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散记之巴尔干纪行

晚唱渝哥

<p class="ql-block">  当我懵懂醒事时,正值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冷战正酣之际。而就是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也因意识形态的纷争而形成两大类别:以前苏联为首,加上东欧的一众小兄弟被我们视为修正主义,以我们为代表的,那才是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那个时候我们就知道,“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好兄弟”(借用一句蓝精灵的唱词),说的就是亚得里亚海上的明灯,“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伟大的教员曾经借用王勃的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形容中阿两国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我平生看的第一部外国电影就是阿尔巴尼亚电影《海岸风雷》,后来又陆续看过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地下游击队》等等。在那文化贫瘠的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简直就是我们大部分的精神食粮,以至于里边的台词都记得滚瓜烂熟。</p><p class="ql-block"> 到了七十年代末,铁托总统访华,我们又知道了就在阿尔巴尼亚的旁边,还有一个是社会主义但又不太像社会主义的国家叫南斯拉夫。随着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的风靡一时,我们被其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激烈刺激的打斗场面深深吸引。</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知道了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同处于东南欧,而那片土地统称为巴尔干半岛。</p><p class="ql-block"> 其后,由于更弦易帜,阿尔巴尼亚摇身一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南斯拉夫更是一分为六,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缘于曾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这份兄弟情怀,多年前我就计划去造访,想去看看资本主义给这些国家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谁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的影响,这一计划时至今日方才实现。</p> <p class="ql-block">  来到巴尔干的第一站便是前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历史博物馆前的水池上簇拥在一起的六个石墩,象征着同饮一池水,情谊坚如磐石的六个兄弟组成的南斯拉夫。而今,这已真的成了一段过往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沉思中的一代枭雄铁托元帅。</p><p class="ql-block"> 正是在铁托的领导下,南斯拉夫人民团结在一起,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冷战时期,铁托元帅纵横捭阖,游走于美苏两大阵营之间,当年他与尼赫鲁、纳赛尔共同创立的“不结盟运动组织”成为美苏之外的第三极,为维护世界秩序,稳定世界格局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在铁托的率领下,南斯拉夫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率先取得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当罗马街头还充斥着“偷自行车的人”的时候,南斯拉夫已经实现了家家有电视机,平均每三户人家就有一辆小轿车的小康生活。如今的南斯拉夫家国破碎,战火不断,分裂后的部分国家已沦落为欧洲最贫穷的国家。</p><p class="ql-block"> 也许,铁托元帅正在颔首为不肖子孙们的行径感到愤懑,为他的人民的未来而感到忧虑。</p> <p class="ql-block">  从铁托墓前远眺圣萨瓦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位于萨瓦河与多瑙河汇流处的卡莱梅格丹城堡,这里曾经是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交战时的古战场,而今成了贝尔格莱德的重要旅游景点和市民休闲场所。</p> <p class="ql-block">  贝尔格莱德街景。</p> <p class="ql-block">  中国驻前南联盟大使馆遗址。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了中国大使馆。轰炸造成大使馆建筑严重受损,许杏虎等三位同胞牺牲。惨痛的事实不仅告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也揭露了美国以及西方所谓民主国家所遵循的“丛林法则”的野蛮行径。这里也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铭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硝烟散尽,祥和的笑容重新绽放在姑娘的面庞。</p> <p class="ql-block">  兹拉蒂博尔小镇,这座临近黑山边境的度假小镇风景如画,一派祥和。</p> <p class="ql-block">  热情开朗的小姑娘竟然能用字正腔圆的“你好”招呼来自中国的朋友,彰显了中国在塞尔维亚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网红打卡点德里纳河中小屋,虽然只是一座普通的小木屋,却能领悟到一种静逸、孤独之美。</p><p class="ql-block"> 据野史说,河中小屋乃前中国足球队主帅米卢家舅舅所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木头村,是塞尔维亚导演库斯图里卡为拍摄《生命是个奇迹》而打造的场景。整个村庄依山而建,全部建筑均用木头建造,实为现实版的乌托邦。</p> <p class="ql-block">  横跨塔拉峡谷的塔拉河大桥,因其为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故事核心及重要场景而被中国人民所熟知。集大桥的设计建造者和亲手炸毁大桥的毁灭者于一身的工程师化作一尊雕塑日夜守护着他心中的白月光。</p> <p class="ql-block">  世界遗产黑山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因冰川融化而形成的黑湖点缀在郁郁葱葱,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荡一叶小舟于湖上,双桨划开清澈的水面,水波在夕阳的映照下栩栩生辉,犹如一幅唯美的油画展现在你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  登高远望,星罗棋布的民居散落在山岗上,与远处的山峰对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世界遗产维舍格勒古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跨越德里纳河,沟通了</span>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两大宿敌。</p> <p class="ql-block">  从黄堡远眺群山环抱的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希说: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p> <p class="ql-block">  萨拉热窝地标建筑塞比利喷泉。