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新得”

竹林听风

<p class="ql-block">文:竹林听风</p><p class="ql-block">编辑:生如夏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于一个工作历来认真、又重面子、还很自我较真的老师来说,业绩欠优秀,真的有些牵肠挂肚。</p><p class="ql-block">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工作也是一样,你直面六年的娃,他们的层次直接关乎着你的官方评价和社会效益。若输在起跑线,老师再认真、再辛苦,穷尽全力,业绩都不见得有多好。作为有四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大、小的循环反复了几次,还是有些经验的,通常情况下,同级有若干个班,只要分班时生源相对平衡,经验加能力加态度,竞争六年还是能产出良好效果,不说优秀别人多少,至少是不会落后于其它班的。这并不表明老师有好强的教学能力,我的经验之谈是:业绩100分=生源50分+能力30分+态度20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说说我这一届的这个班,娃娃婆婆爷爷带的居多,占全班总人数的五分之四以上,婆婆爷爷们只负责管好生活,基本上不具备学科辅导和习惯培养的能力。习惯不好的娃娃专注力较差,譬如说,娃娃某一天某一节课走神了,家庭作业做不来,家长又无法点拨讲解辅导,知识点的疑惑就存下来了,久之,“存单”越积越厚,考分越来越差,娃娃的自信心上进心倍受打击,就会逐步趋于摆烂状态。针对这些娃娃,我曾无数次跟他们“开小灶”,无奈人数过多,就像“打地鼠”,这里一捶敲下去一个,那边又冒出四五个,我分身无法,打不完!跟本打不完!累得自己筋疲力竭,考试效果也差强人意。反观那些家长有管理能力和辅导能力的娃娃,习惯及成绩双优,即便偶有因走神而疑惑的知识点,家长可予以及时辅导而不留欠缺。所以整体看,即便我付出前所未有的努力,把后两项的50分做到极致,也无法赶超那些第一个50分占满的班。这是多么合理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2021年以前,我的教学工作没这么纠结过,学生状态良好,老师还是有点自信的。从21年接手的这一届,我自认为经验老道,招数么多,还是斗不过那些以不变应万变的娃。打不好一手烂牌,悲哀!</p><p class="ql-block"> 21年我曾做过胃肠镜,状况良好。25年又做胃肠镜,多发息肉,还必须住院摘除,难道是“牵肠挂肚”惹的祸?</p><p class="ql-block"> 付出总有回报,这话真不假,不回报到分数上,就回报到胃肠上,不然,比别人多那么多颗息肉,如何解释呢?</p>