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殿堂·立体枢纽——重庆东站启幕山城新篇

子了

<p class="ql-block">  近日,重庆东站凭借其恢弘的建筑景观与独特的文化气质,不仅成为市民热议话题,更跃居网络热搜,化身为今夏最炙手可热的"网红"纳凉打卡地。摄影爱好者们纷至沓来,只为定格夕阳熔金,余晖浸染天际,整座东站宛如融入暮色中的金色殿堂的壮美瞬间。</p> <p class="ql-block">  重庆火车东站(以下简称“东站”)位于中国重庆市南岸区东部槽谷、茶园新区东南侧,完美契合了“山城”重庆的魔幻气质,堪称“魔幻重庆”的又一力作。这座矗立于重庆南岸茶园新区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是亚洲建筑面积最大的高铁站,更以其宏大规模令人瞩目:总建筑面积约122万平方米,站场规模达15台29线,站房面积119,990平方米,雨棚面积约4.28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其主体建筑坐东朝西,既传承东方神韵,又融合现代气象;南北通透的布局如山水纽带,巧妙呼应“通达四方”的交通定位。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节点,东站汇聚了京昆、包银海、兰西广等五大干线,并通过5条高铁、2条普速铁路及4条轨道线(6号线支线、8号线、24号线和27号线)实现高效衔接。目前仅有6号线可直达东站,其余三条轨道线路仍在建设中。</p><p class="ql-block"> 此外,东站还配套建设了公交枢纽站、长途汽车站等设施,构建起集铁路、轨道交通、公交、长途汽车、出租车、社会车辆及网约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如江河奔涌般的立体化运输网络。</p> <p class="ql-block">  这座耗资数百亿元的建筑杰作,以“山水千里、黄桷参天”为设计灵魂。六根黄葛树造型的巨柱擎起站厅穹顶,既是对重庆市树的精神致敬,又暗喻山城人民坚韧品格。建筑立面以山水画技法勾勒,九道淡蓝色梭形采光天窗如江流奔涌,将三峡雄姿与两江交汇的意象凝于方寸。更令人称道的是其“超时空站城”理念——24小时开放的城市客厅、依地形高差打造的立体枢纽(30-50米落差实现“桥上站场、桥下换乘”),大大缩短了旅客换乘步行时间,使车站真正成为山城肌理的有机延伸。</p> <p class="ql-block">  文化基因深植于每个细节:黄葛树叶纹样镌刻在立柱与地砖上,出站层的藻井式吊顶古今交融,山茶花图案在转角处悄然绽放。这些设计既延续了巴渝文脉,又赋予空间现代美学张力。</p> <p class="ql-block">城市客厅</p> <p class="ql-block">山茶花柱</p> <p class="ql-block">休闲纳凉的市民</p> <p class="ql-block">戏耍顽皮的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24小时安保</p> <p class="ql-block">  重庆东站于2018年11月22日动工兴建,2023年6月14日实现站房主体结构封顶,2025年3月19日完成站房施工,并于2025年6月27日正式投入运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曾两次探访:第一次是6月4日傍晚,工程尚处收尾阶段,外围道路封闭,主体内部正紧张测试设备,各种标识导视尚未安装,仅能在外围观察。第二次则是7月11日傍晚,专程去欣赏落日余晖中的“金色东站”。此行有三点深刻感受:一是惊叹于“中国速度”,短短37天内,各种施工路障已清理完毕;二是站内各种引导标识清晰明确;三是建筑无论远近观之,皆成视觉艺术精品。这座融合交通功能与文化魅力的新地标,正书写着重庆城市发展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广福寺观东站全景</p> <p class="ql-block">东站规划模型</p>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2日20:00</p><p class="ql-block"> 写于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