</p> <p class="ql-block">  米里雅茨河上的拉丁桥,因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在此遇刺而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闻名于世。总有一个瞬间,注定要被记载于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世纪过去了,米里雅茨河依旧潺潺流淌,拉丁桥依旧静静伫立在这里审视世事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当年塞尔维亚热血青年普林西普就是站在这里扣响了扳机,射出了惊天骇俗的那颗子弹。</p> <p class="ql-block">  斐迪南大公遇刺时乘坐的轿车仍然停在拉丁桥的街角。</p> <p class="ql-block">  贝格清真寺,瓦尔特就是在这座宣礼塔上为了给钟表匠谢德报仇而与德国鬼子殊死战斗。</p> <p class="ql-block">  圣心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  国王清真寺,高耸的宣礼塔以奥斯曼帝国最强盛时期的杰出的君主,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苏丹苏莱曼一世命名。</p> <p class="ql-block">  由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了巴尔干半岛四百多年,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萨拉热窝城内随处可见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巴尔干地区由于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自古以来,罗马人,哥特人,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曾先后统治这里,东西方文明在这里激烈碰撞留下了至今仍难以抚平的痕迹。波斯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阿拉伯人混居于此,民族矛盾不断;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盛行于此,宗教纷争连绵,萨拉热窝成了欧洲的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 萨拉热窝现在貌似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街道上的建筑也大多重新粉饰一新,但仔细观察,伟大的教员曾经写的“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的景象依旧是这里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残酷的波黑内战已经停火三十年了,但不同宗教、不同民族间的隔阂很难真正消除。记得一本书里,一个经历了波黑内战的作者说:“相安无事只是表面,这个城市的很多伤口都是隐疾”。祝愿,萨拉热窝永久和平!</p> <p class="ql-block">  波黑历史名城莫斯塔尔。如果说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的行政中心,那莫斯塔尔就是黑塞哥维那的行政中心。</p><p class="ql-block"> 横跨內雷特瓦河的莫斯塔尔古桥始建于十六世纪,联系了分居两岸的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大族群。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两岸的建筑风格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 古桥在波黑内战期间被完全炸毁,内战结束经过原址重建,美丽的古桥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联合国也随即将古桥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波黑最美、最古老的布拉加伊修道院。修道院规模不大,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峭壁之中,清澈的山泉环抱,艳丽的鲜花簇拥。我想,在这里冥想、修行也许最能够走近安拉吧。</p> <p class="ql-block">  亚得里亚海滨古镇佩拉斯特。因威尼斯共和国曾长期统治这里而充满浓郁的威尼斯色彩;又因历史上佩拉斯特未曾遭受战争的侵扰,大量中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得以完整保存,拿破仑称颂这里是“镶嵌在悬崖与海水之间的翡翠”。据说,这里还是蓝星上唯一能同时看到峡湾和蓝洞地质奇观地方。</p> <p class="ql-block">  小镇的制高点圣尼古拉教堂。</p> <p class="ql-block">  “生长”在蔚蓝海上的圣母岩岛。</p> <p class="ql-block">  英国诗人拜伦曾说:“宇宙诞生之初,陆地与海洋的邂逅,必定是在黑山海岸”,也许,说的就是这里,佩拉斯特!</p> <p class="ql-block">  白色的精灵在这蓝得那么纯粹,蓝得那么令人惊讶的海平面上自由飞翔。</p> <p class="ql-block">  佩拉斯特的峡湾虽不如挪威的峡湾那么壮观,但这里呈现出另一种别样的美。</p> <p class="ql-block">  蓝洞奇观,在阳光的辉映下,洞内外的海水时而像蓝宝石般湛蓝;时而像祖母绿般翠绿,不由得让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爱心岛圣斯特凡岛。</p> <p class="ql-block">  亚得里亚海滨的两颗明珠,布德瓦古城和科托尔古城。</p> <p class="ql-block">  黑山是此次巴尔干半岛行中最小,也是独立最晚的国家,但它却是给人最多惊喜,让人真正品味到视觉盛宴的一处。</p> <p class="ql-block">巴尔干纪行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p> <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甚至欧洲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身着戎装,以战斗的姿态冷峻的审视着历史的变迁和世事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恩维尔.霍查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  与传统的欧洲国家不同,地拉那的街头混杂着较多的现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旅游胜地斯库台湖。</p> <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曾经是号称正统的社会主义国家,自霍查去世后逐渐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彻底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然而几十年过去了,资本主义并未给阿尔巴尼亚带来富裕,阿尔巴尼亚依旧停留在欧洲最贫穷国家之列。而曾经强盛,在国际政治中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不结盟运动组织三巨头之一的南斯拉夫在脱离社会主义轨道后,民族分离、国家分崩离析,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波黑甚至战火重燃,生灵涂炭。对比之下,我深深的为我们能生活和平祥和,和谐团结,富裕强大的祖国而自豪。</p> <p class="ql-block">  在给本游记配背景音乐时,本想用南斯拉夫音乐应景,但遍寻全网却未能找到合适的。权且用同是斯拉夫风格的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主题曲代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