烂脚、烂颈、烂背。据当时当地医生诊断断定得的是炭疽病。我的双足也是当时日本鬼子投细菌弹时感染炭疽病的,后来烂成两个大洞,烂到血管时还发生两次大出血,送到医院抢救而获生还。当时我们村有30多人病死于炭疽病。如今60多年过去了,我的双脚仍在溃烂,长期遭受炭疽病的折磨。</p> <p class="ql-block"><b>侵华日军衢州细菌战死亡者不完全统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政府为伤者治疗</b></p><p class="ql-block"><b>上左:</b></p><p class="ql-block">开展义诊术开展义诊活动,免费赠送药品并讲解伤口包扎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上右:</b></p><p class="ql-block">术前清创包扎,入院后开始接受系统正规的治疗,清创包扎是首要的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下左:</b></p><p class="ql-block">为老人做手术,多科会诊精定治疗方案,认真做好每一台手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下右:</b></p><p class="ql-block">伤愈出院,看着烂了70年的伤口逐渐愈合,那布满沟壑的脸庞,绽放花一样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抚平烂脚之殇</b></p><p class="ql-block"> 2015年6月起,在王选女士的努力下,衢州的"细菌战烂脚病老人"有幸能够得到免费治疗。同年9月,衢化医院承担起为烂脚病患者免费治疗任务,该院副院长张元海带领烧伤科伤口治疗中心团队,用温情关爱、用技术治愈了一位又一位烂脚老人,让他们在有生之年告别"烂脚"。</p> <p class="ql-block">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举办《不能忘却的记忆﹣﹣侵华日军衢州细菌战史迹陈列》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让苦难不再重演。我们要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团结一心,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 牢记历史 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